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蔡依橙
先說結論:我很喜歡!
如果你跟我一樣,一直想讀文學作品,但又怕花掉太多時間,或者常被文字氛圍吸進去,導致自己無法自拔,甚至心情受影響好幾天,結果就很久不去讀。我覺得這種漫畫濃縮的方式很適合。
即使您有看過其中幾部重要作品,看看這個作者(多力亞斯工廠)怎麼在整部作品中選材,又怎麼保留那些重要轉折,我覺得都很有意思!
目前共出兩冊,第二本封面是紅色的。
其實是給大人看的漫畫
本來我是要買給小孩看的,到貨後,我發現本書多數選的是日本小說,小朋友看不習慣。
怎麼說呢?現在的卡通,都有情節有結尾,不管是妖怪手錶還是皮卡丘,不管是電視影集還是劇場版,都是如此。但五年級的女兒一開始翻第一個故事,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看是看完了,但他會覺得,「整個故事就是一個人一直在變爛,最後住到精神病院,這樣好像沒有結局。」
我回想才發現,日本小說與日本電影有個獨特的美學語言系統,重視氛圍,以及最終的沈思。他們不急於推進情節,可以描寫故事開始的天氣與風景一整頁,可以給你看漂亮的原野五秒鐘,什麼都不做。他們不積極給你確定的結局,因為「男女主角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只是一種切割於特定時間的武斷。
有家庭或小孩的就知道,「你確定兩邊家長都同意嗎」、「你們生個小孩自己帶帶看」、「大家族喔人多意見多看下去才知道」,隨便一句就讓你重新回到現實人間 XD
以《夫婦善哉》為例
像是第二冊第二回,講織田作之助的《夫婦善哉》,善哉是日本的紅豆湯圓的意思。故事結局,竟然是貧賤度日且彼此一直沒有完全信任的夫妻,喝著紅豆湯圓,描述「蝶子(女主角)明顯發福,就連座墊都快被屁股遮住了。」
第一次看會嚇一跳,「就這樣結束了?結局呢?」但很快的,你會發現,人生沒有結局,人生只會繼續下去,一個人死了,另一個人也會繼續下去。既然矯揉造作的結局只是為了操縱讀者的情感,獲得虛假的滿足,不如我們就直白的敘述人生吧。
讀者也會被「所以他們夫妻到底有沒有真實的彼此信任」所困住,但仔細一想,這世界上,有什麼關係是確定、有什麼信任是那麼絕對的嗎?似乎沒有。我們只是被流行文化的敘事方式寵壞了。
在一般的電影呈現中,觀眾往往是「知道答案」的那個,「那一看就是奸臣臉,他在騙你啊,別上當」,都是主角配角們要去解謎。但是,我們在自己的人生中,是那個全能的觀察者嗎?還是我們就是那個要去解謎的人。
日本作品的威力,在這裡。
也是因此,我跟小朋友說,你們習慣看有梗有結局的卡通,但真正優秀的作品,是你知道故事結局後,還願意第二次、第三次看,而且每次看,都能看出不同韻味的,才會是傳世作品。這兩本漫畫所挑的故事,幾乎都是這樣的。孩子仍小,社會經驗少,我看他們那眼神,應該是聽不懂 XD
文學膠囊,好嗎?
前陣子羅胖的「知識膠囊」概念,引起熱烈討論,雖然有不少人嗤之以鼻,但「得到 App」的知識濃縮與再創作功力,還是業界最好的,所以人家紮實的創業成功了。
- 梁文道:給他二十塊,他替你做愛
- 知識付費,狂喜褪色的一年 | 深氪·2017盤點①
本書就像「文學膠囊」,我個人對這兩本書,持正向看法。主要原因是,人家真的把整本看完了,而且你光想,要把那麼長的故事,萃取成 10 頁漫畫,那已經不是簡單的濃縮,而是再創作。畢竟媒體完全不同。
下筆之前,都必須思考,我要保留哪些角色?這些角色要怎麼畫,畢竟不同的表情與裝扮,會有不同的暗示。重要的轉折我要怎麼表現?佔畫面篇幅多少?
