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據騙局》:很重要,但國民教育缺乏的,統計數據反思能力。

 

讀者:蔡依橙

 

 

 

 

記者教你怎麼不被媒體騙 XD

 

這本是《日經數位行銷》雜誌的記者小林直樹所寫的書,由於持續的在經濟、商業、現代科技等領域擔任記者,對於使用數字去瞭解現況,並預測未來相當敏感。有感於在日本媒體界,常看到許多有問題的統計數字報導,被錯誤的解讀,強化既有的刻板印象,無助於理解真實,更可能造成社會不必要的分裂,於是寫成此書。

 

作者也清楚知道,自己做為記者,講這主題可能會被質疑,於是在序中提到,「我並非統計專業的記者,卻不知分寸的撰文成書,但若讀者能經由本書對數字的看法有所心得的話,我會覺得非常榮幸。」

 

這是一個晚上可以讀完的小書,實際看完後,我覺得寫得很好。如果你常感覺到台灣媒體公布的民調與解讀的結論,常讓你感覺怪異但卻說不上來,這本提供大量案例,協助你練習思考「數據的問題」以及「解讀的問題」,並在「終章」提出實用建議,幫助大家有效識讀資訊,不被蒙蔽。

 

 

現代性,就是對數字執著並精確解讀。

 

這是個很令人感慨的主題,首先,這本書在台灣,即使學者或記者有心,也可能是寫不出來的。為什麼?因為看了書就知道,作者舉例用的那些錯誤報導,即使錯誤,給的數據也都算清楚,讓讀者能自行閱讀並判斷,更進一步,當作者接著撰文反駁時,也能很容易的找到更多數據,有憑有據的回擊。

 

日本從現代化之後,對數據的精準要求是有名的,治理台灣期間,所留下的各種人口統計、地形測量,都非常頂尖。今天的日本,更有大量智庫與民間機構,對各種議題作了鉅細靡遺的調查,並積極發佈。

 

像我們做醫學研究,或甚至看日本的歷史書,都會訝異於日本人對數字整理的毅力與執著。常令人驚嘆:「天啊,你這些數字,光整理要花多少時間?」但他們就有這樣的堅持,認為「解讀」可能會變,也可能會錯,但真實的數據,一旦下苦工整理出來,就是紮實地為人類知識添了一塊磚。

 

相對的,中華民國從「所謂的中原」帶來的漢人政權文化,是以華麗文字造假出名的,滿人出身的富察總編輯,前幾天才在分享會上說到,「揚州十日」、「慈禧挪用北洋海軍經費」,都是漢人抹黑滿人的惡劣謊言,而目前所留下來的所謂「史書」,經過考證,很多都有非常嚴重的錯誤,以及立場偏頗,如:新唐書資治通鑑

 

不說過去,就不久前的 2014 年,中華民國政府的「研考會」,都能幫六三三政策全跳票的馬英九前總統,生出一份政策達成率 96.9% 的優秀成績單(自由時報報導聯合報社論),如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是這樣研究、這樣考核,你認為這政府,真的有「現代化」治理的能力嗎?

 

 

現代公民,該有的能力。

 

數據,從取得途徑、統計分析、呈現方式、解讀角度,都有可能產生問題。雖然台灣的優秀科學人才,往往受過紮實的訓練,能夠對數字保持謹慎且懷疑的態度,但隨著時代進步,這些數字識讀,都應該列入國民教育。

 

小處例如:「第二件六折」比「全面八折」划算,對不對?(答案是錯的,其實全面八折比較便宜,尤其你買奇數件的時候。但多數人比較容易被「第二件六折」煽動。)

 

大處例如本書提到的:

 

  • 日本年輕人安於現狀、沈迷網路,不愛出國,是真的嗎?(錯,年輕人更愛出國,只是因為少子化,所以比例佔全部出國人數偏少。)
  • 就算上司邀約也不去喝,日本的酒市場因為年輕人不喝酒而衰敗?(錯,照年齡層來分,中年男性喝酒也變少了。健康意識與幾件嚴重的全國性交通事故,或許才是衰退主因。)
  • 日本的車市衰退,是因為年輕人不再愛買車?(錯,中堅世代也不買車了。事實上,日本用車比例與地區有關,東京不需車子也能生活,而東京都每年都有十萬人移入,城市化明顯。)

 

這些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作者精準快速地一一駁斥,並說明很多對年輕人貼的標籤,都有很大的問題。類似的媒體識讀案例非常多,值得一看!

 

 

相關連結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本篇發表於 閱讀筆記 並標籤為 中華民國, 分析, 台灣, 媒體, 小數據騙局, 政府, 數據, 漢人, 現代性, 研考會, 統計, 解讀, 識讀, 馬英九。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