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辦課程與 run 醫療科部還真像

 

作者:蔡依橙 (新思惟國際)

 

 

think

 

 

其實喔,辦課程跟 run 科部還真像。

 

 

Run 科部

 

一般人會覺得,run 科部,不就是開檢查、run 機器、治療病人嗎?但當過主管就知道,每天你在處理的,都不是這種外面看得到的事情,好一點的是思考科部走向、該怎麼分配資源;鳥一點的就是人事問題、科部制度、外部關說、申報困境等。

 

作主管,每天就是在想:這件事情我要怎麼處理,能夠解決眼前的問題,但又不破壞原則,讓科部可以長久走下去。從策略、操作甚至要怎麼「說」,都非常重要,這些事情還真隨便不得,你一鬆懈開了個例,給未來製造的問題,更多。

 

偏偏,這些事情你去問人,每個人都會跟你說「這還不簡單,就○○○○啊!」,但多數的建議,你一聽就知道,這答案真照作,鐵死的。因為很多現實的糾葛,不是用表面資訊去思考所能搞定的。

 

 

真正難的是……

 

我的心得是,你說「當主任」人人都會,是的,開檢查、run 機器、治療病人,這說老實話不難,但優秀的主管跟掌舵者,就是能讓這樣的模式持續下去,外人看來只是再開一天檢查、再開一年機器、再治療一千個病人,但真正難的,其實都在看不見的地方,那些「不足為外人道也」的事。

 

因為治療一個病人,跟把整個模式做成可持續,治療一千個、一萬個病人,那根本不是一回事。

 

 

課程也一樣

 

課程也是,大家外頭看,覺得就是找老師、開放報名,然後重複做,有什麼難?經過這三年,我覺得,真正難的,一樣是看不見的那些事。說老實話,到現在我還是覺得,每天都在做其實不容易的決定。

 

因為開一梯次,跟把整個模式做成可持續,開十梯次、開二十梯次,那根本不是一回事。

 

舉一個問題當例子:時間過去,課程總是一定要進步吧!你當然可以強調,第 20 梯次超強超好超完整,但你如何避免第 1 梯次的人覺得「我那麼早支持你,你竟然對後面的人特別好?以後我都不要先報名了。」

 

但相反的,你不強調課程總是進化到最新狀態,第 20 梯次的人會覺得,都過三年了,你們上一樣的東西喔!

 

你可能會說,「為了讓前面梯次的人覺得值得,我可以持續漲價啊?」那請問,20 梯次以後,你要漲到天上去嗎?而且,當新舊梯次的同學見面聊天,交換資訊,你有把握第 20 梯次的人很真切的感覺到,他得到的價值比第 1 梯次的人多,而且值得這個溢價嗎?

 

 

如何找到最好的答案?

 

這種事情沒有人能給你答案,因為這牽涉到課程的特性、目標客群的價值觀、過去你所給出的承諾。最好的答案都是客製化的。去問到一些「一般性」的答案,因為過於籠統,幾乎沒有幫助。

 

每一天的工作,像這樣的取捨非常之多,我很慶幸,新思惟是一群伙伴一起開始的,我們有一致的目標與生命經驗,卻有不同的價值取捨,在溝通中,我們能彼此學到很多,做出在短期與長期都相對正確的決定。

 

這種分散運算與統合,算是「速度不那麼快但卻可以不用插電接網路」的 AlphaGo 吧 XD

 

說到插電,嗯,該去吃飯了。

 

 

追蹤我們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alphago, 主任, 主管, 思考, 決策, 短期, 科部, 策略, 課程, 長期。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