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推薦一個比較理想的讀書角度

 

讀者:蔡依橙

 

 

 

 

「亞洲一國一書」是我最近認識亞洲的閱讀計畫,不過,一國一書,就是比較容易被這「一書」給設定思考方向,所以,一起讀書的小伙伴們,也都各有自己的方法。

 

 

一國「兩」書,會更好嗎?

 

昨天的「印尼 etc. 線上讀書會」,我開場介紹了 Indonesia 這個字,其實是 Indo- 印度的,加上 -nesia 多島,也就是「多島的印度」的意思。這奇怪的名詞,正是歐洲殖民者,對不熟悉的地區,都叫做「印度」而來的。包括「荷蘭東印度公司」、「法屬印度支那」或甚至美洲原住民之所以叫做 Indian,跟都當年殖民者的世界想像有關係。

 

然後,王姿文醫師很自豪的說,「為了避免偏聽,所以我讀兩本。除了印尼 etc. 之外,我還讀了一本中國人寫的赤道上的翡翠。」

 

接著,馬上打我臉,說:「根據赤道上的翡翠這本書,Indonesia 這個字,其實是水上之國的意思。」同時也流露了一些「看兩本書就是比你看一本書好吧,你看你連字意都搞錯了」的小小勝利姿態 XD

 

因為我完全不能理解,Indo- 這個字根竟然有「水」的意思,於是請我們的考證專家許君豪醫師幫忙確認。經過君豪的搜尋,兩個不同的來源(這裡這裡),都支持 Indonesia 是「島的印度」。於是姿文就被反打臉 counter attack 了 XD

 

其實過程嘻嘻鬧鬧,也沒什麼「打臉」的意思,寫這樣只是讓大家覺得比較有趣。現場就是純討論,人人都進步。但我想說的是,「一國二書」似乎也不見得是很理想的糾錯機制。

 

所以怎麼辦呢?

 

我們將以《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這本書為例,先說明本書講些什麼,然後說明我個人在閱讀時採取的方式:「一國一書一 Google」。如果您有更好的補充與建議,歡迎與我分享。

 

 

悲慘的柬埔寨

 

本書從頭到尾,都在講柬埔寨的悲慘。吳哥王朝之後,再無強盛,自私的國王、恐怖的赤柬、越南入侵、傀儡政權、越南退兵、先進國家帶著理想由聯合國接管、30 億美元換來的形式投票、大量的外國捐款、大量的國內暴力惡鬥、嚴重的貪污腐敗、賄賂成為全國文化、人權與社會正義消失、沒錢就沒得醫只能等死、財產權隨時可能受到侵犯、反貪污永遠只是口號、失敗的轉型正義、不願改變的人民。

 

只有在超短的結語一章,作者下了個標題,「黑暗中的一點微光」,這個微光,就是等柬埔寨暴君「洪森」20 年後死掉。

 

 

 

 

看完這書,你很容易得到一個印象:柬埔寨真的被詛咒,沒有未來。配合書中的照片,你開始覺得,整個國家的人民,都活得像芻狗一樣,一點活著的尊嚴都沒有。必須說,我剛看完書的時候,也是這種感覺。

 

 

Google 上場:地圖、街景、找資料

 

 

 

 

為了更理解這些地方,我會上 Google 街景,看看這些國家的真實樣貌。當我把小紙人飄到地圖上時,赫然發現,其實柬埔寨街景資料很多,不只在吳哥窟附近,而是全境都比寮國、越南、緬甸多上許多!這表示,這個國家是 Google 這種跨國公司,願意進去,而且也能讓 Google 街景車去跑的國家。

 

怎麼跟本書給人的印象完全不同?

 

眼見為憑,於是我將小人放進首都金邊,想看看作者書中提到的那種「悲慘生活」,也就是只有高官住別墅樓房,平民都住高腳屋的景象。我隨意在金邊的不同地區,選了三個地方,看看所謂「悲慘的柬埔寨」。

 

 

 

 

 

 

這些都是 2013 年 12 月,由 Google 街景車所拍攝的。你覺得這樣的生活環境,居民真的活得有如芻狗,毫無希望嗎?這樣的生活環境,跟我小學時期居住的草屯鎮沒有差很多耶。為了取信各位,我附上連結,讓各位自己去探索看看:這裡這裡這裡

 

所以,到底出了什麼事?

