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關於蔡依橙
彙整
近期文章
- 問:把我的病人顧好,學會既有知識去做醫療服務,有什麼問題嗎?一定要做研究嗎?(研究對醫療生涯的可能意義)
- 做這個有什麼意義?
- 問:聽說 ChatGPT 對論文寫作非常有用,但實際連上網站,怎麼應用比較理想?
- 問:醫療綁定寫論文,是否合理?(論系統與個人的抉擇)
- 問:如何克服投稿後、稿件審查中的焦慮?
- 問:初稿給指導老師,幾周沒回覆,我的稿件有什麼問題嗎?
- 問:發現前人的研究有錯,應該指正嗎?
- 問:ChatGPT 真的可以當作論文作者嗎?怎麼正確運用 ChatGPT 於學術寫作上?
- 問:科內的長輩跟我說,OA是一個商業上的騙局,叫我們要投傳統期刊,否則以後雜誌社收掉,學術研究成果也會消失,真的嗎?
- 打輔助,也包括修玩具。
2018 / 8 / 21
曾經,我也不談論政治的……
作者:蔡依橙
曾經,我也不談論政治的,原因跟多數人一樣,你懂的。
但這幾年為了小孩,我念了不少書,關於教育。
教育,一定會談到自信,自信來自於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就得說到歷史,歷史則跟政治息息相關。
即使只做醫療工作,你往上追溯,國家政策為何如此、給付如何決定、資源如何分配,是政治。
即使只專注在醫療科技,今天這個疾病為什麼開這個刀,為什麼這樣用藥,guideline 是政治,做大型的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也是政治,當過 PI 的就知道。
這些政治,大方向讓世界變得更好。這些政治,小方向也決定了你的 SCI 論文是否能被接受。政治其實方方面面。
你可以不常「談論」政治,但也必須對這個世界、這個國際情勢有點理解,才能知道自己的專業在世界的位置,自己的小孩在世界的位置。
然後才能做出對的決定。
政治,不是支持那個候選人這麼簡單,而是對整個世界的洞察,以及對趨勢的理解。
出社會,經濟獨立之後,就是思想獨立。有了思想獨立,在專業上、在人生上,才能不隨波逐流,走出獨特的自己,走出那個最傑出的自己。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