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客問】關於選書、讀書與 30 分鐘速讀法

 

作者:蔡依橙

 

 

 

 

問:請問你都怎麼選書?

 

答:很看心情,在書局或書展,先看設計,對味了就拿起來,夠厚就更喜歡。然後封面封底跟內頁隨意翻,讀個幾段,喜歡就買。偶爾在網路上有人推薦的,也會線上買一些。

 

不過線上買,真的比較容易買到不理想的書。現在懂得鑑別「書」是否適合自己後,看到不適合的書,會趕快停損,以免浪費生命。

 

如果你跟我的閱讀品味差不多,提供兩個小建議。

 

  • Goodreads 網站評分,3.7 以上可看,4.0 以上更好。Goodreads 是王姿文醫師推薦我的,用了一陣子,我認為對 nonfiction 翻譯書非常好用。
  • 書本的質量跟他的推薦序通常是匹配的,推薦序你覺得膚淺,這書就膚淺,推薦序你覺得有深度,這書就有深度。通常沒錯。

 

例外是,真正夠好的書,加上有理想的出版社,會不放推薦序,只放作者序,這是對內容的自信。

 

這是我的 Goodreads 展示架,歡迎參考。

 

 

問:想請教,是否有深度閱讀的建議套路?

 

答:我個人覺得沒有秘訣,就是選好書,仔細讀,不要趕。當有疑惑的時候就上網查,把一個概念讀到自己覺得放心,再繼續。

 

過去一年,我在國際關係的認識上,是這樣打起基礎的,現在看事情,跟一年前就不一樣了。

 

 

 

 

也沒多拼,就是每天有剩下一點點時間就看,時間多就看多一點,時間少就先不要看。為了成就感而選小書或水書,在選書上失誤的話,浪費更多時間。

 

好書的特色:厚且貴。

 

原價 400 以上,敢訂 500 以上的通常很厲害。厚度有 400 頁以上的更好!

 

因為台灣書市,多數讀者對超過 400 的書接受度不高,出版社有銷售壓力,會配上更好的封面設計跟書本構成。很好認。

 

 

問:你現在讀書,紙本書跟電子書的比例為?

 

答:說來慚愧,雖然很多人讀電子書,是因為我創立的討論區,或之前所寫的文章。但目前我電子閱讀的量,暫時歸零,全部都讀紙書,所以各位看我的部落格文,幾乎每次都會講到設計跟手感。

 

主要的原因是,前陣子看到國際書展跟線上書局,彼此殺得刀刀見骨之外,現在連 Kobo 跟 Readmoo 這樣的電子書城都很積極。我最近忽然覺得「再不讀紙本書的話,以後可能沒有了」,包括優質的封面設計、書本構成、手拿質感,我希望藉由購買實體書,稍微為這個產業盡點心力,能讀一天是一天。

 

但是,萬一電子書時代全面來臨時,我也是可以轉換的。

 

 

問:你認為 XDite 的 30 分鐘讀書法,如何?不好意思公開說,你可以私訊我

 

答:唉呀,這好直接 XD

 

XDite 引起話題的能力總是很好,這篇文章,在我的同溫層中,有非常兩極的看法。於是我認真的去看了原文。

 

基本上,我認為他說的是對的。但這種方法只限於用在某些場合。也是因為這樣,所以看法兩極。

 

XDite 正確的地方,在於他給予了限制(30 分鐘、16 個關鍵字),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幫助學習(手寫、快速眼看、說給別人聽時用腦用嘴),而且最後整理陳述給別人聽的過程,會增進成就感,達成正循環。

 

給予限制、抓住核心觀念,這也是我念博士班的時候,用來解決大量不熟悉科目作業的方法。以下出自:(Q&A)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研究所功課如何兼顧?

