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關於蔡依橙
彙整
近期文章
- 問:把我的病人顧好,學會既有知識去做醫療服務,有什麼問題嗎?一定要做研究嗎?(研究對醫療生涯的可能意義)
- 做這個有什麼意義?
- 問:聽說 ChatGPT 對論文寫作非常有用,但實際連上網站,怎麼應用比較理想?
- 問:醫療綁定寫論文,是否合理?(論系統與個人的抉擇)
- 問:如何克服投稿後、稿件審查中的焦慮?
- 問:初稿給指導老師,幾周沒回覆,我的稿件有什麼問題嗎?
- 問:發現前人的研究有錯,應該指正嗎?
- 問:ChatGPT 真的可以當作論文作者嗎?怎麼正確運用 ChatGPT 於學術寫作上?
- 問:科內的長輩跟我說,OA是一個商業上的騙局,叫我們要投傳統期刊,否則以後雜誌社收掉,學術研究成果也會消失,真的嗎?
- 打輔助,也包括修玩具。
2014 / 2 / 10
我對教育的概念是…
楊斯棓醫師,在參加「科學簡報 與 電子壁報 工作坊」後,隔天中午,就連續寫了兩篇文章,說明他對兩位核心講師的看法。其中一篇提到我,原文在此。以下節錄:
我在 facebook 上立刻寫下了回應:
謝謝 楊斯棓 醫師的誇獎。真不敢當。
我對教育的概念是,學員強,今天剛好遇到我教,他有機會衝上天,沒遇到我,總有一天他也會遇到其他貴人,衝上天。可能更早、可能更晚。但我們其實扮演的,只是催化劑的功能。
楊斯棓醫師,就算沒遇到我,沒參加我們的活動,他一定也是在全台灣持續尋覓各種領域的高手,學習各派武功心法,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新思惟國際 不一樣的是,我們是一群人,而且認真地把每個活動做好。如果你需要,你來,我們就給你最棒的。
所以,用催化劑的角度看,你會發現其實像 部落客醫師楊斯棓 這樣的強者,他們不抱怨、持續做,他們不居功、持續感恩。
我們自己,也該持續做、持續感恩。
謝謝楊醫師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