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寫亞洲 guideline?

 

文 / 蔡依橙

PubMed / Trend analysis & Guidelines

 

 

congenital heart CT MRI trend

 

 

我與韓國 Dr. Goo HW 的合作研究發現,在先天性心臟病,歐美仍傾向使用 MRI 作為臨床與研究工具,但亞洲則走出了自己的路,建立了使用低劑量 CT 作為診斷的論述,有快速、準確、實用的特色,而且帶起了全世界的風潮,包括許多歐美醫學中心也跟上來。

 

亞洲有三大團隊,為這個領域建立了最初的論述與流程,分別是台大 陳世杰 醫師、韓國 Goo Hyun Woo 醫師,以及小弟在下我。這些早期的論文,幾乎是這個領域的里程碑,持續的被各國研究者引用。

 

與陳世杰醫師、Goo HW 醫師聊天,才發現,我們的開端其實都是「困境」,因為台灣的醫療體系沒辦法支持昂貴且耗人力的新生兒 MRI 檢查,但問題還是要解決,所以我們不約而同的,轉向使用 CT 去解決。經過調整後,發現劑量低、影像好、人力耗損少。

 

這樣的經驗,讓我認知到,國家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實在不需要事事追隨歐美 guideline,因為他們有錢得早,有大量的麻醉人力、慢條斯理的處理患者,所以停留在自己建立的世界裡(Congenital heart MRI)。

 

但,亞洲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新科技(MDCT)的出現,因為資源的匱乏,我們反倒更懂得使用新技術。

 

當你聽老外說的去做,卻發現在台灣根本做不起來,建議您,看看身邊有什麼工具,用腦袋、用實際經驗,去找出對的那條路。

 

所以,我們反過來,用歐美科學文化殖民的技術,建立屬於亞洲的論述,根據客觀評估與大量證據,寫下自己的 guideline,希望讓更多的亞洲醫師知道,我們沒有必要人云亦云,你有腦、你有工具,你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是為什麼,我們要寫亞洲 guideline。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Asan, Goo, guideline, Hyun Woo, trend analysis, 亞洲, 台中榮總, 台大, 影像, 心臟, 蔡依橙, 趨勢, 陳世杰, 電腦斷層, 韓國。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