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未來而教:葉丙成的 BTS 教育新思維》

 

作者:蔡依橙

 

 

cover

 

 

從「現場」出發的教育解決方案

 

這是一本從教育現場發現問題,用自己的思考想出解決方案,並在實踐中成熟,分享給所有教育者與家長的書。

 

非常原創實際,內容白話,易讀易吸收。好的「老師」就該是這樣。「如果連自己的教育界同行,都沒辦法白話說給人家懂,那面對學生,真的能有效傳達嗎?」大概是這個意思,所以葉老師直接身教。

 

千萬不要因為這本書白話,就低估了他可能對你帶來的啟發。

 

 

台灣現場 vs 國外大師理論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裡頭提到,葉老師出去演講,常被一些老師評論:「您這個跟國外OOOO的OO理論,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葉老師的回覆是,其實跟OOOO大師們的理論是否一樣,一點都不重要,這是我在「台灣」實際的高等教育環境,看到問題、思考、實踐、改進後的成果,是最適合「台灣」教育現況的解決方案,可行性也確認多年。其實拿國外的理論來比、來套,並不重要。

 

葉老師講得客氣,但事實上這評論,就是整個台灣知識圈,自己拿著外國東西,對自己做「文化殖民」的體現。

 

我們學習世界各種教育理論,應該是用來讓自己的環境變得更好,讓我們的年輕人更能迎向世界,而不是自認拿到更強更大的知識解釋權,來對自己的環境、自己的同仁、自己的人民指指點點。偏偏這似乎是當今主流。

 

如果我們有頭腦、仔細研究過自己的環境,也真的去做去實踐發現真的 work,為什麼還要用外國人的理論來套自己呢?沒信心嗎?

 

即使各種完全不思考台灣現況的制度移植,造成巨大傷害,都已經被檢討了幾十年,但這個社會可能還是沒有自信,繼續移植制度、想法、架構來台灣,大量經費與資源投入,卻沒有人肯仔細看一下,台灣是怎樣的地方、台灣有怎樣的文化、台灣有怎樣的人?

 

 

醫療界與學術界

 

醫療界裡頭,最著名的就是各種評鑑制度,照抄引入還不夠,自己還去找 JCI: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來箍住自己,一點也沒想到,台灣根本沒有國際醫療產業,弄個 JCI,付錢請外國人給塊英文牌子,到底是滿足了自己的虛榮,還是真提升了品質與國際醫療競爭力?每天在醫院工作,你真看過大批大批的外國人來台灣「國際醫療」嗎?

 

學術界裡頭,最著名的就是 RPI: Research Performance Index,擔心自己人鄉愿或黨同伐異,所以只好用一家美國私人公司訂立的指標 JCR-SCI impact factor 來看待自己。

 

過了幾年,發現用這個指標,導致全台學術方向扭曲了,決定要廢掉,我們自己來決定那個學者好、那個學者不好,自己分配資源,結果卻是各學術機構,開始拒絕健保資料庫論文作為升等,拒絕臨床論文作為研究生畢業論文。

 

為什麼用自己台灣的世界特色:健保資料庫,所研究的成果,不被自己的學術體系承認?為什麼仔細觀察台灣患者所做的研究,不被自己的學術體系承認?

 

這麼對自己沒信心嗎?這麼不敢直視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患者、自己的成績嗎?這麼不想當個台灣人嗎?

 

一定要花大錢,做跟美國一樣的 wet lab 才叫學術?用美國廠商的機器、用美國廠商的試劑,才叫學術?

 

 

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學術界,最可貴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葉丙成老師這本書,完全體現了一個在教育現場者,用自己的思考、行動、改進後所得的有效成果。

 

推薦大家閱讀他的作法,也推薦大家看看一個台灣知識份子,如何真正從現場出發,解決問題。

 

因為這是現在的台灣,最需要的。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BTS, 文化殖民, 為未來而教, 翻轉, 翻轉教室, 翻轉教育, 葉丙成, 親子天下。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