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依橙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對咖啡沒有感動,但對烏龍茶有?
因為,其實我也稍微喝得出大家說的果香、酸味、木質、花香、明亮等等(尤其去參觀了 Wu TaYu 大有的畫咖展覽之後),也知道好的咖啡跟不好的咖啡真的不一樣。最近也開始能區分加了牛奶之後,不同的咖啡基底的些微差別。
但是,喝烏龍茶我就會有打從心底的開心,能分出生熟、金萱的奶香、鐵觀音的餘韻,聞香杯的氣味也能深深著迷。光是第一泡倒掉的熱水香氣,都會讓我對接下來的體驗感到期待。
甚至放著還沒洗的茶杯,冷掉了,聞一下,也能想起剛過去的,屬於這壺茶的美好。
為什麼有差別呢?想了很久,今天忽然想到了。
是記憶。
因為我從小生長在中部,鹿谷、草屯、南投的家人朋友親戚,或甚至我爸爸自己,沒事的周末,就是泡茶,跟親人朋友聊天。
不管是在家泡,或者到其他長輩家,大家的客廳就是會有組茶具。
台灣人不習慣直接破題,太唐突,藉由分享茶葉來歷、香味、溫壺、潤杯等等動作,彷彿接下來說什麼,都將自在許多。
那些茶香的氣味與層次,誘發了非常多的經驗與想像。而且,都是兒時的美好。
大人爽朗的笑聲,特別重要的人用特別難得的茶,一時忘記時間泡太久,大家笑一笑,倒掉重來,都是愉快的回憶。
席間對茶的討論、品嘗、分享、交流,就這樣刻畫在大腦的深處,等著類似的感官體驗,再次喚起。
但咖啡沒有。
因為我開始固定喝咖啡,是進醫院之後,咖啡在我的記憶中,就是那些在早上 7 點要進入戰鬥狀態的推進器。
每個早上都要從破碎的睡眠中瞬間清醒,面對各種忙碌以及突發事件,也要面對做為基層將會感受到的獨特壓力。
在咖啡的記憶中,沒有爽朗的笑容,沒有交流的悸動,沒有大人在茶桌邊,給孩子的安全感。
咖啡,是為了讓自己在現實社會中,衝鋒戰鬥的盔甲。
那些苦,是為了面對生命苦澀所先打的預防針。那些酸,是人生無法言說的酸楚。
咖啡沒有輸。他只是被迫在不擅長的時空戰鬥。
因為我自己泡茶的技術不好,房子裡沒有茶具,因為孩子不習慣,我也不曾跟孩子一起喝咖啡。
不過,我還是希望,未來,我也能給孩子留下那些快樂與安全感的長久記憶。
這篇原本是寫在 Facebook 的有感而發,後來有好多朋友,寫下自己的咖啡與茶的記憶。其中欣宇起的討論最有意思:「我對茶的記憶摻雜著長輩的各種情緒勒索,但咖啡純粹是屬於一個人的時光,即便等一下要去戰鬥❤️」。
很精采的討論,值得一看,由此去:Facebook 原討論串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對了!
我是鹿谷廣興林家第七代,也就是林家第七代茶師喔!
凍頂茶不只是回憶,對我家來說是堆疊回憶的素料,每天都在回憶中,而且替未來的回憶增加情愫,一代接一代!
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