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 STEAM 科學史》:疫情期間,跟孩子討論「科學」是如何進展的。

 

讀者:蔡依橙

 

 

 

 

《漫畫 STEAM 科學史》是小樹文化引進的韓國科普作品,用漫畫說明科學發展史,從第一集的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開始,第二集講希臘羅馬印度伊斯蘭,第三集講到文藝復興。看書末的介紹,在 2020 年預計會繼續出第四與第五集。

 

趁著疫情期間,我自己也讀完了目前的三本,覺得很有意思。

 

 

考試中的科學,與實際上的科學。

 

有意思的點在於,我是聯考時代長大的,所有的工作就是把現今最正確的知識記起來,然後考試,寫出最正確的答案,讓改卷者稱斤論兩。進了醫學系,也是直接把現今確認最有效的治療、最有解釋力的理論學起來,然後在醫院執行醫療業務。

 

這樣的我們,在面對科學史或醫學史那些曾經錯誤的理論,都是以「還好沒生在那個黑暗時代」「還好我們已經知道那是錯的」這樣略帶距離的角度去面對,深怕那些錯誤的觀念(如四元素說)與治療(如放血療法),不小心進到自己的腦袋住下來,讓自己在醫學工作的執行上,有了偏差。

 

我們很成功地讓自己成為考試以及醫療工作的 best practice 工具人,在效率上最佳化。

 

但這樣的養成過程,讓我們在一些領域,顯得無所適從,而需要重新訓練。最典型的例子,是在被醫院或學校要求要有研究產出時,對於學術研究的不瞭解。

 

為什麼呢?因為醫學的養成都是直接對目前最新的技術跟理論作教學,但醫學的學術研究,卻是以質疑為開始,以假說作起步,然後超越自己的過程。要理解「目前做的不是最好」,甚至去質疑他、證明他不好,並不容易。所以面對研究時,初學者常說「我找不到研究的主題」,設計研究時,也往往規劃不出精準的對照組。

 

這個問題在疫情期間更為明顯。

 

 

在未來人類的眼中,我們必定是愚昧的。

 

現在的我們,遇到的是前所未見的挑戰,我們必須用有限的工具,儘速去解決這個嚴峻的問題。從恐慌與未知開始,我們觀察現象,並思考既有的理論,然後從手上有的工具與藥物去對應,或著手創造新工具與藥物,然後一個一個嘗試,大部分將會錯誤、有的還是不確定效果、少數措施竟然非常有效,一點一點的推進。

 

現在的所有恐慌、未知與錯誤,終將會是我們子子孫孫心目中的「還好沒生在那個黑暗時代」「還好我們已經知道那是錯的」。

 

之所以讀科學史,就是讓孩子和我們自己知道,其實我們並不是活在科學的終點,而是一直在科學進展的路上。

 

從科學史中,看看誰突破了?他是怎麼突破的?將能對時代的侷限,有更多的同理與包容,當面對今日人類自身困境時,將更為平靜,也更有勇氣。

 

科學不是一套固定的知識,他是一個持續在前進的體系,這個體系,以現在的角度回頭看,九成九的時間都是錯誤百出且愚昧的,正是因此,我們才有今天。

 

 

小孩教養方面的建議

 

升學考試中,科學知識的標準答案,是 fixed mindset;科學史所述說的一連串過時知識,是 growth mindset。這也是閱讀科學史最重要的意義。

 

最後一個小提醒,這套科學史的書,最好是家長自己先讀過,這樣孩子有問題或需要討論時,才有諮詢的對象,主要原因有幾:

 

  1. 協助跨學科思考。這本書從埃及古文明講起,這是因為科學是解決生存問題的一連串觀察與歸納,科學與政治、科學與帝國,一直有很密切的關係(延伸閱讀:《人類大歷史》第 15 章講得非常好!推薦!)。這是很「素養」的切入點,從過去文明歸歷史科、科學歸數學理化等學科的分科概念,重新整合,如果孩子有問題或覺得不熟悉時,能帶領一下會更好。
  2. 補充正確的今日科學知識。因為從埃及古文明到文藝復興,還是有相當多的科學與醫學知識其實是錯的,漫畫裡頭那些名人,自信的宣稱的許多知識後,千百年來有了很多的更新,為了避免孩子把過去(過時且錯誤)的理論當成「現今最正確的知識」理解,在孩子閱讀時帶入些現今我們所知道的科學概念,會更為完整。

 

整體來說,我在講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的第一本學到最多,最熟悉也最喜歡第三本文藝復興的突破,而第二本講希臘羅馬印度伊斯蘭的部分,讀起來是比較硬的,但也讓我知道原來伊斯蘭在科學上有很多重要的貢獻。

 

 

相關連結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本篇發表於 小孩教養, 閱讀筆記 並標籤為 STEAM, 小樹文化, 漫畫, 科學史, 讀書共和國, 野人。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