讀者:蔡依橙
便宜的福特
小學搭過爸媽的「新天王星 (Telstar Ghia)」之後,我是在出社會存了些錢的 2004 年,買車時,因緣際會購入 Ford Tierra 2.0 MT。當初買,其實沒什麼了不起的原因,就是為了「手排」跟「便宜」,你知道的,年輕人都會亂花錢,而且勸不聽,非要走一遭才甘願。
後來發現,這台車底盤好、皮略硬、改裝配件多、車友團體熱鬧,所以就走上改裝的不歸路,你知道的,年輕人都會亂花錢,而且勸不聽,非要走一遭才甘願。
品質的福特
後來發現,福特似乎在改變他們的產品策略,把低價的 Tierra 收掉,改推 Focus;故障率超高的 Metrostar 也轉變成新造型的 Mondeo。
更神奇的是,過去 Tierra 跟 Metrostar 長得根本不一樣,像是「異父異母」的兄弟,連故障率與內部設計都不同。變成 Focus / Mondeo 後,怎麼外型開始類似,引擎蓋翻開風格也類似,連內裝與操作都一致,開始像是「系列作品」。
可以感覺到,福特總公司的產品策略在改變,而且質感越來越好。
新 CEO 很厲害
後來,聽說他們有個新 CEO 很厲害,聽說他有個政策叫 One Ford,聽說美國三大車廠:克萊斯勒、通用、福特,只有福特熬過衰退與金融危機,其他兩家都破產並由政府紓困(這對不喜歡政府干預的美國人來說是恥辱)。又聽說,福特的轎車改由歐洲團隊設計,外型好看、動力強勁、省油環保、重視安全。
於是當小孩出生後,工作轉換,也常跑高速公路,我與老婆的兩台 Tierra,就陸續都換成兩台 Mondeo,一台柴油,一台汽油,你知道的,我做醫學研究,喜歡把變因都控制住,做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比較。
至今約五年,最嚴重曾被大型垃圾車不小心連撞兩下,雖有驚嚇,但車體核心沒有變形,行李箱鐵皮大修即可,大人小孩都沒事,花錢買安全,實在值得。
人是會改變的。從重視低價、重視改裝到重視安全,現在的我,有了擔任主管與創業的經驗後,更對一家曾有極差惡評的公司,為什麼能重新令人驕傲,感到好奇。
這本書回答了我所有的問題。
誰適合看?
書很紮實,將近 500 頁,出版社在紙質與封面上也極力輕量化,讓豐富的內容可以單手握持,非常用心。翻譯流暢好讀。我推薦有以下特質的朋友,可以考慮仔細閱讀此書:
- 你跟我一樣是福特控,對過去混亂低價的產品線,如何能在幾年內,變成具有一致風格的高品質車系,感到興趣。
- 你聽過 Mulally(穆拉利)的名字,但覺得這人怎麼好像很低調?不像 GE 的 Jack Welch 那樣光芒四射,資料到處都有。到底 Mulally 是不是真的很厲害啊?
- 你是中高階主管,對於專業經理人如何被挖角、與家族企業的互動、如何重塑一個內部政治非常複雜的老企業,有興趣。
- 你是中高階主管,對於如何讓企業 V 型反轉很有興趣,到底為什麼之前不能,而之後能,其關鍵要素是哪些,有興趣。
其中我最有感的,是以下部分。
作為 CEO 的 Mulally
第 94 頁開始,講 Mulally 被挖角成為主管前的故事,你會發現福特陷入絕境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他們也接觸過很多 CEO 的可能人選。
Mulally 在整個接觸過程,沒有排場、並不浮誇,也不會獅子大開口。他所思考的,一直是「怎麼協助福特」,以及「完成這些事情我該得到什麼權力事情才推得動」,待遇上,即使知道福特已經幾乎沒有退路,也只做合理要求,並不過份。
薪資方面,從另外一件事情也可以看出 Mulally 的態度。金融海嘯期間,三大車廠為了要求美國政府幫忙(福特其實不需要,但還是去先要了貸款額度以防萬一),曾到白宮聽證。一位國會議員要求,三大車廠執行長的年薪,應該降到象徵性的 1 美元。
兩大車廠的執行長都瞬間同意了,只有 Mulally 在多次詢問後,依然疲倦但堅定的婉拒,最後甚至對盛氣凌人的議員說:「我想,現在這樣子就好了。」
這很神奇,即使 Mulally 知道,福特董事會遲早會補償他,即使 Mulally 其實也不缺一年的薪水,但他很堅定的認為,1 美元年薪只是報復性的愚蠢行為,一家車廠要再起,需要的是讓肯做事的人穩定的領到錢,如果連在危機中仍肯做實事的人都被大幅減薪,希望福特再起,是不可能的!