 

我的作法是:「時間先決」。這樣就設定了任務規模,7:30p-9:30p,兩個小時,然後要生出至少及格的報告。

 

因為時間跟目標都清楚了,策略就會浮現,對於一個分子生物白癡來說,唯一的解法,就是花 30 分鐘去維基百科看圖跟重點文字,然後 30 分鐘研究老師的題目以及網路的資源,最後 60 分鐘寫作跟排版。

 

你可以說我不細膩、你可以說我懂的不深,但是你絕對不會說我「不及格」。因為我時間就這麼少,畢業還需要論文,這些跟我本職學門關係甚遠的主題,必須做好時間控管。

 

所以,XDite 的方法有沒有用?當然有用,他在 30 分鐘內,讓你有自信,對書本不再害怕,也稍微能跟人聊一些書裡的東西。

 

但你說這樣的方法,能不能用 30*2 的 60 分鐘,念完兩大冊 Harrison’s 內科學,然後去考內科專科醫師考試?

 

當然是不行的。

 

因為新知識的輸入,需要在你的大腦形成新的神經突觸,光這些神經突觸的形成就需要大量的時間,更別說許多文字的實際意義,需要與自己的臨床經驗作呼應與思考。

 

真用 30 分鐘讀書法去讀 Harrison’s,你會很快速的知道,內科學是一門有關疼痛、體溫、神經系統、五官、心肺、腸胃、腎臟、生殖、皮膚、血液、基因、環境、再生、老化、營養、腫瘤的科學(剛好 16 個關鍵字),當然,你也能跟朋友們聊上幾句,說上幾張圖。

 

但如果要去考內專,或者要真槍實彈去看急診,可能還是再考慮一下,對自己的財產跟對患者的健康,都會比較好。

 

當然,你可以把 Harrison’s 切成無數小段落,在內科住院醫師訓練的每一個晚上,都讀一小節、都讀 30 分鐘。配合每天的臨床訓練跟會議討論,累積下來,自然非常可觀。

 

所以,給自己限制、多用各種感官去學習,這都是對的。只是對於所選的書、所想達成的目的,都要有所選擇。

 

你的目的是「看過書而且能跟人聊」、「大概懂而且能交作業」?還是「擁有這項能力」、「讓書的知識跟自己產生結合,進而影響自己的行為」?目的不同,就會決定你該用的方法。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harrison's, xdite, 內科學, 深度, 看書, 記憶, 讀書, 速讀, 選書。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答客問】關於選書、讀書與 30 分鐘速讀法 有 5 則回應

  1. Asatoshi Oh 說道:

    我只是很不解,
    這位仁兄為什麼要把別人提出的方法全說成是自己的原創還大肆吹捧?!

    https://cloudup.com/ctYIDyvbajK

    • Scott Nien 說道:

      勸樓上不用太在意是不是原創這件事情, 每本書本講的東西多多少少都會被其他書所影響, 不太可能有那種文章/書講的是全然獨創的觀念.
      我是覺得把重點擺在xdite向我們推銷的這個方法 到底對我們有沒有用, 可以用在哪邊, 這樣會比較有意義一點.

  2. 李芳成 說道:

    蔡依橙先生不好意思,我想請問一下Goodrrads選書時,對於有幾人評分是否有個參考值?因為我有遇過有些書評分雖在3.7星以上,但只有五六百人(甚至更少)評過的情況,讓我想入手翻譯版都有點抖。

    • I-Chen Tsai 說道:

      的確有人說,500 人以下的評價不可參考。不過我是反過來看,咱們台灣的博客來書評很多都個位數,意見認真寫的更少,所以 500 我覺得可信了。

      另外一個角度,是我通常不是從 Goodreads 出發,而是反過來參考。

      也就是,先看書的厚度與價格,看看封面與試讀,可以我就買了。在家裡讀的時候,才根據 Goodreads 去決定哪本先,以及要花多少心神讀。

      這是因為 Goodreads 即使好,台灣也不見得有翻,就算有翻,也可能因為出版社或翻譯者的關係把一本好書做爛。

      所以,我是乾脆優先信任整本書最後的樣子。請參考。

  3. 徐仲威 說道:

    停損真的需要多多練習!謝謝你的這篇文章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