 

 

先把共識找出

 

我們首先釐清幾件事情:

 

  • 赤柬殺人如麻,三年內殺掉至少 170 萬人的反人類罪,這大家都同意。
  • 因為赤柬太討人厭,且連越南人都殺,所以越共不爽,直接把赤柬滅了,扶植赤柬叛軍洪森等人成為傀儡政權,這大家都同意。
  • 美國因為主要的敵人是越共,所以曾經支持過越共攻打的赤柬(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冷戰雙極思維),或至少站在赤柬的盟軍這邊,甚至在 1979 年,越南攻入金邊扶植新政權後,美國等「先進國家」還支持赤柬的聯合國席位,直到 1993 年。所以美國對柬埔寨,是混雜了忽視、恨鐵不成鋼、懷有愧疚感。這大家都同意。
  • 因為美國等國的愧疚感,以及「我們先進國家應該來幫幫你們」的動機,1993 年聯合國花大錢接管,並辦了民主選舉,不過因為不夠接地氣,最後崛起的依然是各種西方人眼中狡猾、欺騙與暴力的各種政治勢力。因為發現接管有夠貴,在至少有些表面成績的狀況下,迅速風光退出,讓柬埔寨有民主形式但沒有民主實質。這大家都同意。
  • 接著 1993 – 1997 的權力鬥爭,很血腥也很骯髒,這大家都同意。
  • 1997 年執政之後的洪森,權力越來越穩固,手段依然殘酷,但至少柬埔寨不再有內戰,這大家都同意。

 

這樣的歷史悲不悲慘,當然悲慘,而且曾經擁有許多在作者看來千載難逢的機會,柬埔寨竟然都錯過了。但,我們把書合起來,實際上網查一下。

 

 

與書本截然不同的數據柬埔寨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柬埔寨在 1997 年洪森開始執政之後的經濟表現,很恐怖,人均 GDP 上漲到原本的 3 倍!換算這 18 年的連續年化成長率,為 7.7%。

 

 

 

 

我的意思,並不是用經濟成長來替洪森各種糟糕的行為開脫。這些經濟成長也可能根本不是洪森的功勞,或許只要柬埔寨不內戰,你找個西瓜來當總理,都會有這樣的成績。

 

我只是想說,對,這個國家的確經歷了很多苦難,甚至這些苦難現在也還在持續,但整本書耙梳了歷史以後,到了現代,仍然以美國人的觀點持續的批評其專制、獨裁、貪腐、散漫,然後得出一個「柬埔寨就是被詛咒啦,人民也不想改變,沒救了」的結論,這是正確的嗎?

 

金邊以外的柬埔寨,依然窮困,生活如芻狗,的確是真。但作為一本討論柬埔寨的書,對於金邊開始出現中產階級,開始有比較現代的生活,開始因為不再有戰爭而取得和平紅利的現況,都不需要做討論嗎?

 

 

 

 

而且,金邊的人口比第二到第九名的其他城市加起來還多一倍,金邊的改變跟逐漸富裕,不值得提嗎?這不正是亞洲國家經濟起飛的初期模式嗎?蔣政權的台北、朴正熙的首爾,不都是這樣嗎?

 

那些開始有自己的樓房、開始做點小生意、開始有夢想的人們,他們站在過往悲慘歷史之上,開始綻放出的生命力,難道就因為洪森仍在執政,就不值得提嗎?

 

 

成書較早,能解釋立場偏誤嗎?

 

 

 

 

本書作者在《紐約時報》擔任記者 23 年(對,就是那個川普選上到現在都兩個多月了還在崩潰的紐約時報)。寫成此書出版,是在 2011 年,即使我們只算到 2010 好了,柬埔寨成長到兩倍半的人均 GDP,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難道在書中都不值一提嗎?難道富起來的「每一個人」都是洪森的黨羽嗎?