Mulally 要求不多,但也絕對守住自己該得的。事實上,在業績回升之後,所有 Mulally 在與工會談判過程中退讓的、委屈的,董事會都用其他方式補償他,甚至更多。
福特,一直是個敦厚的家族企業。不只對待 Mulally 敦厚,福特過去在 Edsel 的產品失敗事件中,對供應商、員工,都很敦厚。
Mulally 的工具與落實
Mulally 改革福特的核心之一,是每週四早上 7 點的 Business Plan Review (BPR) 會議,這個會議 Mulally 提供了固定的簡報格式與量化指標,要求主管「親自報告」,不可代打,而且數字需要根據規範,用「紅 / 黃 / 綠」燈表示狀況,有點類似平衡計分卡的 KPI。
畢竟是空降 CEO,可想而知,所有地頭蛇 福特主管一定先跟你報假的,全部綠燈,免得第一個被宰。Mulally 也知道狀況,所以當大家已經習慣開會形式後,他開始挑剔不真實的數據。
第一個決定說實話的高階主管,是本來被看好要接 CEO,但因為 Mulally 空降後非常不爽的 Mark Fields,當時他豁出去了,反正不打算要繼續幹,就全部填真實的爛數據給你看。
沒想到,Mulally 不在意 Mark Fields 的明顯敵意,反倒讚賞有加。
後來,一部分的主管就開始揭露事實,並幹起實事。而繼續造假,或不願配合改造計畫的,就一一淡出核心主管圈了。(Mulally 於 2014 年離開福特時,他向福特家族推薦「願意實際面對問題」的 Mark Fields 擔任繼任執行長。)
這顯示,工具其實大家都知道,但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貫徹這些工具,以及領導者如何去形塑組織面對工具的態度。想到過去的政府,普遍造假的 KPI,實在令人感慨。
誠實、透明,其實是口號。領導者要用正確的工具與「態度」,讓人真能誠實透明。
V 型反轉
福特的再起,我歸為 V 型反轉,雖然實際上是 W 型,但後面的另一個谷底,其實是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導致的。如果沒有金融海嘯,福特的重生計畫其實已經開花結果。
所有的企業,要能 V 型反轉,一定要有 reserve capacity(請參考:USJ 重生、讀書會記錄),才可能在短時間達成復甦。在這個故事中,福特已經走到谷底,Mulally 找到的 reserve capacity 是什麼呢?我個人認為是「亨利福特的傳奇,福特車廠的美國夢代表,都依然有標誌性意義。」
所以,本書作者把書名取做 American Icon,我覺得是很切中核心的。在福特幾乎破產的時候,因為這個 logo 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才讓 Mulally 願意來幫忙,才讓許多高階主管願意戰到最後一刻,而非早早跳船去找新工作。
在重生過程中,你也會發現,事實上福特的研發、製造、金融、財務、人事、法務人才都沒什麼問題,只是卡在內部的政治鬥爭與複雜文化。
Mulally 厲害的點在於,他用每週 Business Plan Review 以及私下的溝通,就能在幾個月內觀察出誰能用、誰需要收服、誰現在可以合作但遲早不能用、誰最好早點請他走。然後在比爾福特的全力支持下,對組織做大調整,讓優秀人才出頭,執行之前其實已經規劃得不錯的福特改造計畫。
但也千萬別小看 Mulally,他做到的這些事情,卻是前任 CEO 們(包括比爾福特本人)做不到,其他兩大車廠執行長,也做不到的。
有趣的一張文件
最後,分享一張在閱讀過程中找到的文件。這是我為了找所謂「Mulally 在波音時期,會在簽名旁邊畫一台可愛的 747」時,所找到的文件。內容為,Mulally 剛到福特時,給福特管理階層的一張從波音帶來的「行動原則」,看似其貌不揚,您先自己讀讀。(點擊圖片可看大圖)
的確其貌不揚喔!令我驚訝的有:
- 他高薪被挖角過來,到新公司福特工作,但他選擇不把這 11 條叫做 Mulally’s principle,而是用一個有點冗長的「Skilled and motivated team: working together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來當標題,還放上兩家公司的 logo!(又不是要合併)
- 他的行動綱領竟然有 11 點,這跟許多 CEO 喜歡用簡潔且經過整理的箴言 口號,不一樣!
- 這些「綱領」裡頭竟然有「…」,而且還用兩次。
- 這些綱領的大小寫混亂,像是第一點的 People First,是兩個字都大寫。
但他奏效了!只要有用,再難記,燒成灰,泡水喝下去都值得! 讓他奏效的,就是 Mulally 使用了正確的工具、正確的態度,並持續下去。這部分的完整精彩故事,就留給您自己閱讀啦!
相關連結
- 《勇者不懼:拯救福特,企業夢幻 CEO 穆拉利》
- 【公益計畫】用閱讀,改變人生。
- 新思惟國際,近期活動。
想不到校長也是改車狂人 ~~~
我很喜歡Frod的車,但對Ford在台灣的維修體系,真的是搖頭
台灣福特,過去幾十年是特許起家的,給人惡劣印象,實在是自己不爭氣。
幸運的是,各地區多少有些用心經營的經銷商,維修部分也有些負責任的團隊在做,我比較幸運,常跑的幾個點都還不錯。
另外,當年的車太爛,怎麼修都不會好,也有關係。現在的福特,需要回廠的機會低很多了。
大小寫其實並沒有混亂, 整個11條提綱就只有第一條兩個字 用了兩個大寫 因為他認為People First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