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完稿日:2011/3/20
每年三月底,是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舉辦年會的時候。我從確定要當個放射科醫師之後,至今參加了十次年會。今天與一位老友聊天,忽然想到以前的事情,百感交集。
翻了一下自己的電腦,把過去十年有關年會的回憶作整理,嘗試從中找到些脈絡,並看看自己的足跡。與各位分享。
2002 年 台北榮民總醫院 主辦
這一年我還沒成為學會準會員,拿不到節目表,也不知道要聽什麼演講。
因為實習時對 Chest Radiology 很有興趣,我向力大黃彥文先生電話函購了一套 Fraser’s Diagnosis of Diseases of the Chest,做為一個專業的鄉民,當然要逛到力大的實體攤位,看看自己是不是買貴了。
可能力大的黃彥文老闆沒認出我,所以現場報的價格,比我之前買的還低(我真忘了多少錢了,記得是一套一萬多的書,好像報價差一千吧?)。那時是實習醫師啊,一個月薪水才九千,買貴一千元當然很生氣,那是三天的工資啊!現場就吵起來了。
黃彥文很客氣低調的把我拉到旁邊,說如果我買別的書,他把差價加更多補給我。於是我買了Meyers’ Dynamic Radiology of the Abdomen: Normal and Pathologic Anatomy,一本也影響我很大的書,讓我一窺閱片高手的領域。因為這本 Dynamic Radiology 實在太讚了,他賣我的成本價也太便宜,之前的不愉快自然就煙消雲散。
因為這事,我開始知道業務是一門專門的學問,真正的高手,是懂得在危機出現時,漂亮的來一次逆轉勝。
用棒球比喻,大概是落後三分的九局下,二出局、滿壘、滿球數,最後一球投出,哈哈,逮到正中直球,準備揮大棒,哇靠,原來是外角滑球。在一切將要落幕時,仍能好整以暇地移動重心,用全身的力氣,把球從壞球區,撈到全壘打牆外面。紮紮實實的逆轉勝。
因為這個逆轉勝,後來的幾年,在投資自己的專業實力時,我幾乎所有的醫學書都跟力大買,一個人陸陸續續買了六七十萬。今年,我第一本在台灣出版的書,也交由力大圖書公司發行。
圖、心血管電腦斷層:「實例與討論」。
2003 年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主辦
這年,因為投稿期間我仍沒有自己的研究,只幫了李覃主任代工,做了一張壁報。從這張壁報,能發現我對版面的處理稍有水平,但仍有許多改進空間。
圖、早期幫李覃主任代工的壁報,以今日眼光來看,仍有許多改進空間。
我還記得這年,我聽了許多堂課,但總覺得一點歸屬感都沒有,走在路上,感覺這些講者都有自己的一片天,但是 我 沒 有。那天很熱、感覺很沒有未來。
2004 年 三軍總醫院 主辦
這年在三總新院區辦,環境不錯。
如果上講台 Oral presentation 算出道,那這就是我出道的場合了。
患者若在施作電腦斷層時心跳停止,影像上會有特別的發現,陳中和醫師稱之 “Dependent pooling” sign,而高常發醫師則稱之為 “Dense abdominal veins” sign,都有文章發表在國際期刊。
我回顧台中榮總的影像資料庫,找到三例,作了歸納與整理,題目為「Dependent pooling sign revisited」。
圖、Dependent pooling sign revisited 口頭報告截圖。
這張標題頁,已經有我現在簡報的大致風格。年輕時很騷包啊,左邊那個行草的「台中榮總 放射線部」,是我從王羲之的所有現存字帖中找到的集字。而右下角則是我網路 ID 的簽名,形式很明顯是仿 Frank H. Netter 的。
圖、Frank Netter 簽名
八分鐘口頭報完後,陳中和醫師與高常發醫師竟都接連提出評論。看到兩位國際論文加起來將近200篇的大師,拿起麥克風評論小弟在下我的報告,一整個頭昏眼花,完全不記得他們講什麼。我的出道報告就在腦袋一片空白下結束了。
後來的幾年,我在心臟血管影像學界有了成績後,跟兩位醫師都變成朋友,常 email 互相交換一些對人生、對科學研究的看法。
圖、陳中和醫師與我書信往來截圖,討論了許多他個人的科學觀及宗教觀。
圖、高常發醫師與我書信往來截圖,我們針對人生目標與快樂作了討論。
2005 年 高雄榮民總醫院 主辦
高榮這次主軸是心臟,這是對我蠻重要的一次年會,因為 2005 年 1 月時,我們剛裝好 40 切面電腦斷層。而我也清楚知道,我未來能不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就看這幾年了。
