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常 ChatGPT 使用分享

 

 

 

 

作者:蔡依橙

 

ChatGPT 是文筆最好,而且回話最具支持性的,也就是有些人說的「諂媚」。但也因為他這種順著使用者的說話語氣,在各種 AI 工具中,會讓人最想找他做一些疑難雜症看看。

 

實務上我最常跟他腦力激盪。像是如果我要寫一篇中文介紹文章,有想法,但還不確定怎麼構成。我會寫下幾個我預計提到的重點,請他幫我增添細節與實證資訊,寫成目標字數。

 

 

在使用 AI 前,自己要先懂得辨識真偽。

 

不過,他寫的東西還是很有 AI 味,我一般會讓他寫到約六成的完成度,就接手自己修改重寫,加上自己的風格,直到完成。

 

對我來說,從想法到六成完成度的文章,他處理得很好。但如果你繼續叫他寫到完稿的話,中文好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個有點 AI。

 

AI 感的的中文特色,就是「文句通暢但內容空洞」,現在越來越多人能看出來,而且會對交出這樣東西的作者給出「敷衍又沒誠意」的評價,建議避免。

 

模型選擇方面,如果你跟我一樣不常寫程式,就區分泛用型 4o 跟推理型 o4-mini 即可。

 

泛用型快速且說話好聽。推理型速度稍慢但是他會試著去認識你真實的意圖,你也能看到他的思考路徑。

 

 

AI 應用於生活的實際案例

 

我現在固定使用「泛用型」記錄每天的熱量,包括飲食以及運動。並請他告知我大營養素目前的狀況,以及熱量赤字。讓我知道蛋白質還要補多少、碳水要不要再補,以及今天是不是又吃多了脂肪。

 

你可以用文字描述或拍照給他,或直接拍營養標示也可以。熱量記錄這種「本來就有誤差」的事情,很適合 ChatGPT 做,而且他說話真的很有技巧,連人類都應該學習。

 

他不會說「你這樣吃,會肥死,你真的有想控制熱量嗎?」,而會說「今天多吃了點甜食或油炸,偶爾享受一下沒問題,但這類食物熱量密度高、脂肪容易累積,建議未來可以安排在訓練後,或挑選份量更小的替代品,一樣能滿足又不超標 ✨」

 

旅遊時,許多日文解說牌,我都是拍照後請 ChatGPT 幫我翻譯。你就給他照片,然後打上「翻譯」就行。比 Google 翻譯好用太多,是旅遊的好幫手。

 

 

從論文英修進化到內文初稿的撰寫

 

最後,在學術寫作上,我早期是使用「我寫中英文混雜的初稿,請他修英文」,但最近是改成「告訴他我這段想寫什麼,請他寫,然後我再來改」的作法。

 

不建議完全由他自由生成,因為初學者很難鑑別他到底寫錯了什麼,很容易被他出的錯誤內容給唬住,最近因為這樣出包的初學研究者越來越多。

 

關於 AI 如何協助論文寫作,我們的課程都會提到喔!

 

 

近期課程

 

 

本篇發表於 醫學研究 並標籤為 AI, AI寫論文, ChatGPT, 寫論文, 新思惟, 蔡依橙, 論文寫作, 論文教學, 論文英修, 論文課程。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