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PTT medstudent 版被推爆的經驗分享,關於讀醫學系、憂鬱、放射科、新思惟創業。

 

作者:蔡依橙

 

 

post

 

 

純粹只是在自己部落格作個記錄,以後好找。

 

 

事件背景

 

在等待「新思惟論壇:跨界」報名額滿前的最後幾小時,數據總監瑋琳寄信跟我說,PCMAN 到這篇很紅的 PTT 討論串回了三次文 (),回去讀了一下,對原 po 想放棄念醫學系,甚至進入嚴重憂鬱的故事,很有觸動,所以,我很努力的想起密碼,然後登入,順手回了幾行 XD

 

然後又很努力的研究,到底超連結要怎麼分享,分享回自己的臉書。請還有 PTT 帳號的朋友,去幫忙推一下,不然學生都有人推,社會人士去都空空的,好悲哀好老氣 XDD

 

 

回覆全文

 

我的回文連結在此,全文如下:

 

我是蔡依橙,因為太多朋友轉這串給我看,PCMAN 都跳下來回兩次,所以我也來回。

 

太久沒來 PTT,實在沒啥知名度,連密碼都想好久,以下背景簡述:

 

  1. 我大學超討厭醫學,念不下去,大三以後幾乎都在補考。也曾經想自殺過。
  2. 見實習發現放射科很有趣,想走放射科但家裡反對,超反對。
  3. 然後我生病了,在實習的時候得 ITP,住院兩週,高量類固醇無效,最後 IVIG 撿回一條命。
  4. 我爸媽不反對了,所以我走放射科,但唯一志願北榮放射 apply 沒上,後來中榮放射收留我。
  5. 然後遇到 SARS 被派去守急診,處理發燒病人超音波。幸運的活下來沒事,但我同事有被抓去隔離的,還好也沒事。後來他反應有點比較遲緩,不過好像隔離之前就是這樣了,也不能都怪 SARS。
  6. 放射科真的是我的興趣,所以一週工作 80-100 小時也不會累(好啦其實有一點),住院醫師時期開始發表論文,到目前為止有 60 篇。其中包括亞洲 guideline 四篇。以及幾個國際獎項。
  7. 然後我去當主管,然後我創業了,這邊社會事就不多說。

 

你對我的故事有興趣的話,請參考小弟部落格,這邊整理了我一路上關於發展心情的文章:關於我

 

我想跟你說的是:

  1. 台灣的醫學教育沒辦法讓人找到對醫學的愛,但這不代表醫學不有趣。
  2. 台灣醫療體系或許不有趣,但這不代表新加坡、美國也不有趣。你還有機會。
  3. 強者在哪裡都會想辦法熬過去,多苦都會熬過去,大學時代是我最看不到未來、最憂鬱的時候,但幾年以後,我發現問題不在我,而是在台灣的環境。
  4. 所以,請拿出霸氣,面對這一切:「幹! 老娘就是強者,就算不喜歡的科目也能靠共筆考過(好啦補考也算),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等我進到社會,讓你們知道我有多強!」

 

報告完畢。

 

 

細節不堪回首

 

後來 Facebook 上有人問我 ITP 以及 IVIG 是什麼,也有人問我過去曾想自殺的故事。但我不想說了,那是最灰暗的過去,每個人都曾年輕過、困頓過,無論如何,現在好好的,把握當下就好。這次分享,只是想讓學弟妹知道,其實有這樣想法的人很多,但世界並不灰暗,他也並不孤獨。

 

回想這些事情,會讓我心情不好,等哪天心情非常非常好的時候再說吧 XD

 

 

達成被推爆的成就

 

雖然說被推爆也沒什麼,不過就只是推文破百,但對一個當年玩 BBS 時還沒有推文機制的社會人士來說,畢竟是個小小成就,所以還是截圖紀念一下。

 

 

PTT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報導

 

「請說服我離開醫學系」 神到眾名人救援 (2015/1/15)

