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臨床論文有什麼意義?還不是為了升等在那裡硬寫?

 

 

 

 

答:(蔡依橙)

 

 

被逼著努力,誰都會想逃。

 

最近看到一些網路上的討論(抱怨?),我能理解生活壓力下的發言,也想補充一下我的看法。

 

人生有不同的階段,你會有不同的「喜歡的事情」。

 

自己打從心裡想做,的確是很重要的,沒有動機、被強迫做,升學過程已經經歷太多,出了社會還繼續這樣,真的很辛苦。

 

 

我曾經討厭跑步,但現在我居然開始跑!

 

就像我人生的前半段,就是不喜歡跑步,覺得很累,每次跑沒幾圈田徑場,就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跟有限。那時的我,也會說「跑步有什麼意義?」尤其跑步機,更是讓我覺得非常虛無,持續回到原點的每一步,在有限環境中,消耗自己的生命。

 

但人生就是這樣。

 

後來我有喜歡的運動(氣槍射擊),想增進體能與中高心跳下的爆發力與續航力,幾十年來,第一次開始認真跑步。

 

由於生活環境沒有安全又時間許可的場地,加上夏天真的太熱,所以我成為了冷氣房跑步機戰士。跑了一年,月跑量緩步增加到 200 公里左右。狀況好,隨時跑個半馬(21+ 公里)也沒問題。

 

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改變?因為,同樣是「跑步」這件事,他對我的意義不同了,我的人生狀態也不同了。

 

 

找到意義,努力才會長久。

 

之前學過肌力訓練,也持續在做。而跑步這樣的有氧運動,有很大的互補效果。

 

我體重過重、體脂率過高,一直很希望回到更健康的狀態,用單純飲食控制減重,已經兩次復胖,跑步造成的熱量消耗是單位時間最大的,所以我選這個。

 

另外,能高強度跑步的話,也能刺激 VO2max 提升。而這個數值是很好的長壽指標,對中年的我開始產生意義。

 

但即使現在成為跑步機戰士的我,回想年輕時候拼專業生涯的我,也不會強求他要去跑步的。

 

那個時候的我,生活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硬逼去跑也無法持續,累積的只有痛苦感,沒有意義感。

 

 

不勉強!論文不是懲罰,它其實是很了不起的形式。

 

所以,不想寫論文就不要寫,有很多不需要寫論文的人生途徑。

 

但如果你選擇的人生途徑,醫學論文的累積是必要的,那就試著去轉換一下自己對事情的想法,並為自己所需要做的事情賦予意義。

 

醫學論文,真的是很了不起的形式喔。

 

「收集真實的案例,分組、統計、比較,然後發現其臨床意義並討論。」這樣的科學形式,讓現代醫學變得有效。

 

我們不用亂放血,也不用吃奇怪的東西,更不用受莫名的苦。醫學得以累積真正有用的知識。

 

醫學本身可以只是應用科學,但如果我們能參與知識體系的建構,就能看懂醫學為什麼是今天的樣子,視野更開闊,對世界也看得更透徹。

 

也許現在的你不喜歡,但或許幾十年後的你,會有不同的想法。

 

不想要,就別勉強自己。隔點距離,或許想法又不同了。

 

 

不枯燥、不艱深,手把手教你寫出第一篇。

 

想要的話,我們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真的不錯,歡迎參考看看。課程很有趣,聽得懂,不會無聊,又能親手操作,做出統計跟漂亮圖表。現場老師隨時支援,課後又有 Office Hour,真的不錯啦!

 

有台中高鐵班,跟台北班,交通都很方便!

 

 

近期課程

 

 

本篇發表於 醫學研究 並標籤為 Medical paper, Office Hour, 動機, 意義, 新思惟, 研究動力, 統合分析, 臨床論文, 自我成長, 跑步, 醫學論文,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