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東協》:新加坡外交官,向世界推銷東協。

 

讀者:蔡依橙

 

 

 

 

被小兒子的雷伊布耳朵擋住了。英文書名為 The ASEAN Miracle: A Catalyst for Peace。中文則遮掉一個「解」字。(書中提到,他們都知道,日本看不起東協。所以日本狐狸沒禮貌遮住書名,也很合理 XD)

 

 

閱讀東南亞

 

11 月,我即將到宿霧,在國際醫學會上介紹「外科醫師應如何有效呈現自己的手術技巧(Presenting your surgical techniques: Make it shine.)」。這是我第二次去菲律賓,行前想讀點書,更加認識這個國家。

 

搜尋一下才發現,除了「旅遊」以外的歷史、政治、人文書籍並不多。除了已經放進購物車等折扣日的之外,這本比較新,在書局翻了一下覺得喜歡,雖然菲律賓的部分少,但就先買回來看。

 

 

以下是最近唸過,與東南亞相關的幾本書。

 

 

 

我學到很多

 

先說結論,這本書我很喜歡。他有特定的角度(新加坡 / 東協),但也傳遞清晰的資訊與訴求。

 

我由於白天工作,坐在辦公桌前的時間已經很長,所以晚上讀的時候,往往會慵懶地在沙發上躺著,單手握書,不小心睡著會打到臉, 也因此不方便作筆記。所以我的方法是,將有意思的地方先折起來,等全書看完後,再一次抄錄到書的最前方空白區,或自己的筆記本上。藉由書寫,讓自己再次看過並思考重點。

 

這本書折起來的地方相當多,比例來說,可能是最近讀過的紙本書中最高的。當然,也反應了我對東協的知識缺乏,很開心有足夠的內容可以填補。

 

 

 

 

作者與寫作動機

 

本書是由新加坡的兩位外交官合著,實際上應該是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的架構與概念,由孫合記(Jeffery Sng)代筆寫作而成。這兩位在新加坡外交界應該是相當有名,尤其馬凱碩,曾派駐柬埔寨、馬來西亞、美國,後並擔任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以及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主席!

 

這樣的「兩人合著」就很有趣,書中明明就是他們的共識,但偶爾會變成孫合記在說話,告訴你馬凱碩的一些豐功偉業跟遠見。一開始我覺得怪,但後來想,如果真的是馬凱碩自己寫,那他說自己厲害就顯得奇怪,一旦客氣不說的話,大家又不知道,不就很可惜 XD 所以,這樣合著還是不錯的。

 

我猜想本書的寫作動機,應該是兩位外交官都覺得,西方世界,或甚至全世界,對東協的認識不足,甚至小看了這個組織。既然東協裡頭,新加坡雖小卻是重要關鍵,他們兩個又對東協與世界有足夠的認識,或許應該自己來寫一本書,讓世界知道東協,並理解東協對世界的重要貢獻。

 

 

東協的背景與成就

 

書本內容從歷史講起,說明東南亞自古就非常複雜,受到印度、中國、穆斯林、西方四股浪潮沖刷,導致居住在這邊的七億人口,不管在人種、語言、文化、宗教、政治體制上,都是全世界最多樣化的區域,加上過往政權的彼此砍殺、二戰時期眾多大國勢力衝突、冷戰期間柬埔寨與越南沒完沒了的悲劇,只要是正常人,都會對這邊的血海深仇感到絕望。或許,東南亞不可能和平。

 

但東協 1967 年成立至今,會員國間除了零星的領土爭議之外,並無大規模戰爭,且共享高速經濟成長。兩位作者認為,綜觀歷史,東協對區域穩定的貢獻,值得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甚至歐盟都應該向東協學習。

 

為什麼敢這麼說呢?因為他們認為,西方媒體往往把東協描述成貧窮、沒有原則、無內部約束力的嘴砲聊天聯誼會,但這正是東協的核心強項。

 

