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崩壞中,我該怎麼辦?」之 如何精進專業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完稿日:2012/5/11

 

00_summer

數位醫療藝術創作 「生命之樹:夏」 蔡依橙 醫師

 

 

上一篇「醫療崩壞中,我該怎麼辦?」,至今有3200人按讚, 11000人點閱,打擊率 按讚率將近30%。這一個月,明信片如雪片般飛來 許多朋友私訊與電郵,詢問著「如何精進專業不被淘汰?」「如何發展第二專長以備不時之需?」等問題。

 

我不是什麼大師前輩,也只能用自己有限的人生經驗做點建議。個人經驗,不見得對,參考參考即可。這次先討論「精進專業」。

 

 

Q: 我評估了一下,由於家人的關係,暫時我不能換工作,這裡也勉強還行。打算跟他拼了,在業界裡繼續做幾年。那我應該怎麼讓自己過得好一點?

 

A: 任何行業,要活得好,「精進專業」是唯一的路。這個藍色連結請您點進去看,大前研一對於個人發展所做的建議,在環境艱困時尤其值得細讀。「精進專業」,能使你在大環境崩壞時,避免成為首先被壓垮/裁撤/減薪的那群。

 

「精進專業」之後,要多學習各種第二、第三專長,發揮跨領域的效力,甚至在醫療崩壞後,作為備用的退路。

 

 

Q: 學長,你講這風涼話,聽說當初你在台中榮總,都不用作臨床工作,才能「精進」你心臟血管的「專業」。

 

A: ˊ_>ˋ 淡定……這已經是考古題了,每隔一陣子就有人這麼說,也不知道哪裡傳出來的謠言,在這裡一併回覆吧。

 

我在台中榮總不管做實習醫師、住院醫師或總醫師,工作都沒比別人少,只有更多。

 

我也很感謝環境給我這樣的訓練機會,讓我鍛鍊出快速閱片、到全台灣任何地方都能生存的能力。現在的我,正常上班時間,若狀況理想,普遍能打 1000 片以上 plain film;只打 CT 的話,一天能打 80 片 Chest CT。

 

這很多人可以求證的,跟我同辦公室的蔡瑋琳主任陳佩倫醫師,都親眼看過實際的臨床工作狀況。

 

01_1000

圖、狀況好時,一天能打1000片plain film。

 

 

必須說,這就像有臨床醫師一個診能看 100 位患者一樣,不過是效率好一點而已,沒什麼好說嘴的。是為了說明「我曾經在很大工作量的環境訓練很久」,進而說服你「要變強並不一定要脫離既有忙碌環境」,才舉這當例子。

 

 

Q: 學長,聽說那也是因為你都只做診斷,沒做介入性治療,才能做研究。

 

A: ˊ_>ˋ 淡定……這也是考古題,每隔一陣子就有人這麼說。

 

過去我在國際上,是因為心臟血管論文出名的,所以很多人以為我在台中榮總專做診斷,不做介入性。但事實是,我介入性做得不少、難度也不低。主治醫師期間,TAE、PCN、PTCD 等都是照表操課,一個下午四五台在做,而且速度頂快,因為我用上了時間管理的概念:充分的術前評估、完善的器材準備、減少不必要的動作。

 

這也都有人可以求證的,像我帶過的伙伴:蔡欣宇醫師蘇德晟醫師等。

 

這些考古題,就是我舉辦「那些年」研討會的原因之一。人就這樣,很容易覺得「別人的成功,都是一路順遂的。」要不就有背景、運氣好,要不就真天才、環境佳,但實際上如果我們去細看,會發現真正的原因是「他們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遭遇比別人更嚴重的挫折,卻仍然繼續堅持。」

 

02_Frustrate

圖、他人的成功,都是一路順遂的故事嗎?

 

 

我一個人說,沒什麼說服力。但黃明和閻紫宸曾文盛鄭慧正謝賜吉都傳達一樣的概念時,總該有說服力了吧!

 

 

Q: 我理解了,現況不該是逃避的藉口。那應該如何做,才能「精進專業」,讓自己在大環境不好時,仍保有競爭力呢?

 

A: 要確定自己掌握了「學新東西的技巧」,而不只是「學會新的技術」。

 

以我來說,「心血管電腦斷層」這個領域,因為開始做的時候沒有老師可以問,是看網路跟期刊就自己做起來的。但我也曾懷疑自己,心血管方面的能力,會不會只是偶然?只是剛好我適合這領域?如果這樣,有朝一日環境改變,「心血管電腦斷層」不再重要,會不會不能謀生?

 

於是我想,那我來發展介入性治療好了,所以我開始協助鄭紹彬的換肝團隊,解決疑難雜症,例如:bile leak 時的困難 PTCD 或者 術後膽道阻塞重新打通原路 等。我念期刊、吸取國外經驗,思考其中關鍵,然後配合以前的經驗做突破。



03_DifficultPTCD

圖、困難病例:術後 bile leak,puncture 比針還細的 IHD。

 

 

但這些勉強只能說是既有技術的改良,基本功都是黃振義主任、熊小澐主任教的。或許不是我突破,只是老師們的功夫我學得多、用得好而已。我問自己:如果是全新的介入性技術,沒有老師帶,我是否能自行開拓出新的臨床服務?

