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職 YouTuber 的一些觀察

 

作者:蔡依橙

 

 

 

 

(本文為過去一年多閱讀大量 YouTuber 作品與故事的一些總結,原文發表於 2017/10/2 的 Facebook。)

 

就我觀察,YouTuber 最好的全職創業機會窗口,在台灣,是過去三年。

 

過去三年,觀眾可以跟著你一起成長,讓你慢慢的搞定設計、字幕、節奏。但現在不一樣了,做一個全職 YouTuber,如果你的畫面跟節奏水準不夠,會直接被淘汰。

 

除此之外,還有獲利模式的問題,YouTube 本身的收入普通,過去三年,正是最混亂也最有機會的時候,PressPlay、集資、業配的比重,自己適合什麼,都可以去談去開創,但如果現在還沒搞定的人,就會顯得有點麻煩。

 

就算這個市場之後迅速起飛,現在沒有 ready 的人,要跟著衝上天,機會很小。

 

這個生態系會逐漸擴張,漸漸的變成成熟市場,但由於台灣廣告的點擊率與價值偏低,這裡並不是錢坑,他只是慢慢的在擴張,每個存活者都戰戰兢兢。

 

之後會跟所有成熟市場一樣,最強的領先群,贏者全拿,走大眾路線。然後有非常多的分眾,各有一片天。然後有不靠這個賺錢的玩票與宣傳性質的人進來。

 

最後,YouTuber 打下來的市場,到底是誰的市場?是網路文章?是網路媒體嗎?

 

我個人認為都不是,而是「本來該去看電視的年輕人」,因為手機的普及,YouTube 的角色,是「個人電視」,就如當年「個人電腦」的普及一樣。

 

他代表年輕人不需要去客廳,在屬於長輩的權力場域搶遙控器,找一個安靜的角落,拿起平板或手機,就能點擊自己想看的內容,更互動、更迅速、更實際。

 

整體趨勢,對 YouTuber 或觀眾來說,都是權力下放每個人、去中介化、去中心化。每個觀眾的權力都更大,但每個人也都可以跳進來當 player,這樣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看看大家的討論(一)

 

 

前一篇說,YouTuber 最好的全職創業機會窗口,是過去三年。現在台面上比較強的,也幾乎都耕耘三年了。

 

回頭想,三年前做 YouTuber 是個怎樣的環境?

 

「做那個要幹嘛?」

「做那個沒辦法賺錢吧!」

「我跟你說,台灣的點擊廣告很廉價,不可能的。」

「給你去念 OO 系,結果你在免費做影片給人看?」

 

但這些現在成功活下來的人,有被勸退嗎?在環境不對的時候,他們有放棄嗎?沒有。

 

他們是因為對做影片、與網友互動的熱愛,堅持下來的,他們的內容給觀眾創造價值,即使這些價值並不顯而易見。

 

像是:讓年輕朋友因為上班上課而疲倦的晚上,能抒壓放鬆;讓他們在機械式日復一日的辛苦中,瞬間點擊,就看到不一樣的世界;讓他們在一天的閱讀或思考後,能被動的好好被人服務,消化過一些知識,然後餵養。

 

建立起關係、建立起社群,用體面的商業模式,不管是訂閱互動、推薦產品、拉到其他可打賞的平台,大家就願意一起過去。

 

如果你考慮轉職或創業,但擔心自己無法獲利,我認為都該從這些身邊的故事去觀察,並取得寶貴啟示。

 

  1. 任何機會窗口出現的時候,最甜美的那一段,都是周邊人反對、輕視、恥笑,覺得你會倒的時候。新思惟國際如此、醫者診所如此、禾馨婦產科也如此。
  2. 任何創業能不能活下來,你自己不會知道,周邊的人更不會知道。所以,什麼是好的預後因子?確實為人創造價值、不避諱談錢、積極尋找適合的商業模式者,有機會活。
  3. 相對的,什麼會死?只想跟風複製,但卻沒有清楚的核心價值者。滿口理想,看不起錢,陳義過高者。所打造的商業模式有問題者。

 

這是 YouTubers 教我們的事。謝謝你們。

 

 

看看大家的討論(二)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Vlog, YouTube, YouTuber, 全職, 創業, 字幕, 工作, 市場, 競爭, 節奏, 辛苦, 電視。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