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犯的兩難》冷戰歷史與賽局理論的啟發

 

作者:蔡依橙

 

 

囚犯的兩難

 

 

因為對賽局理論實在是太無知,每次看到柯紹華學長在 Facebook 講,都覺得自己這樣下去不行,就快點補一下背景知識。

 

這本書的切入點很有趣,有歷史、有人物、有理論、有應用,從數學天才 John von Neumann (馮紐曼)其人切入,帶到冷戰背景,接著天才匯聚美國,因為冷戰美蘇對峙,美國對蘇聯的瞭解實在太少,使得賽局理論這種探討兩強對奕的學問,開始蓬勃發展。從初創、補充,到後續的應用與延伸,書中都有提到。

 

這樣的寫法,很容易懂,歷史與社會的背景陳述,讓生硬理論有了溫度,閱讀過程也常令人掩卷長嘆,以下分享幾個最大感觸。

 

 

最危險的時代,最大的舞台。

 

冷戰時期,雖然我們現在都知道最後沒打起來,但過程中的原子彈策略以及古巴危機(推薦看這集羅輯思維:午夜將至),離第三次世界大戰都只有一步之遙。

 

那時代,是最危險的時代,也是美國匯聚最多優秀頭腦,獲得最多突破的年代,例如:原子彈科技、賽局理論等。

 

最優秀的腦袋,有最廣闊的舞台,人類的未來,就靠一群聰明人思考、建議、決定,很有意思的大時代。書中種種故事,相當程度啟發了現在擴散到全球的「美國英雄漫畫」,如:《復仇者聯盟》裡頭那些聰明人、那些神秘的組織、那些幾乎拯救世界的英雄、和平時期民意轉而批評並拿走資源、英雄的孤獨與缺陷……。

 

甚至賽局理論的經典:「囚犯的兩難」,深刻影響了諾蘭執導的《黑暗騎士》

 

常想,我們的年代沒有聰明人嗎?有的,只是沒有好的機會,不知道哪裡是自己的舞台?經過深思與行動,這幾年我們持續用自己的方式,協助許多人,站上屬於他們的舞台,讓人生獲得更好的發揮。

 

 

我們這世代,或許沒有機會改變大環境,但從自己身邊的小環境開始,能做的還是不少。

 

 

需要帶領人類前進的人,不是完人。

 

主角馮紐曼,絕頂聰明,在非常多的面向,協助了冷戰時期的美國,不管是國家戰略、原子彈研發,甚至氫彈研發。

 

書中明確提到,馮紐曼的性別概念很政治不正確,他說的多數笑話,都帶有性別歧視,離婚、再婚,後期也吵吵鬧鬧,對於金錢頗為迷戀,開銷奢華。

 

但美國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他們很清楚,國家需要的是馮紐曼的智慧,而不是私德,他們聘請的,是物理學、數學、經濟學的天才,而非節儉禮貌的道德偶像。

 

這段我想呼應的,就是彭明輝教授所說

 

「柳林瑋涉嫌盜用公款,陳為廷有性侵紀錄」是他們的個人私事,你可以對他們的個人行為失望,可以指責他們個人,但是這跟太陽花學運扯不上關係。

 

我們期待學運領袖有高於常人的表現,但是別因為他們的缺點而對學運失望,也別因為他們的缺點而否認他們的優點。

 

我們需要有能力在這體制下善用權力的人,但是我們不該期待沒有缺點的人。我們更需要的是公民的參與與監督。

 

希望台灣能不再企求道德完人,而更能建立偉大且永續,不需依賴個人的組織。

 

 

台灣醫療困局

 

囚犯的兩難,講的是合作與背叛時,對每個人最後取得成果的影響。大家合作,成果最好。但人心的彼此猜忌,往往使得結果往不理想的狀況走。這概念,很適合類比台灣醫療困局,以下,就給各位當個開頭,尋找你認為對的答案囉。

 

  • 台灣的醫療困局中,如果醫療人員團結,能取得最好結果嗎?
  • 如果不能團結,怎樣的人會得利?怎樣的人會吃虧?而這樣的趨勢,最終會達到怎樣的平衡?
  • 如果要能團結,需要哪些前提或假設,或者對賽局有哪些微調,使合作成為最理性解?
  • 如果這個局難解,要重新定義更大的賽局,該包入怎樣的角色,才能使合作成為可能?
  • 需要防堵哪些道德危機,才能真正走向理想未來?

 

這本書啟發我很多,是會有尾勁的那種,也讓我對各種競爭與合作的局,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gaming, theory, 冷戰, 古巴危機, 囚徒困境, 囚犯的兩難, 搏奕理論, 賽局理論, 馮紐曼, 黑暗騎士。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囚犯的兩難》冷戰歷史與賽局理論的啟發 有 2 則回應

  1. Wei-Lin Tsai 說道:

    先想到羅胖在講希特勒時提到的,和羅斯福以及邱吉爾的對比,希特勒在個人道德上反而是相對完美的 XD.

    繼而想到「涂子沛 數據之巔」最前面提到美國建國初期,如何用制度克服民主的劣勢、達成共和。

    共和 vs. 民主

    民主:從嚴格的意義上理解,是指少數服從多數的票決制,通過投票這種手段,來維護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但一投票,社會就會分裂為“多數”和“少數”兩個陣營,從這個角度來說,民主導致了分裂。

    共和:強調如何杜絕「多數人暴政」,保證因為民主而分裂的「多數人」和「少數人」能和諧共處。一個社會要和諧發展,在貫徹多數人意見的同時,也必須保護少數人的利益,否則“少數人”就會成為“多數人”的羔羊,被“多數人”宰割,談不上“和”。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