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總是自以為是》:科學化分析道德、宗教與政治

 

作者:蔡依橙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

 

 

先說結論

 

  1. 對我來說,這不是一本容易啃的書,讀起來很辛苦,我花了 8 個小時左右才搞定。或許更適合哲學背景、道德心理學背景者閱讀。
  2. 你可以先考慮看看這個作者的三場 TED 演講,理解他想講的主題,其實是個才子,懂的很深很廣。

 

 

不容易啃的書

 

對我來說,這本書閱讀上主要的難處在於,除了主題本就需要深度思考外,書中許多有關道德、政治傾向、宗教的陳述,用了很多美國的例子,那些是美國人共同的歷史記憶,卻不是我們的歷史記憶,所以閱讀的過程中,必須思考、轉換、類比之後,才能吸收。

 

但如果你真的打算慢慢啃、仔細想,這本書能解決以下問題:

 

  1. 道德的本質是什麼?道德的「產生」,從演化、從人類社會的角度看,又是為什麼?(道德與說人閒話有關,道德是讓人在利己之外還願意奉獻的重要因素,道德其實是人類能大規模協作的重要基礎。)
  2. 美國的共和黨為什麼講話機車,但卻老是贏得選舉?民主黨人跟共和黨人吵得不可開交,為什麼他們不容易互相理解?
  3. 宗教為什麼會存在?看不起宗教的聰明人很多,作者也同意宗教搞爛了很多事情,但預計從人類社會構成的角度來看,宗教對大型國家與社會,起了怎樣穩定的效果,且這樣的穩定,可能是人類文明的「必須」。

 

關於「看不起宗教的聰明人」,我推薦英式嘲諷演講流大師、名書《自私的基因》作者、也是知名生物學家:理查道金斯的這個經典演講。

 

 

 

 

買書前你可以先看的三個演講

 

Jonathan Haidt 的口才不錯,搭配需要思考的道德議題,的確是個很好的入門。我建議,您可以用以下三個作者本人的演講,來篩選自己是否適合看這本書。(感謝 Gene Ng 整理)

 

如果您三個都看完,覺得非常精彩、津津有味、欲罷不能,那這本書,就是演講的深化版,有非常多精彩的論證與研究,進一步探討道德、宗教與政治。

 

如果您看到睡著,或者連第一個比較好懂的演講,聽三次都還不太確定他在說什麼,那我建議這本書對您鐵定太硬,建議還是把生命浪費在更能讓您保持清醒的事物上 XD

 

 

 

 

 

 

 

 

我學到什麼?

 

以下是幾點我閱讀後所學到的。

 

首先,道德是相對的,是因時因地不同的。同樣一個台灣社會,20 年前對性別多元很厭惡,20 年後對性別多元很包容,跨文化的人類學研究,也一再說明,道德並非絕對。

 

道德是很直覺的,而且牽涉到好惡,不是很容易被理性改變。相反的,人往往是先決定好惡,然後再由理性系統去自圓其說。基本上,「理性」只是「道德直覺」稱職的鬼扯發言人,即使再怎麼怪異,「理性」往往都能掰出一套說服自己 XD

 

說到選舉,就要體認到,「多數人不會很容易的改變自己的直覺與喜好,而且你也不可能用理性說服他」,唯一最有效的方法,是透過社群力量,讓他信任的人,去逐漸改變他。

 

這就是為什麼馬英九的支持度會掉那麼快,以及為什麼柯文哲能在一年內贏得台北市長選戰。因為前者讓本來鐵桿支持他的社群,一再地失望;一個卻讓本來不支持他的社群,慢慢的被身邊的人所影響。

 

其次,美國優秀學者寫書,那種繼往開來的廣度與深度都很可觀。

 

像是《西方憑什麼》,為了回答一個西方為什麼現在比較強的問題,從人類出現一直分析到今天,發展自己的一套指標,並縱橫古今寫完一本書。

 

這本《好人總是自以為是》也一樣,為了回答「道德是什麼?怎麼出現的?對人類的意義?」甚至還收納了許多生物研究、跨物種研究,更別說許多心理學上的科學實驗!不過我真的認為,Jonathan Haidt 的寫作風格其實還能更精鍊有趣一點。但沒辦法,人家就有學問啊,不爽不要看啊!XD

 

最後,與您分享我最有感覺的幾頁。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haidt, jonathan, ted,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 宗教, 政治, 科學, 道德, 選舉。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科學化分析道德、宗教與政治 有 3 則回應

  1. Carlos Chih-Ho Liu 說道:

    因為這頁,知道路數不同,我喜歡多點社會學分析的書。
    https://www.facebook.com/ichentsai.md/photos/pb.591740160895520.-2207520000.1443454444./858377954231738/

  2. 通告: 社群是人類的進化模式,衡量一個人要看他處於哪種團體環境中 | 世界盡頭的獸群之心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