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史詩》:臺灣遇到的許多民主困境,美國都發生過,也克服了。

 

讀者:蔡依橙

 

 

 

 

臺灣的民主現況,令你擔憂嗎?

 

從 2018 年的 1124 開始,越來越多人加入以臺灣為核心價值的「台派」行列,這使得以臺灣為利益中心的論述,增添了更多能量,也更多元化。

 

但,可能由於大中華教育影響仍在,黨國政治與媒體話語權依然強大,在民主的路上,偶爾會感到焦慮。

 

這些焦慮來自於,為什麼會有人,利用民主反民主,利用自由反自由?為什麼會有那種整天打臉過去的自己的政治人物,就靠著煽動民粹情緒,依然能吸引網路聲量,甚至靠著不斷的「釋放善意-結盟-過河拆橋-背刺」,施政能力特別差,卻好像在民主政治中還能有一席之地?

 

為什麼科技進步了,連結與溝通更容易了,但社會卻變得更為分裂。甚至有些政治勢力,根本不是來講道理的,完全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用欺騙和表演的方式獲取選票,只以自己的政治利益為考量,不管是內政或是外交,都不是他們的優先考量。

 

如果你曾經困惑於以上的問題,並因此感到焦慮,我蠻建議你讀這套《真理的史詩》,因為以上的問題,美國的民主歷史中都發生過,而且持續走到今天。

 

 

幾個可以從美國民主歷史回答的問題

 

作為一個剛讀完書的讀者,先幫大家預習一下以上問題的解答方向,之後讀起來更容易進入狀況。

 

利用民主反民主,利用自由反自由,在美國就是波瀾壯闊的黑人民權與女權運動。運動本身波瀾壯闊,這就代表阻力也是同等的波瀾壯闊。藉由定義自由究竟是黑人的自由或者蓄奴的自由、藉由定義黑人可不可以算是「一個人」(知名的五分之三妥協)、女人是不是「人」,美國花了幾百年時間,才終於走到黑人跟女人都能自由安全投票的今天。

 

民粹型的政治人物,其實從第七位,也就是第 11 和 12 任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遜 Andrew Jackson 樹立典型就開始了。之後有不少政治人物也善用了民眾很好用情緒操弄的特色,登上大位。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美國歷史上,民粹力量曾被操弄到支持反動的超級保守派,也曾被操弄成支持社會改革的進步派,就看哪一方比較成功。

 

至於科技究竟能不能讓民主更完美,科技樂觀主義者總是認為可以,但以美國的民主史來說,似乎沒有那麼樂觀。不管是電報的發明、報紙的出現、低價報紙的普及、廣播的全面覆蓋、網際網路的大量連結,每一次的科技突破,都曾經讓科技樂觀主義者認為,美國終於要成為更一致的美國了,不同意見者更能彼此了解,不同立場更能彼此包容。

 

但,最後都失望了,美國人還是那麼多元、那麼多種意見、那麼多種利益、那麼多潛藏的衝突。彼此之間要做很多的政治交換跟妥協,過程也持續那麼紛擾。

 

也就是說,當我們走上民主自由這條路時,美國幾百年來的歷史,是很值得我們參考的。

 

 

民主自由亂哄哄,給中共管比較好?回到蔣時代比較好?

 

在臺灣,還有一種論述認為,既然民主自由這麼喧擾,不如還是讓強而有力的專制政權管,像是中共,或者以前的蔣家天下,為什麼要跟美國走民主自由路線?

 

這個論述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對於要比較的兩者,並沒有用一樣的標準看待,超級美化專制,也過於放大民主自由的問題。

 

舉個例來說,美國種族衝突中,對黑人的私刑一直是個問題,也是常被專制國家拿來攻擊的點,搜尋 lynching(私刑)的 Google 圖片,可以看到大量黑人被凌虐並吊死的照片。這個苦澀的篇章,也讓 Billie Holiday 唱出「南方的樹上有奇怪的果實」的經典名曲。

 

 

 

 

不過,如果用數據來看,會發現其實美國的私刑是一直在減少的,下圖的 Statistia 統計可以看出這樣的趨勢,大概到了 1960 年代就幾乎沒有了,只是零星發生的時候,在自由民主的國家,因為對言論沒有任何審查,即使只有一個案例,照片與評論一樣會撲天蓋地,並長期保存。

 

總計來說,1882 到 1968 年間,白人被私刑 1297 例,黑人 3445 例,共 4742 例

 

 

 

 

在美國私刑即將消失的時候,中國在搞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年間,各種人民之間的批鬥、抄家、屠殺、人吃人,死亡人數估計從數十萬人到兩千萬人都有,連鄧小平都說是天文數字

 

因為資訊不透明,也根本不是一個能理性記錄、好好講話的國家,沒什麼照片留存,像樣的統計也沒有,只要宣傳機器持續說謊,就能創造「美國人權很落後,中國愛好和平」的假象。

 

做個比較,1960 年代,美國私刑幾乎已經絕跡;中國正在搞文革,數十萬甚至上千萬人被迫害致死;中國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則是白色恐怖壟罩中,數十萬人被政府私刑致死。光 1960 一年,蔣政權就將 126875人列為「行蹤不明」人口而予以撤籍。

 

你還認為,給中共管比較好嗎?你還認為,回到蔣時代比較好嗎?你寧願活在謊言與無知中,任人宰割?或是活在民主自由中,為自己的未來奮鬥?

