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專業會議策展公司有幾家,這幾年參加 ASCI,看著 insession 起來,六年間的進步很明顯,從名牌到手冊、從通知到網站,許多面向,創意與細膩,已經超過歐美同級會議。
為什麼?這就是「專業分工」跟「產業化」的威力。
專業分工
韓國醫師知道,自己做為醫護人員,去做行政協調、會議籌備,不會有專業的好,所以願意外包合作。當然,還是有「省下來不要給別人賺」的泛道德化聲音,但即使部分人有微詞,只要你用過這種服務,基本上不會再回去自己做,畢竟,大家臨床工作都那麼忙,誰喜歡免費做行政事務。
產業共榮
更重要的是,他們用正確的給付方法,去達成互利互惠,讓合作更好更久。
insession 的收費模式,包括兩部分,平日的學會運作,每年一筆固定數額;但大型會議的籌辦,則是獲利抽成。所以,insession 有很強的動機,幫你把學會運作好,使快速茁壯,並協助發揮國際影響力,成為跨國藥廠投放贊助的目標。
他們在意的不只是韓國市場,而是亞洲市場:「與其我每年跟你要幾十萬 local budget,你給的也不甘不願,不如用國際能見度,讓跨國藥廠總部,直接來首爾,簽複數年國際贊助約。」
如同我在「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中所說的,這便是很好的實例,讓自己從「開支」,轉變成「投資」,與客戶一起把餅作大。
Value up 的良性循環
產業賺到錢,就有良性循環。insession 員工薪水好、流動率低,深知各種不同醫學會的偏好:放射科喜歡多大本的手冊、心臟科喜歡什麼字體、兒科喜歡怎樣的袋子、胸腔科適合怎樣的會議場地跟晚宴。
因為深入且專業,即使每年調漲服務價格,客戶也都續約,不會為了省幾萬元,往便宜的去挑,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現在的 insession,能從國際學會草創階段,就提供諮詢與整合,協助建立適當的決策機制,減少時間與資源浪費,參與每次的會議,都懂察言觀色,在政治與專業中取得平衡,進度推展更順利。
連會議形式與場地,都能提供專業意見。例如:我們建議這部分可以加入互動,某某國際學會去年這樣做,效果不錯。例如:我們建議廠商區應該改這裡,動線更好,增加產品與客戶互動,這樣下次他們會贊助更多。
省「錢」,還是省掉「未來」?
台灣的狀況當然有很多不同,長久的系統問題,也不是找個會展公司來就能解決的。但,殘酷的事實是,韓國在會展經濟上的發展,我們已經看不到車尾燈了。因為,六年前的他們,想的不是互相防備,「你打算從我這裡得到什麼?」,而是先想「我們可以一起走到哪裡去?」
「為什麼要找會展公司?叫下面的人辦,就好了啊!」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省錢,卻不知道,省掉的,其實是「未來」。六年過去,無聲無息的,連失去了什麼,都不知道。
在我們大聲說要拼會展經濟六年後,韓國已經成為東亞國際會展的重鎮,形成巨大的生態系,訓練出各種會展網頁、資訊、企劃、接待的專門人才,領了不錯的薪水,養活許多家庭。
為什麼?因為我們「說」,他們卻「真的做」。
花點錢,一起前進,創造一個「產業」,把餅作大,這樣的模式,真好。
韓國人懂,台灣人,能不能懂?
韓國會展產業公司:insession
韓國的專業會議策展公司有幾家,這幾年參加 ASCI,看著 insession 起來,六年間的進步很明顯,從名牌到手冊、從通知到網站,許多面向,創意與細膩,已經超過歐美同級會議。
為什麼?這就是「專業分工」跟「產業化」的威力。
專業分工
韓國醫師知道,自己做為醫護人員,去做行政協調、會議籌備,不會有專業的好,所以願意外包合作。當然,還是有「省下來不要給別人賺」的泛道德化聲音,但即使部分人有微詞,只要你用過這種服務,基本上不會再回去自己做,畢竟,大家臨床工作都那麼忙,誰喜歡免費做行政事務。
產業共榮
更重要的是,他們用正確的給付方法,去達成互利互惠,讓合作更好更久。
insession 的收費模式,包括兩部分,平日的學會運作,每年一筆固定數額;但大型會議的籌辦,則是獲利抽成。所以,insession 有很強的動機,幫你把學會運作好,使快速茁壯,並協助發揮國際影響力,成為跨國藥廠投放贊助的目標。
他們在意的不只是韓國市場,而是亞洲市場:「與其我每年跟你要幾十萬 local budget,你給的也不甘不願,不如用國際能見度,讓跨國藥廠總部,直接來首爾,簽複數年國際贊助約。」
如同我在「那些醫學教育沒教的事」中所說的,這便是很好的實例,讓自己從「開支」,轉變成「投資」,與客戶一起把餅作大。
Value up 的良性循環
產業賺到錢,就有良性循環。insession 員工薪水好、流動率低,深知各種不同醫學會的偏好:放射科喜歡多大本的手冊、心臟科喜歡什麼字體、兒科喜歡怎樣的袋子、胸腔科適合怎樣的會議場地跟晚宴。
因為深入且專業,即使每年調漲服務價格,客戶也都續約,不會為了省幾萬元,往便宜的去挑,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現在的 insession,能從國際學會草創階段,就提供諮詢與整合,協助建立適當的決策機制,減少時間與資源浪費,參與每次的會議,都懂察言觀色,在政治與專業中取得平衡,進度推展更順利。
連會議形式與場地,都能提供專業意見。例如:我們建議這部分可以加入互動,某某國際學會去年這樣做,效果不錯。例如:我們建議廠商區應該改這裡,動線更好,增加產品與客戶互動,這樣下次他們會贊助更多。
省「錢」,還是省掉「未來」?
台灣的狀況當然有很多不同,長久的系統問題,也不是找個會展公司來就能解決的。但,殘酷的事實是,韓國在會展經濟上的發展,我們已經看不到車尾燈了。因為,六年前的他們,想的不是互相防備,「你打算從我這裡得到什麼?」,而是先想「我們可以一起走到哪裡去?」
「為什麼要找會展公司?叫下面的人辦,就好了啊!」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省錢,卻不知道,省掉的,其實是「未來」。六年過去,無聲無息的,連失去了什麼,都不知道。
在我們大聲說要拼會展經濟六年後,韓國已經成為東亞國際會展的重鎮,形成巨大的生態系,訓練出各種會展網頁、資訊、企劃、接待的專門人才,領了不錯的薪水,養活許多家庭。
為什麼?因為我們「說」,他們卻「真的做」。
花點錢,一起前進,創造一個「產業」,把餅作大,這樣的模式,真好。
韓國人懂,台灣人,能不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