圖、Axel Kuettner來台演講
這次高榮與友信行邀請了多位國際大師,包括 Axel Kuettner 以及 Koen Nieman,我那時候像粉絲一樣,一直拍、一直學、一直問。那是料理新鮮人裡頭 Bambino (=little boy)的心情吧。好懷念。
很感謝舉辦這次年會的高雄榮總團隊,以及負責邀請外賓的友信行,當年這些國際大師都是用 Siemens 機器的,那時台灣的代理商是友信行。後來台灣的醫療儀器代理市場,經歷了戰國時代,友信行與 Siemens 合作關係破裂,轉而代理 Philips。這也是業界一件令人不勝欷噓的大事,所牽涉的人事異動與後續效應都非常廣泛,至今餘波蕩漾。
2006年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主辦
在發展 MDCT 的過程中,我們發明了自己的獨有技術:「顯影劑涵蓋時間(contrast-covering time)」,並證明這個技術能成功施作所有大小體型患者的 CT angiography。2006 年的年會,我們發表了應用在「新生兒」的經驗。
圖、應用「顯影劑涵蓋時間(contrast-covering time)」施作新生兒心臟電腦斷層。
新生兒的定義,是一個月以下的嬰兒,其中甚至包括一部分的早產兒,在所有可能掃瞄的人類中,這是體重最輕、構造最微細、施作最困難的族群,我們使用自主研發的技術,能準確而穩定的作造影。
漸漸的,我們開始有點獨特的東西,能夠拿到年會的舞台上。
2007 年 台北榮民總醫院 主辦
在電腦斷層施作技術逐漸成熟後,我們陸續開發了許多臨床應用,2007 年,我們發表使用 MDCT 診斷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 相關併發症的經驗。
圖、MDCT for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 簡報截圖。以今天的角度來看,這張圖片與文字都沒有最佳化,文字可以更精簡,右圖則應該上下裁切,使與左圖對齊。
這次的報告,也顯示我們在研究上,已經有自己的風格了:以現代化的高科技、配合數位影像處理的深度理解,產出華麗的圖片與動畫,提供實用的臨床意義。包括: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合成瓣膜、周邊血管等研究,都是這個路數的。
2008 年 奇美醫院主辦 活動地點:大億麗緻酒店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次年會,就像曾文盛主任所說的:「年會,應該是在一個舒服的地方,老朋友見見面、聊聊天。」
在舒適的會議室聽演講,在寬敞的大廳遇到老朋友,若累了,按個電梯便能回房間放東西、洗把臉。理想中的年會該是這樣,如果不要想到經費的話。
這年我得了「徐鈞論文獎」第一名,在自己本國學會得獎還是有點意義的。
我剛開始寫作那幾年,幾次被國內前輩審稿,滿江紅不說,情緒化的批評字眼充斥,讓你不免自忖「我真是豬狗不如」。流淚悔恨之餘,我忽然領悟到,踐踏剛出道的年輕人,或許是某些長輩們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唯一方法,由於我並非主修老人精神療癒,著實沒時間繼續「將別人的快樂建築在自己的痛苦上」,便決定繞過國內環境,直接往國際期刊發展。多虧網路,我作為 I-Chen Tsai, MD 在國際上活躍,稿件能受到公平審查,免受「不過是住院醫師」「唉,年輕人啊」這些無聊標籤的影響。
圖、「徐鈞論文獎」獎牌
對學會來說,我認為這個獎說明了幾件事情:
(1) 學會本身辦的雜誌以及年會,勉強來說只是提供一個舞台,其實我們並沒有良好的育成體系,年輕人只能靠閱讀、靠網路,自己去與世界競爭。我們都在等天才從天上掉下來,卻沒有準備一地能種出人才的土壤。
(2) 國外的 reviewer 水準比較好,一部分國內的審稿長輩們,你把他寫的批評當真,鐵定先精神崩潰,認定自己簡直是失敗中的失敗、無能中的無能。我多數研究概念與寫作技術都是各國不記名的佛心 reviewers 教會我的,爛的當然也有,但整體來說,國際期刊的審稿人比較就事論事。
(3) 放射學會中,還是有些獎項是評價國際競爭力的,並非只是酬庸或社交用途。這是好事。
2009 年 台中榮民總醫院 主辦