 

 

 

 

或許,作者就跟他所描述的美國官員一樣,只想看到自己想看的,只寫出自己所討厭的,與柬埔寨同悲之後,卻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作者的侷限,與其他寫作可能。

 

在這點上,《印尼 etc.》的作者 Elizabeth Pisani,寫作角度就更為多元,他一樣控訴殘暴且說謊的雅加達統治者,但在民間活力與人民期待的未來上,卻給出了更多的描寫與同理。

 

Joel Brinkley 的書寫角度,則是明顯的「東方主義」,積極描寫那悲慘且無望的異國 poverty porn,並寫成全書。

 

之前的線上讀書會,林禹喬醫師曾提出一個概念,他對於某一類寫書的歐美人很感冒,稱之為「白左」,這類作者,有著西方為主的崇高理想,你們都該有真民主、你們都該反貪腐、你們都該有人權,不然就是不對。只要不對,一定要有人負責,一定要解決掉這個人。如果沒人要負責,或不解決這個人,那就沒救。

 

真民主、反貪腐、有人權,這些價值都很好,但落實到每個國家最實際的執行時,會發現事情不是那麼簡單的。

 

  • 單純的道德理想,救不了柬埔寨,年輕熱情的波布,在法國受到共產主義啟蒙後,回柬埔寨,嘗試過了,變成悲劇。
  • 金錢浥注與先進國家接管,「我來給你們一定會需要的民主」,聯合國 30 億美金,也試過了,但最後柬埔寨掌權的,依然是那幾支老牌勢力。
  • 覺得一切輪迴都是赤柬屠殺造成的,轉型正義能讓這個國家正常化,聯合國押著洪森做。結果,到各地播放的審判 DVD,造成的唯一效果,是加重柬埔寨人民的 PTSD。這也試過了。

 

難道該考慮推翻洪森嗎?赤柬出身,叛逃至越南帶頭打回來的他,會是一切惡的根源嗎?想想,美國藉口出兵伊拉克,處死海珊後,反而因為各地勢力失去平衡,美軍也無力控制全境,最後生出了伊斯蘭國。在柬埔寨,還要再錯一次嗎?

 

總之,只閱讀本書,會以為柬埔寨這個國家,一點希望都沒有。但藉由網路資訊的交叉確認,我們清楚的發現「柬埔寨正在開放與成長」的事實,至少 Google 街景車都進去了,至少人均 GDP 也紮紮實實的增加到 3 倍了。

 

你可以質疑世界不見得會等他,你可以擔心他進步的不夠快,你可以替他們不夠健全的政府體制感到憂慮,你可以呼籲洪森應該要更重視人權、民主、反貪腐。但認為這個國家被詛咒,幾乎沒有希望,是不對的。

 

 

一國一書一 Google

 

以書籍為起點,配合 Google 街景、維基百科、成長數據,我以「亞洲一國一書」計畫,配合「一國一書一 Google」策略,為自己在每個國家的認識上,增添一個小小架構,日後在網路、新聞、時事上再次看到柬埔寨時,將能逐漸完善,並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想法。

 

我們不見得會到柬埔寨生活或工作,但在這些思考的過程,我們都可以設想:如果我陷入了看似絕望的困境,該怎麼辦?如果我接手一個陳年問題非常多的國家/企業/團隊,像柬埔寨一樣,該怎麼辦?如果我管理的醫院,院區繁多,還分成好幾棟大樓,像是印尼一樣,我該怎麼辦?

 

對事情的多層次認知,是在鍛鍊我們自己的「知」,當有一天我們真的必須在「行」上做決定,每一個決策、每一個行為,都將因為我們過去曾鍛鍊的認知層次與高度,而有天差地遠的不同。這就是讀書與思考的意義。

 

如果有任何說得不對的,或者您有更好的補充,都歡迎您分享給我。謝謝!