即使是我們以為讀過的作品,像是格列佛遊記,也才發現原來不是只有大人國小人國,還有天空國與馬國,更神的是,其實格列佛遊記裡頭有寫到日本!我想這也是作者會挑這部的原因。
另外,第二冊也選了陳壽的《魏志倭人傳》,記錄了三國時期的人們,對日本的認識。上網查才知道,這部史作,提供了大量早期日本的訊息,是日本人研究彌生時代的重要文獻,也是邪馬台國地點的爭議起源。
看完這兩本,我很敬佩作者閱讀的廣度、認知的深度、創作的精準度。而且他引起大家興趣後,也保留了讀者的好奇心,甚而可能延伸到原作與相關社會背景。
跨界,就是該這樣。
當你有漫畫功力,只靠單純漫畫之路,有那麼多大神在前面,新進漫畫家在衰退的產業中,機會渺茫。這個作者,是先在網路連載,然後大受歡迎,出成單行本,而且吃到傳統漫畫圈以外的世界。也就是,搭配自己對另一個領域的深厚理解,對漫畫與文學兩大領域,做出橋接與再創作,並積極使用新工具發表。
不管是內容、形式、出版過程所展示的各種細節,都讓我愛不釋手。
沒有序,而是後記。好!
這本書的構成,是跟一般漫畫一樣的,就是沒有前面的推薦序、作者序什麼的,直接目錄來了就開畫!只有每篇結束時,用約 250 字,描述剛剛介紹的作品,其作者生平。然後整本書看完,作者在最後用個也沒多少字的後記,介紹一些他的創作心情。
你可以明顯感覺得出來,這作者的漫畫功力遠勝文字功力。
但我覺得這樣也很棒,既然是個專業漫畫家,就用漫畫一決勝負吧!就跟歌手楊乃文接受訪問非常不愛說話,被主持人圈認為是最難訪的人。有一次某主持人受不了,直接問他「你為什麼都不說話?」楊乃文的回答是:「我是個歌手,對事情、歌曲、人生的想法,都在我的作品裡頭,大家想認識我的話,可以去聽我的歌。」
是啊!作者多寫有什麼用呢?「我是漫畫家,直接畫給你看」,霸氣十足。而遠足文化也沒找人寫推薦序,我覺得非常恰當。
對推薦序的一點看法
近年來的書本出版,已經到了推薦序氾濫的程度,一本書 10% 的篇幅都是推薦序,有的推薦序還讓你覺得,「你真的有看完這本書嗎?還是你只是來刷存在感的?」
因為推薦序跟書腰不一樣,書腰是之後可以丟掉的,但推薦序是跟內文印在一起。我認為推薦序的意義應該在於,協助讀者更理解這本書,協助讀者看見書本的優勢與侷限,用更宏觀的角度切入,或用獨特的面向去解讀,讓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除此之外,那種像是運動會前,大官到場落落長致詞,講空話、攀關係,只是讓孩子白白被太陽烤,就像不好的推薦序,只是浪費讀者時間、浪費紙張傷害地球的,就免了。
當然,這世界上,比糟糕的推薦序更不好的事情還很多。寫出來,只是要求自己,引以為戒,尊重每個讀者的時間,謹慎推薦!
相關連結
- 《文學超圖解:10 頁漫畫讀完知名文學作品》(由此連結購買,你沒損失,4% 購書介紹費捐贈公益計畫。)
- 《文學超圖解 2:10 頁漫畫讀完知名文學作品》(由此連結購買,你沒損失,4% 購書介紹費捐贈公益計畫。)
- Yahoo 名稱出自格列佛遊記最後的馬國故事。
- 如果你喜歡太宰治,讀過幾部他的作品,你會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他的那種他強烈的自我意識和過於敏銳的感知性。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