 

所以我選擇開發 CT-guided lung biopsy,從引進切片針、打造臨床服務流程、修正細節、與團隊共同成長,顛峰時期,我們團隊能做到 0.4 公分的病灶、穿過骨頭阻擋,把相關經驗投稿到國際期刊接受檢驗,也獲得刊登與肯定,確定我們的技術具有國際水平。

 

04_TransSternal

圖、穿過骨頭做縱膈腔腫瘤切片

 

 

這幾次的訓練後,我確定的知道,不管是診斷或治療的新技術,只要當成自己的事業經營,拿出熱情,給我時間與舞台,我一定會做到國際水平。

 

請記住,真正的重點,是「學習的技巧」,而非學到的「技術」本身。

 

 

Q: 那你為什麼離開中榮,到秀傳去呢?這些技藝,不都可以讓你在醫學中心過得很好嗎?

 

A: 因為我想知道,同樣的做事與學習方法,能不能用在行政、管理與領導。

 

台中榮總發展已經 20 年,其升遷飽和而緩慢,要做行政、管理與領導,我至少得再等 15 年,對我來說,15 年就像下輩子一樣遙遠

 

當時,黃明和總裁與葉永祥院長,誠心邀請我到秀傳醫療體系,解決彰秀、彰濱兩院放射科,長期報告完成率都在 60% 左右的問題。因為是個難度不小的挑戰,想說還年輕,禁得起失敗,不如就試試看吧。

 

 

Q: 後來呢?

 

A: 當時,秀傳長官只希望我盡量幫忙,沒有時間限制,也沒有目標值。本來想,半年適應、半年調整,用一年左右,拉到 70% 就很好了。

 

結果,六個月內,同樣只有五位專任醫師人力,完成率從 60% 爬升到 90% 以上,科內相處氣氛也更和諧。財務上,因為報告效率變快,帶動自費體檢業績,讓科收入與毛利都明顯增加。

 

05_rate

圖、秀傳體系彰化院區(彰秀+彰濱)報告完成率

 

 

從這個經驗中,我學到了:「精進專業」的方法與態度,應用在行政、管理與領導上,也是可以的。

 

如果你真的能夠抓到「學習的方法」並看透「事情的本質」,其實專業、技術、行政、管理、領導,都是類似的。

 

 

Q: 總結來說,到底應該如何精進自己的專業呢?

 

A: 以下流程:

 

學會一項技術,專精,成為 top 5%。

思考學習過程,哪些是學習的關鍵、哪些其實可以快速跳過。

用更好的學習技巧,學會第二項技術,專精,成為 top 5%。

再次反省學習過程,這次有沒有變快了呢?

省略掉的步驟是不是真的能省略?關鍵的步驟是不是真的關鍵?

用萃取出來的know-how,學會第三項技術,專精,成為 top 5%。

繼續反省學習過程,是不是又更快了呢?

還是學習方法有誤?反而更慢了?

繼續學新技術、反省學習方法……

 

 

當你有三項 top 5% 的技術,不只餓不死,在組織中應能如魚得水。

 

當你有五項以上 top 5% 的技術,想轉職時,找你的人會很多,廠商、醫院人資、獵頭公司都會跟你約時間。喜歡哪個工作,自己挑。

 

 

Q: 以上好難,我選醫護這條路,好像錯了?為什麼一個神聖的職業變得如此艱困?

 

A: 我開始念書的時候,電子業如日中天,新創公司的初始股東,40 歲就身家上億,提早退休。我畢業的時候,工程師年終分紅動輒千萬以上,買房買跑車。我拿到專科醫師證書時,多數的電子業工程師,月薪不到十萬,還得加班到半夜,一輩子沒機會領到千萬年終。這轉變,不過二十年光景。

 

醫護人員的薪資與社會地位下降,是不是與電子業的轉變很像呢?(唉,除了40歲身家上億便退休那部分。)

 

你說,醫護團隊拯救「人」的生命,是神聖的。

 

我說,人類社會資源有限,健保定好點值與給付,醫護職業就是工作換薪水。如果真要計較神聖,穿白襯衫騎腳踏車的摩門教徒,神不神聖?到處貼電線杆「神愛世人」的基督教徒,神不神聖?年薪買不起台北一坪豪宅的彭淮南,守護新台幣這麼多年,神不神聖?

 

神聖不能量化,但健保點值可以。逝去的光環不能養家,但薪水可以。

 

理想可以放在心裡,但請別忘記,生存,才是硬道理

 

 

本篇發表於 教學文章 並標籤為 生存, 精進專頁, 醫療崩壞。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