 

 

相關連結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一國一書, 吳哥, 吳哥窟, 國度, 接管, 暹粒, 柬埔寨, 洞里薩湖, 白左, 聯合國, 詛咒, 金邊。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推薦一個比較理想的讀書角度 有 3 則回應

  1. Justin Chen 說道:

    論述過程有點奇怪,竟然是用「有 Google 街景」跟「GDP 暴漲三倍」、「首都人口相當於第二到第十大城市加總」當作背書。

    第二點的做圖有點問題。要講洪森執政開始的話,你的 X 軸就應該只縮到 1997 ~ 2015,這樣才會公允。尤其柬埔寨這種冷戰時期經濟發展停頓的國家,你縮個幾十年才來說後面斜率很大、成長三倍,那真的是洪森政府優秀、還是只是把過去輸人家的補上而已呢?

    1997 ~ 2015 年全球人均 GDP 成長兩倍,柬埔寨這點勝過世界總額,這沒有問題。但各國都有各國的因素、各國的起始值跟結尾不同,人均 GDP 本身也很受人口少而波動:

    人均 GDP 這個值上面,這十年的世界前五常客有摩納哥、列支敦斯登、盧森堡、百慕達、,這時候我們就只會說「這些國家人少,觀光、避稅與高利潤產業豐厚」而無法推論出他們國家施政有方吧?可見這個值本身就粗略到很難討論。

    我們可以引用東協十國做圖看看。下面是東協十國去掉汶萊、新加坡、跟馬來西亞三個最高分國家,你可以看到在同個地區、公平的畫 X 軸的話,柬埔寨的表現非常不吸引人,甚至這幾年才停火選舉的緬甸都還後來居上。

    https://uploads.disquscdn.com/images/202ecdeaee0524e6184993b9bd4361e933cdcbb1f4648fbb2e939cba93bcf090.png

    比起洪森執政後柬埔寨人均 GDP 提升了,更明顯的因素應該是 1999 年柬埔寨加入東協,而且即使受到東協的貿易協定利多,柬埔寨對人均 GDP 的提振仍不如同區域其他國家。

    而且柬埔寨的 GDP 成長率在 2009 年還突然從 6.692% 跌到 0.087%,這也是想討論 GDP 的話,應該一併討論的因素。

    ——

    第三點所提的金邊人口集中。先不談首都人口集中等不等於首都人口富裕,首都人口過份集中一直都是公共行政上很嚴重的問題,城鄉差距、都市公設不足、文化與教育資源傾斜、因首都房地產而致富所導致的貧富差距拉大,蠻訝異蔡醫師忽略這些,而單純把金邊集中成長解釋成單純的都市發展。

    世界上最大型的首都圈就是日本東京,從 1960 的岸信介時代便作為日本國策,不斷推出全国総合開発計画(全総),試圖解決首都圈壓力,但目前仍然是成效不彰。

    大部分已開發國家都有類似問題,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阿根廷等等,像南韓跟緬甸,甚至祭出遷都來因應。實在不認為首都人口比率成長會是一件好事。

    照英文維基所使用的 2012 年柬埔寨全國普查數字,金邊的人口略低於蔡醫師給出的 220 萬人、僅算做 201 萬人來看,柬埔寨的首都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就達 13.29%,這比臺灣雙北的 11.53%、日本首都圈的 10.32% 都還嚴重。這是可以參考的思考方向。

    ——

    最後回來第一點的 Google 街景。查網路上的新聞,也可以解釋成原因是柬埔寨觀光局推廣吳哥窟旅遊,所以積極跟 Google 合作所致。如果要反對「白左」觀點的異國凝視的話,那用這個理由就又掉回去了:

    這很像是你推論泰國的麥當勞很多,所以泰國很進步一樣。

    ——

    我同意蔡醫師主張要擺脫悲情的、不進步的對異國的想像。但就是因為贊同,才更認為要謹慎處理論述。

    • I-Chen Tsai 說道:

      謝謝您提供不同的觀察與分析角度!讓我有更多思考的方向!