 

『sheryl721 的處境,吸引醫師、人稱「校長」的網路名人蔡依橙,現身久未出現的 PTT 回文,他表示「台灣的醫學教育沒辦法讓人找到對醫學的愛,但這不代表醫學不有趣」、「大學時代是我最看不到未來、最憂鬱的時候,但幾年以後,我發現問題不在我,而是在台灣的環境」、「請拿出霸氣,面對這一切,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等進到社會,讓你們知道我有多強!」』

 

 

後續 (2015/1/18 facebook)

 

在 PTT 的留言,意外被一些人砲轟,認為「神人分享經歷一點幫助都沒有」、「看似安慰實則自吹自擂」。實在是冤枉。

 

你如果認識大學的我,或曾經看過當年在困頓中憂鬱的我,頹廢到好幾個月不剪頭髮,出門不修邊幅,找不到上課的理由,也在每次考試前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會知道,我想說的是:「人生總有幽暗隧道,你會過去的,未來的人生,不會永遠如此。」

 

而且,在那個環境,你不可能認為蔡依橙是神人 (事實上現在也不是),連我自己的直屬學長都跟我說:「學弟,你這麼好逸惡勞,還是不要留北榮好了,中南部比較適合你。」我也信了,所以離開北榮,到中榮實習。

 

而單純再次描述那些幽暗隧道中的紋理與傷痕,真的就叫做「同理心」,叫做「支持」嗎?我很懷疑。

 

那只是讓一個困頓的年輕靈魂,更加確認現在所看到的是一切,並失去對未來的渴望與熱情。

 

人,是靠夢想與對未來的期待活下去的。或許你不是,但我是。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BBS, medstudent, ptt, reply, sillyduck, 出口, 創業, 回文, 困境, 學妹, 學生, 心情, 憂鬱, 新思惟, 服藥, 自殺, 蔡依橙, 評價, 醫學系, 難過。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在 PTT medstudent 版被推爆的經驗分享,關於讀醫學系、憂鬱、放射科、新思惟創業。 有 3 則回應

  1. Warren Chilun Hung 說道:

    1990 – 1991 年在馬偕醫院實習一年,沒有一科有興趣的。 北醫畢業後搬到美國,1993 年作了一年病理住院醫師,也沒興趣,換到內科,才發現美國的內科訓練很有趣。美國的第三、四年醫學生從病人住院起到出院每天要看病人,對病人情況需瞭若指掌,R2 、R3 要監督才不會出事,美國教學醫院希望醫學生有一些臨床經驗。在馬偕,實習醫師只是被用來作雜事,醫院不在意實習醫師是否有得到臨床經驗。所以北醫畢業後來美國,我覺得內科臨床經驗比美國醫學生還弱。不知現今台灣的教學醫院對待實習醫師是否還和以前一樣。

  2. Warren Chilun Hung 說道:

    Warren Chilun Hung 1990 – 1991 年在馬偕醫院實習一年,沒有一科有興趣的。 北醫畢業後搬到美國,1993 年作了一年病理住院醫師,也沒興趣,換到內科,才發現美國的內科訓練很有趣。美國的第三、四年醫學生從病人住院起到出院每天要看病人,對病人情況需瞭若指掌,R2 、R3 要監督才不會出事,美國教學醫院希望醫學生有一些臨床經驗。在馬偕,實習醫師只是被用來作雜事,醫院不在意實習醫師是否有得到臨床經驗。所以北醫畢業後來美國,我覺得內科臨床經驗比美國醫學生還弱。不知現今台灣的教學醫院對待實習醫師是否還和以前一樣。

    • Alex Tsai 說道:

      2012年我在馬偕內科實習, 已經有primary care, 大約5-8床, 只要有心想學, 不至於只是做雜事, 但是病人的問題還是要靠自己找資料解決, 畢竟住院醫師跟總醫師太忙, 有時候還是要自己查資料.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