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公開的榮耀

 

作者:蔡依橙 醫師 (I-Chen Tsai, MD)

 

 

不敢公開的榮耀

 

 

研究三部曲 (指:CLIP / MEPA / NHIRD,這是同學幫取的 XD),開辦至今五個月,已經有學員文章被接受。與我私訊分享榮耀之餘,特別叮囑:「請幫低調,不要公開。」

 

咦,這不是值得開心的事嗎?於是,我問他為什麼?

 

 

學習也要分派系?

 

他說:「因為當初要申請科內補助時,主任冷冷的說,科內長輩會的,你通通學完了嗎?去什麼新思惟?」

 

但畢竟,發表的壓力太大,在困境中已停滯甚久,人微言輕,也沒有地方的雙胞胎拿文章請他當作者。所以,決定私下用自費自假來上課。

 

這位同學非常積極,後來的幾個月,迅速應用上課所學的概念,順利通過 review 與 major revision,也確定下半年會刊出在不錯的期刊,但他還是不敢公開。

 

 

這不是個案

 

很熟悉的場景,不是嗎?

 

「R1 講什麼判讀電腦斷層?你就是在掃描室顯影劑打不夠多,所以才不會看。」

 

「什麼想去其他醫院學?你是說我們醫院這個領域作的不好嗎?」

 

「住院醫師去什麼國際學會?你跟我們這些國內學會的理監事都學完了嗎?」

 

「投什麼國際期刊?你國內期刊投得上嗎?」

 

這其實是一個很細膩的心理控制機構,資深者,用權力控制話語權,利用資訊的不對等,加上你隱隱約約的羞愧感,植入「相信我就對了」「你聽我的就好」這樣的概念。

 

但是,我們卻似乎忘了,咱們的專業生涯,是個科學人。而科學的重大進展,往往不是靠乖順得來的。

 

 

科學的本質,是挑戰。

 

 

不覺得,科學的本質,一直都是在挑戰人類所相信的、所以為正確的一切事物。不覺得,這樣的本質,跟「服從權威」,有明顯的矛盾嗎?

 

 

不能作自己的主人,就不能引領世界前進。

 

台灣,2000+ 萬人口,諾貝爾獎 1 個,李遠哲教授在美國做的,得獎時還是美國公民。丹麥,500+ 萬人口,諾貝爾獎 14 座。密度來說,估計在 56 倍到無限大之間。不覺得,我們應該從教育的角度、組織的文化,重新思考台灣嗎?

 

與丹麥這種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來對照,就會發現,台灣從來沒有打算,讓中生代、年輕世代以及孩子們,作自己的主人

 

 

所以,該怎麼辦?

 

我當然能夠理解,也知道,作自己的主人、學術獨立,是需要分階段的。

 

但是,答應我兩件事情,好嗎?

 

  1. 當您有一天,有自己的一片天時,請作自己的品牌,讓世界知道這是你的成績。
  2. 當您有一天,有了權力,帶領新一代年輕人時,請不要複製上一代的錯誤。

 

因為,至少我們可以從自己開始,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CLIP, CLIP2014, MEPA, MEPA2014, NHIRD, NHIRD2014, 三部曲, 不敢公開, 主管, 健保資料庫, 公開, 審閱, 寫作, 得獎, 接受, 教育, 文化, 新思惟國際, 榮耀, 權力, 發表, 研究, 研究課程, 臨床研究, 觀念, 醫學論文, 醫療崩壞, 長輩, 體制。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