 

 

《真理的史詩》優點與缺點

 

回到本書,作為一本美國史,吉兒·萊波爾 Jill Lepore 寫得很好,這跟他獨特的選材以及很強的說故事能力有關。

 

一般美國長時間歷史書寫,會有幾個問題。有的會著重在個別的事件,例如獨立戰爭、南北戰爭、西部拓荒,但缺乏這些事件彼此之間的聯繫,也讓我們看不清楚因果關係。(像是南北戰爭正是因為西部拓展造成政治平衡被打破而造成,內戰結束後,西部也成為南北矛盾的洩壓閥之一)有的會以美國總統或年分作順序,但這樣的陳述常顯得枯燥,而且忽略草根與社會力量。

 

Jill Lepore 則選擇將美國歷史分成四大部分,然後用他獨特的方法,去敘述這四大塊時段中,美國政治與社會的演進。包括:概念 1492-1799、人民 1800-1865、國家 1866-1945、機器 1946-2016。

 

以書寫結果來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取捨跟平衡,而且在女性跟黑人民權運動發展上,呈現出很好的脈絡。Jill Lepore 對於爭取政治權利(與權力)的部分,寫得真的很好。

 

例如:黑人民權運動一開始很溫和,但隨著運動逐漸成熟時,黑人內部對於路線會分裂,開始有溫和派、激進派、暴力派,彼此之間也會互罵。

 

又例如:女性運動並不是簡單的線性,過程中有很諷刺但快速的突破(為了擋黑人法案而被保守派在法案中加進女性,想說這樣一定會被否決,但沒想到就這樣通過了),也有反對女性平權的保守派女人菲利斯·斯拉夫萊 Phyllis Schlafly。閱讀過程,讀者很能感受那種時代的能量與複雜。

 

作者的強項在於政治脈絡與思想轉變史,像是美國的兩黨立場其實翻轉移動過很多次,書中的描述很清楚,對於個別政治人物的動機和分析也相當不錯。整體立場是中間偏左,但不會讓人討厭,而是在大框架下,基於事實與理性的評價。

 

英文書名也是經典。These Truths 其實是在揶揄 1776 年的美國獨立宣言:「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these truths)是不證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意思是,1776 年的 these truths,美國人奮鬥了 200 多年,才勉強跟上當年帥氣說出的大話。

 

中文書名通常比較喜歡正向表列,但就失去了那種偉大與嘲諷並存的感覺,編輯會這麼下書名,或許因為「華人」讀者比較喜歡看到和諧跟正向的文字吧。

 

唯一比較可惜的有兩點:一是作者明顯非常反戰,所以對於戰爭幾乎不寫,像是美國內戰、一次大戰、二次大戰等,連重要戰役都不太寫,這應該也是作者對篇幅的取捨。

 

二是 1970 年以後的寫法明顯不同,我猜是時間太近,而且故事還在繼續發展,作者還沒辦法用一個更遠的角度去抓出宏大的脈絡敘事,硬猜硬寫的話,可能過沒幾年就會被打臉,保守點面對剛過去的年代,可能也是比較好的。

 

 

很值得臺灣參考的美國史

 

臺灣,在我 9 歲的 1987 年才解嚴,開始國會改革,開始可以選立委,開始能選出自己的總統。我們是個民主世界的新進國家。

 

在民主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許多以前沒遇過的事情,在不確定時,在焦慮時,看看民主資歷比我們長 200 年的美國,遇過哪些事情,他們又怎麼與之並存,繼續維持社會的多元性、國家的活力,以及美國認同,對現階段的臺灣,是蠻重要的事情!

 

 

相關連結

 

  • 《真理的史詩:從創建殖民地到獨立戰爭,從解放黑奴到民粹雲起,一段歷經五百年驗證、淬鍊的美國全史》
  • 由此連結購買,你沒損失,4% 購書介紹費捐贈公益計畫

 

 

專頁筆記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本篇發表於 閱讀筆記 並標籤為 jill lepore, 吉兒萊波爾, 真理的史詩, 美國史, 馬可孛羅。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