這年在自己醫院裡辦,我負責籌畫 Taiwan International Cardiovascular CT Symposium (TICCS),我的年輕朋友們,決定用自己的風格辦活動,所以我們有很多有趣的創意:
圖、「國際心血管電腦斷層研討會」文宣。我們有文案、有標語。「一個值得你搭早上第一班高鐵的研討會」,加上後續的研討會設計說明,用堅實的論述支持直白的呼籲,使早上的出席率就達到幾乎滿座。
圖、講義封面。我們走環保風,一個月前就能在網路下載閱讀,講義內容則是各場演講的中文導讀,由專人為聽眾特別量身訂作寫成的,捨棄不會去看的英文摘要、浪費紙張的投影片講義,連講者履歷都針對活動本身作最佳化。會後,這份講義飽受好評,還有醫院主管特別要我再留五份給他作紀念。
圖、荷蘭 Mathias Prokop、南韓 Hyun Woo Goo 以及我,作為華山論劍的主軸。研討會議程設計上也有特殊風格,每個 section,三個人都講一樣的題目,但分別提供荷蘭經驗、南韓經驗以及台灣經驗。這樣的課程設計,能讓聽眾從多角度觀看同一件事情,而演講者本身,也能從其他講者學到很多。整個是從賓主盡歡的角度去設計的。
圖、研討會謝卡之一。結婚的謝卡,是回憶婚禮的好物。我們也製作了符合研討會精神的謝卡,免費送給所有參加者。下圖有局部放大,說明寓意。
圖、這個圖是用一萬張台中榮總多切面電腦斷層團隊的相關圖片拼貼而成,其寓意為:「以影像回顧這四年走過的日子,雖然每一塊拼圖都只是一段小故事,但溯其脈絡,才赫然發現,我們已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寫下屬於自己的感動歷史。」
圖、研討會籌備團隊開會實況。
圖、每個主要籌備成員,都會拿到兩幅放大的謝卡圖案,並彼此交換簽名,紀念共同努力過的那段時光。
2010 年 ASCI 2010 及 AOCR 2010 活動地點: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這次放射學會辦大活動,一定是要情義相挺的。除了籌備的行政活動外,我帶著年輕人共投稿了十篇,包括我自己一篇口頭報告、蔡欣宇醫師一篇口頭報告、以及其他成員壁報展示八篇。
會議過程中,我總共負責八場演講,內容包括動物實驗、影像研究發展歷程、心臟判讀技巧、閱片評論與年輕放射科醫師論壇等。
圖、以節律器刺激後的動物實驗以及臨床經驗,獲 Best Young Presenter Award。
圖、回顧從 40 切到 iCT,台中榮總的影像研究發展歷程。
圖、每年的重頭戲,閱片分析,我主持兒科部分的講解。
圖、1st Asian Young Radiologist Forum,全部內容在 YouTube 上的截圖。
2011 年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主辦
這次,我報告過去兩年在國際學會制訂 Guideline 的經驗,希望給未來的年輕人一個更好的起點。
圖、「亞洲心臟影像醫學會 2010 年心臟電腦斷層適應症指引」演講截圖。
另外,今年有六位住院醫師找我指導,似乎找我寫作已經變成一種流行病,為了避免教學過勞,我用「一定要口頭報告、每週四報告進度、一定要寫成文章投稿」作為條件,希望年輕人能知難而退,但沒想到,六位都決定接受這樣的嚴苛條件。所以今年我們幾乎包下整個 CV 的 section……。
圖、Free Papers – CV II 的節目表,我總共指導六位住院醫師上台報告。
很有趣的,這個 section 的主持人,是我出道那年給我 comment 的高常發醫師。今年,我們一起看著下一代的年輕人出道。
這些年輕人的表現,都比當年的我好很多,也讓我領悟到,協助別人達成夢想,比自己達成夢想還要開心。
總結
如果我從這十年的學會參與學到什麼的話,那應該是:
1. 很多事情,在當下會有很大的情緒,可能會生氣到罵人(力大事件)、可能是腦袋麻痺一片空白(陳中和、高常發醫師起身評論)、可能是感到挫折而暗自掉淚(被國內前輩嫌到一無是處),但這些事情的真正意義,卻需要經過許多時間,才能看出。而且,這些真實的面貌與意義脈絡,往往與一開始所以為的 不 一 樣。
2. 經歷這一切,我發現,真誠的面對自己、面對錯誤、面對困難、面對周遭的變化,一步一腳印的走過,是能讓心靈得到平靜的。
以上,很平靜地,與各位分享這十年來,我的年會故事。
通告: 我在 2012 學到的十件事 | I-Chen Tsai, MD | 蔡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