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蔡依橙)
我認為 AI 讓能力的貧富差距變大,而不是變小。
你可能會認為,AI 工具讓初學者們能夠更快速的完成很多事情,不懂的事情,以前要搜尋很久,現在問一下 ChatGPT 或者 Google 的 AI 模式就有初步方向,很快就能理解以前要地毯閱讀很久的內容。
這些人擁有的特質,在 AI 還沒出現之前,也是會成功的。
的確,但這只是一小部份人能做到,包括選擇工具、使用工具、評估結果、徹底理解、遞交成果。這些人擁有的特質,在 AI 還沒出現之前,也是會成功的,只是可能需要多一些時間,或者需要遇到貴人引導,但終究還是會成功。
這群人有著「我是主人」「我要為所送出的東西負責」的態度,他們真的把 AI 當成工具,但對於寫上自己名字的東西都有責任感,小如心得分享、參訪報告,大到整合型計畫撰寫、學術論文撰寫,都是這樣。
這些人是品質高也多產的。但這樣的人真的不是多數。
AI 給了結果,不懂得質疑,也不去確認。
另一端,則是濫用 AI 的,讓 AI 做一些明顯無法做到的事情,AI 給了結果,不懂得質疑,也不去確認。或者像是大學生,老師說交報告,他就直接跟 AI 說:「生兩千字報告關於 OO 主題」,然後生出來的東西也不檢查,或者檢查了也看不懂,就這樣交給老師。激怒值點滿。
也就是說,個性敷衍的人、做事隨便的人,使用 AI,會給他們一種虛假的安全感跟錯誤的成就感,讓他們更容易生出敷衍的報告、送出隨便的成果,如果又遇到敷衍跟隨便的檢核者,出的包就更大。
完成一份獨一無二且有個人風格的優質內容
相對的,個性負責、謹慎、可信賴的人,AI 就真的讓他們「如虎添翼」,更快成功,而且達成更大的成功。
舉個例來說,同樣出一篇 2000 字的參訪心得好了。認真的人,會先思考自己想說哪些細節,以及文章有怎樣的架構跟脈絡,然後請 AI 去處理成初稿,最後快速手動修改成自己的語氣。迅速完成一份獨一無二且有個人風格的優質內容。
不認真的人,則不給細節、不考慮自己的行文特性,直接叫 AI 噴 2000 字出來,內容也不確認過,就這樣送出去。因為缺乏細節,AI 只能在空泛的形容詞跟灌水句式中繞圈圈,整篇文章也有 2000 字,但就是讓主管認為「這個人做事真的很隨便,只講求形式,不重內涵。而且連簽上自己名字的東西都可以亂搞。」
這就是我說的,AI 讓能力的貧富差距變大,而不是變小。因為他放大了「人」本身的特質。
所以怎麼辦?
我們作為教學者,有興趣來跟我們學的,就告知正確的 AI 使用方法。哪些地方可以用,哪些地方務必要確認。
我自己做為父母,就是身教言教給孩子好的做事態度,幫他們看過準備好的報告、要回覆長輩的 EMAIL 或訊息,稱讚他們正確的 AI 使用,告訴他們有哪些 AI 陷阱。
這些過程,並不單只是 AI 教學,而是人生態度教學。日後還會有更多的工具出現,只要有好的人生態度,就能正確的面對未來。
近期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