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依橙
出處:Facebook 討論串
作為一個爸爸,老是要帶小孩去買一些跟我文化沒有相關的奇怪裝扮,感到苦惱,這個議題我思考了幾年,今天把他寫出來,在 Facebook 又熱鬧了起來,這邊作個記錄,以後好找。
原討論串下面各方網友的留言也很值得參考,歡迎一起來玩。
Facebook 討論串
看到許多幼稚園,都在布置萬聖節,深深覺得文化殖民真的是嚴重。怎麼會慶祝西方的鬼節,就是潮、溫馨、有品味,但慶祝中元節,就是禁忌、不應該呢?XD
與其在萬聖節扮成吸血鬼,然後 trick or treat;應該要在中元節,讓小朋友扮成林投姐、冤死的江國慶洪仲丘、或者身上有彈孔的陳澄波,然後說「給金紙或讓你死」,順便回顧重大事件,認識台灣。
「小朋友,你扮成誰啊?」
「我扮的是林投姐,所以脖子畫了痕跡,手邊還有一個小娃娃。」
「哇,你好用心,好棒,給你四方金!」
走一圈鄰居之後,回教室跟小朋友介紹各種金紙,意義、匯率、紙面設計有什麼不同,什麼時候用壽金/四方金/福金/天金,說明文化意義。
然後教他們拆金紙、燒金紙,說明為什麼要折、有關燃燒的原理、完全燃燒與接觸面積的關係、劣質線香金紙的可能問題等。
多麼完整而深入的教案,只怕家長自己無法承受。我想,是因為台灣還是沒有轉型正義,後殖民時代也還沒辦法建立對自己文化的自信。
最後,為了怕小孩去學校覺得自己太異類,所以我還是乖乖的買了最便宜的道具披風給他裝一下 XD
慶祝中元節是中華文化殖民Formosa之一部分 17世紀Formosa已經開始接受基督教文化之洗禮 時間早過 玄天上帝以及媽祖政治統治手路 http://www.socialforce.net/phpBB/viewtopic.php?p=86710#p86710
這應該不是先來後到的問題吧? 真要說的話~ 17世紀的基督教何嘗不是種文化殖民~? (雖說從頭到尾都不覺得這些是文化殖民啦:P)
更確切來說 當時只是東印度公司在Formosa建立據點 試圖拓展貿易疆界罷了 並不能解釋為整個Formosa已經開始接受基督文化洗禮囉~
解殖不代表捨棄傳統文化,而是開始正視這個島上有什麼文化。
假設:地方的文化儀式是珍貴的多樣性文化資產,在現今資訊爆炸的年代裡,外來文化儀式,被許強勢的,多形式的全球化文化渲染,夾帶而來,相對地方性與傳統性的文化的”弱勢”,讓在地的傳統文化就面臨許多考驗,就好比本地的原生物因為環境因素而弱勢,競爭不過外來物種一般。
這裡我們必須想想,是什麼讓外來文化變的強勢,它背後藏著的脈絡,和原因有那些,例:各種跨媒體的整合包裝,從既有的八大媒體,到新興的網路媒體,比比皆是承載夾帶著外來文化儀式的故事文本,經典的故事文本,如沙翁的作品,其壽命除了來自其文學的價值,另一層面則是後世讀者奉為經典後,將原始文本不斷的與當代文化做結合。
換言之,既有的文化因為經過轉化與演化,讓它更適合在當代文化中生存,
我們都知道物種會演化,那屬於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各種”物種”呢,?
我們的下一代,早就熟悉了外來文化的建構脈絡,因此,當思考傳統文化中,”不合時宜”,或者”被當代的價值觀消除並取代”,的這個命題上,我比較不喜歡傾向yes or no的狀態,以非a即b的方式選擇,理論上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讓a與b融合,有主從之分的融合與轉化,
日系動畫神奇寶貝從山海經提取許多創意,該系作品已確定與google map中的LBS資料庫做結合,讓虛擬傳說生物可以”真”的存在於各地區,這些年正火紅的妖怪手錶正在各大玩具行熱賣,那我們林投姐呢,我們的十八王公廟,和其它許許多多的地方信仰,神化,傳說呢,?
祂們是否因為分別心而被我們歸類,或束之高閣,與當代生活做了乾淨的切割呢,?
當我們既定的認知或習慣”定義”,”僵化”了在地的文化,並且讓它們停滯在過往的懷念中,,又怎樣讓孩子可以對這些文化產生出共鳴,想著許多孩子倒背如流日本戰國時代的歷史(無數電影卡通的反覆複習)、對日式妖怪神話如數家珍,卻對台灣本身的歷史或中華歷史相當陌生。今天的萬聖節相關現象只是冰山一角,我的擔心以下面一句話來總結:
當「你的日常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FROM左京都男子休日一書」的光景不再,那我們的日常皆成了異鄉文化的COPY的一天不遠囉!!
通告: 幼稚園的萬聖節:文化殖民與解殖建議 | Buzz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