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關於蔡依橙
彙整
近期文章
- ChatGPT 怎麼幫你寫論文?最新趨勢介紹
- 臨床論文退稿主因:Data-Driven Writing
- ChatGPT 和 Perplexity 該用哪個?寫研究論文的話。
- 選對時間點,讓統合分析更有說服力!
- AI 持續在進化,使用者也要跟著進化!
- Preliminary study 投稿一直被退?你可能忽略了這三個關鍵!
- PGY 沒老師、沒資源,要怎麼在學術界活下來?
- 問:整理了一篇論文,高分期刊都退稿,說我的研究新穎性足夠,但個案數太少。該往低分期刊投嗎?會不會沒人看見,沒辦法發揮影響力?
- Lancet 讀者投書爭議有感 / 用 AI 該注意的事
- 問:新增 subgroup 分析與找到遺漏資料,有機會發表 updated meta-analysis 嗎?
2015 / 12 / 23
專業的努力,我知道專業的你,會懂。
作者:蔡依橙
重複開新梯次,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難就難在,必須在不穩定中求穩定,穩定中求進步。
首先,每次的學員組成都不同,職業與需求內容都不同,必須全部重新做好閱讀,並設計課程。因為重點是學員,而不是我們,所以講師學會什麼新的,不重要,重點是,不管學會什麼新的,我們能不能讓學員真的懂,並開始應用。
其次,每次的困難都不同,有時候是印刷廠出問題、有時候是快遞有狀況、有時候是場地有困難、有時候是器材有干擾。很多人說,「反覆做的事情,還不簡單?」你問問 I-Ming Chen 好了,每次 re-do valve surgery,或者放 stent graft,哪次一模一樣?前一台順利,後一台就簡單嗎?從來不是。
有網友酸,「奇怪,我就沒遇到問題」,醫學上講,這只是因為您做得不夠多。看到我們做得很平順,是因為團隊成員提早把事情解決了。
其三,每次新梯次,時間又過了幾個月,這幾個月,大家藉由心得又知道了多一點內容,我們又要加一點新內容,用現在的比喻、現在的時事去說明,微調,常常不比重做簡單。
更何況,其實每次開課前,反覆演練都少不了,如果 Curry 要練的是投籃的 muscle memory,其實我們要練的就是演講、簡報、教學的 muscle memory。
課程開到超過 10 梯次,並不比第 1 梯次簡單。我依然很謙卑的面對每次課程。
專業的努力,我知道專業的你,會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