因為貧窮,所以大家有共識,共同的貿易發展最重要;因為沒有原則,所以包容力強,才能同時讓這麼多彼此有地緣衝突的國家一起坐下來;因為無內部約束力,所以什麼都可以談,先別一生氣就離開談判桌。

 

 

東協強大的包容力

 

東協的包容力有多強?最顯著的例子是越南與中國。

 

1967 年之所以會成立東協,是因為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這五個國家,實在太害怕共產黨了。看到越共鬥志高昂,士氣如虹,很擔心被各個擊破。即便宗教、人種、文化、政體都不同,他們還是聚在一起,說好統一陣線,堅決反共!

 

但 1995 年的時候,東協歡迎越南正式加入。與其多一個敵人,不如多一個朋友。

 

1967 年成立時,中國非常不滿,瘋狂批評東協為「美國的傀儡聯盟」「假借經濟名義成立的反動聯盟」。

 

但 1996 年,東協歡迎中國成為全面對話伙伴。你不打仗啦?來來來,一起做生意!

 

綜觀此書所形容的氛圍,就如一群隔壁大叔大嬸般的領導人,有智慧且願意聊、願意喬,身段柔軟到幾乎騎牆派,努力讓東協地區保持和平,認真經營與大國之間的關係(中美歐印日),使政治穩定、經濟繁榮。

 

 

外交家角度 內容有結構

 

書本內容相當有結構,從地區歷史開始,到東協成立與演變,接著論述與世界大國關係,然後分述東協十國概況,最後分析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非常完整清楚。

 

不要期待像是記者所寫的報導那般尖銳,這畢竟是外交家寫的,不太得罪人。但整體來說,我認為比《與中國打交道》誠懇許多。

 

從他們精準的措辭,你可以感覺到,東協對美國比較不信任,認為美國沒有把東南亞放在優先順位上,暫時選擇稍微傾向中國些。但他們很巧妙的維持平衡,畢竟如果都靠中國,越南與菲律賓會不爽,且南海議題也不能老被欺負。策略上來說,比較像是「以稍微靠中國一點做為籌碼,以免美國真忘了我們。」

 

中國與美國當然也有各自的代理人,中國對柬埔寨好,美國對菲律賓好,但東協內部也有共識,不能被大國離間。保有一個完整的東協,對小國才好。

 

另外,作者對澳洲頗為不滿,認為澳洲一直在破壞東協,這樣是很不智的,作者認為,穩定的東協,才能保障澳洲的安全,你們別傻傻的

 

 

 

 

但站在澳洲的立場也好理解,他被印尼擋一排在前面,對於印尼的任何擴張行動都很過敏。如果東協穩定,「那印尼不就專心弄我?」XD 澳洲作為離岸平衡手英國的後裔,不願意東協過於穩定,是很合理的。

 

 

從出版過程與內容看台灣的角色

 

本書是由亞洲最頂尖大學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的 NUS Press 在 2017 年出版,中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發行,然後再由遠流和「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合作發行台灣版。

 

不只在出版過程邊緣化,全書也都沒提到「離東協也很近」的台灣。

 

但讀完全書,您應該也能理解,東協不會跟台灣走太近的。一來,歷史文化沒什麼關連,也沒長年互相砍殺,稱兄道弟沒意思。二來,中國得罪不起。

 

 

 

 

我們的位置,剛好在歷史文化語言宗教最複雜的東南亞,以及對峙壓力最大的東北亞中間,作為一個其實應該是熱點但又不是最熱的點,小國外交該怎麼做,或許我們該從新加坡、東協的故事中,做點學習。

 

這本書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學習入口。

 

 

相關連結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中國, 亞洲, 共產, 南海, 印尼, 台灣, 新加坡, 柬埔寨, 泰國, 緬甸, 美國, 菲律賓, 解讀東協, 越南, 馬來西亞。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