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關於蔡依橙
彙整
近期文章
- 問:把我的病人顧好,學會既有知識去做醫療服務,有什麼問題嗎?一定要做研究嗎?(研究對醫療生涯的可能意義)
- 做這個有什麼意義?
- 問:聽說 ChatGPT 對論文寫作非常有用,但實際連上網站,怎麼應用比較理想?
- 問:醫療綁定寫論文,是否合理?(論系統與個人的抉擇)
- 問:如何克服投稿後、稿件審查中的焦慮?
- 問:初稿給指導老師,幾周沒回覆,我的稿件有什麼問題嗎?
- 問:發現前人的研究有錯,應該指正嗎?
- 問:ChatGPT 真的可以當作論文作者嗎?怎麼正確運用 ChatGPT 於學術寫作上?
- 問:科內的長輩跟我說,OA是一個商業上的騙局,叫我們要投傳統期刊,否則以後雜誌社收掉,學術研究成果也會消失,真的嗎?
- 打輔助,也包括修玩具。
2016 / 7 / 24
用 30 年的跨度思考教育:難得的小學同學會
作者:蔡依橙
今天度過了一個很開心的小學同學會。
認識將近 30 年後,回到一樣的學校、看到一樣的老師、記得每一個號碼的每一位同學。
我們都不一樣了,多了 30 年的人生歷練,30 年的希望、努力、失望、挫折與體會。
但或許我們也都還是一樣,小學顯露的核心性格,不是這世界能輕易改變的。
做事可靠仔細的優秀同學,一樣可靠仔細;喜歡收集材料手作的小男孩,現在我們說,這叫「創客」!
口音不會變、笑聲不會變、過去的各種快樂不會變;會變的,是我們的體重、頭髮數量與健康狀態。
30 年前的教室,資源貧乏,今天看得到的電視、電腦、投影機,當時的我們,全部都沒有。
但卻因為老師們的用心,讓當時的小學生,得到那麼多領悟與學習,跨越 30 年,形塑今天的我們,回憶起來,歷歷在目。
用 30 年的跨度去回顧,讓我更清楚,教育到底是什麼?我們在課程中該對學員負擔怎樣的責任,什麼很重要?什麼不重要?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們又該如何投注資源。
謝謝老師、謝謝主辦同學們,讓我們有機會體驗一場 30 年跨度的生命回顧。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