    • chaperone02 說道:

      可能因為強國是敵國的干係吧,當年要是也對大陸做如此客觀持平的論述,今日兩岸政策又怎會偏差誤判至此?如果以台灣長期以往對中國雞蛋裡挑骨頭的角度去看東南亞十國以及印度的話,這些國家怕是10次也不夠亡的,今何在?

      固然對方是敵國是以我們在評述東南亞印度以及強國的時候會有嚴重雙重標準存在,但如同台灣年輕人常常要求外省族群”體諒老一輩台灣人曾經身為日本人”的心情加以諒解,但他們又何嘗體諒過這些外省族群”曾經身為中國人還為中國打過仗”的心情?對這樣的雙重標準作為外交戰略我沒意見,不過,”上下同欲者勝”,一樣的標準發生在中國身上就是”中國滅亡前兆”,但是拿到更差的越南柬埔寨身上就是”往好的看”, 中國”成長快速”較”泡沫”,柬埔寨越南較”充滿商機”;”經濟放緩”就較”硬著陸”,越南柬埔寨就不是犯錯而是”穩定成長”;中國發展國防就是”窮兵黷武置百姓如牲口”,越南發展國防馬上就會變成台派人士拍手叫好的話題(卻沒人分析過越南第一她武器都是外購並不具自製能力而且越南財政比中國更困窘,沒人在意過不是嗎?);總之中國做甚麼都是該死要下地獄(只要想要統一台灣的就該去死),東南亞印度做甚麼錯事都是”可原諒的商機”(像大陸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不成熟高成長的時候所謂”台派人士”是用如何歹毒不給餘地的字眼去形容那些”泡沫”的?現在對柬埔寨的寬容描述快讓人不知道柬埔寨是不是台灣的同胞了)

      作者群有理解過愛爾蘭與北愛或是加拿大與美國的歷史嗎?在你們一廂情願認為老一輩外省族群或是中國認同者遲早凋零的同時,真的認為他們的子女都已經像王奕凱一樣放棄中國認同還願意走”仇中台獨”的路線嗎?當初北愛不願意跟愛爾蘭獨立出去堅持留在聯合王國的時候人數就很多嗎?凡事真的不要走極端,類似作者這樣當年把中國無論成長快成長慢都看做一文不值,現在卻跟風美國日本”亞太抑制中國”戰略把東南亞印度無限美化無限樂觀的作法,其實在台灣那樣放棄出聲的人都是看在眼裡的,他們不出聲不代表他們不在意,或許台灣獨立是台灣不得不走的路,當年芬蘭意圖獨立於蘇聯外戰爭也是額外慘烈(無論你們承不承認八二三是國民政府打的,或是認為那是日本白團或美國打的,但那都不是”台籍本土菁英”去打得),但芬蘭對蘇聯一直都是”留條餘地”,外交輿論也不是像台灣這種不講餘地的搞法(芬蘭也不可能全國都想獨立的,但芬蘭如此給餘地的作法反而給予親俄派的好感而願意繼續輔佐芬蘭獨立到最後,並且芬蘭也歸還卡累利阿地區讓不想脫離俄國的芬蘭人有個選擇),就是成功了,難道就不怕台灣島上也出現一個北愛或是台灣島的加拿大嗎?這問題事實上很值得一廂情願認為台灣已經是”55歲以下舉台皆獨”或是”統派已經少到跟稀有動物一樣”的”愛台者”深思,事情走到極端的時候,不講話的人其實會有很多制衡之道,比如去東南亞的台商找大陸商人合作對付跟他們立場不同的台商,外省台商例如馬呈祥之孫就直接將資金全數投與他的老家新疆(民進黨政府還放棄沙烏地吉達大使館,過去共產黨跟馬家軍是誓不兩立的,基本上已經讓台灣極端的政策給推到一塊去了),抵制的方式很多,不是你們一句”不爽不要待台灣”可以解決的,愛爾蘭人也跟厄斯特六郡的說”不想獨立滾回英格蘭島上”,講這種話應該不會有甚麼用;近者,烏克蘭的烏東頓巴斯地區也是一個警惕

      為人處事但留三分餘地,方是保國安民的良政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