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蔡依橙
疫情並未過去,故事仍在繼續。
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全世界的注意力都在這邊,加上臺灣的防疫工作真的太好,讓我們有種疫情好像過去了的錯覺。
但是,疫情其實沒有過去,他一直都在,而且多種疫苗的廣泛普及,也讓我們誤以為事情並不那麼嚴重。以數字來說,COVID-19 已經造成全球超過 600 萬人死亡,疫苗出現後,光是 2021 年上半年,就估計已讓 24 萬人免於死亡、113 萬人免於住院,疫苗的大規模保護效果還在持續。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全臺灣因疫情而恐慌,新聞每天都在討論疫苗的日子嗎?我當時有個很深刻的感覺:我們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很重要的時刻。現有的人類文明,所擁有的科學技術、社會文化與經濟協作,能夠處理這種規模的突發危機嗎?我們撐得過去嗎?如果不行,這是一場人口滅絕的浩劫嗎?如果可以,我們又將會是怎麼克服的。
後來的事情,我們也都一起經歷了。人類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研發出了疫苗,快速的製造、分配、運送、施打,從富裕國家開始,逐漸往其他國家擴散,將近 50 億人,打到了至少一劑疫苗,超過一半的人,已經完整接種。這是人類史上的重要奇蹟。
假設你是個外星文明,來到地球附近,偷偷放了地球人沒辦法抵抗的病毒,要觀察人口大規模崩潰的現象。竟然病毒放下去不到一年,地球文明就研發出針對這個病毒的對抗工具,而且大規模注射,產生集體免疫。這樣的研發、製造、物流能力,在智人數萬年的歷史中,還是第一次發展出來。
那麼,這個奇蹟究竟是怎麼做到的。人類世界在此之前做了什麼準備?怎樣的制度跟社會,能「擁有」這些準備?而改變這一切的,又是哪些人?他們有著怎樣的特質?很努力嗎?運氣很好嗎?很懂得選擇自己的研究方向嗎?
我很想知道這一切,而這些主題,是過去零碎的報導所沒有的,《疫苗商戰》一書做了很好的整理。
《疫苗商戰》:書本內容與我的評價
《疫苗商戰》一書,是由《華爾街日報》的特約記者 Gregory Zuckerman 古格里·祖克曼所撰寫,訪問超過 300 個人,包括科學家、學者、企業主管、政府官員、投資人與各行業相關人士,試圖重建人類研發出 COVID-19 疫苗的過程,尤其著重在我們都耳熟能詳的 AZ、輝瑞/BNT、莫德納的故事,也旁及上市進度稍微慢一點點的嬌生與 Novavax。
我個人給這本書非常高的評價,因為要把至少五個獨立發生的支線分別介紹,然後最終在疫苗上市搶時間的那段匯聚起來以做對照,這個寫作能力就很強大,而作者執行得很好。在疫苗原理和學術部份,如果你不是生物醫學背景,請放心,他寫得非常淺顯易懂,很容易理解。最精彩的是,祖克曼將這裡頭的每個「人」,寫得活靈活現。這也是本書最觸動我的部份。
書的內容比新聞報導多的是……
關於「人」,雖然網路上也有各種新聞、評論,多少提過這些關鍵人物,但多數因為報導主題為疫苗英雄,帶著光環都像聖人一樣。這本以書的形式呈現,有餘裕可以往前重現一下疫情前的狀況,讓我們了解他們在疫情來臨前,各自的特色與困境,這是短篇的報導訪問所沒能做到的,也是本書很重要的價值所在。
像是有的人,知道自己是移民,求的就是一個認可,一生就是瘋狂的工作與競爭,物質慾望極低;或是,為了綠卡,甘願在沒什麼保證與保障的狀況下,做出突破性研究。有人專業能力強但個性非常難以相處,專長是顧人怨,卻有著「這個世界遲早需要我的技術來拯救」的莫名堅持,也真的被他堅持到了能拯救世界的一天。也有人,把自己的學經歷打造得很好,財務上已經安全自由,就為了一個信念,即使被當成騙子也沒關係,堅持到最後。
現在這些人都成功了,成為拯救世界的幾支重要疫苗的推手,名載史冊。各種新聞報導都是正向評價,他們也順著記者的提問,分享他們是怎麼成功的、怎麼堅持的,做為讀者,我們很容易有個錯覺,認為這些獨特的個性,就是他們成功堅持到底的關鍵。
正因為本書描述了很多他們在「改變世界」前的狀態。如果你我是這些人的同事,是他們的朋友,在疫情出現前,私下問他們,或許他們也沒什麼信心,只能苦笑,即使知道自己身懷絕技,卻似乎時不我予。甚至,你我很可能不會喜歡這樣的同事。BNT 科學家夫妻的創業過程並不能算是順利,莫德納執行長班賽爾甚至被人當成騙子,看成另一個 Elizabeth Holmes 伊莉莎白·霍姆斯的惡血詐騙事件。
也就是說,他們各有各的怪、各有各的信念、各有各不那麼確定的夢想,沒有任何共通模式,也沒有標準的成長過程,就這樣站上了世界舞台,聚光燈打在他們身上。
同樣的信念,同樣的努力,嬌生的故事就沒那麼順利,Novavax 到今天還是坎坷。就算同樣怪、同樣有信念、同樣有夢想,也不會有一樣的成功。書中把這種人生況味描寫得非常透徹。
做為一個讀者,在閱讀時也常想,如果是我,我能像他們一樣,相信自己的判斷,即使被看輕、忽視、當成騙子,也願意安貧樂道的堅持好多好多年嗎?
做為孩子的爸媽,在閱讀時,我也想,如果這是我孩子,我會不會在他們困頓的時候,勸他們放棄,請他們承認自己看錯了,承認時不我予,找份輕鬆一點、收入高一點的工作,平庸度日就好。而我的「好心建議」,卻讓他們錯失了改變世界的機會。
這是在閱讀本書過程中,最深刻的靈魂拷問。
真正讓人類成功的原因
最後,我想談談環境。
在這些各自的疫苗研發過程中,可以發現,美國的多元環境孕育各種風格各異的怪人,輝瑞、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嬌生、Novavax 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競爭並突破;德國讓工作狂有發揮的空間,出現了 BNT 這樣的公司;英國則雇用著擁有信念的難搞科學家,堅持著對世界的責任感,不免令人聯想到大英帝國殖民時代對自己的定位。
或許個人是否成功,除了努力,還有太多的機運成分。但人類整體是否成功,端看我們是否創造了一個充滿能量的環境,對於各種未知的災難級事件,能夠快速反應、迅速合作、共享成果、各取所需。這種多元繁榮,或許才是人類這次能這麼迅速研發出疫苗,改變整體文明命運的根本原因。
相關連結
- 《疫苗商戰:新冠危機下AZ、BNT、輝瑞、莫德納、嬌生、Novavax的生死競賽》
- 由此連結購買,你沒損失,4% 購書介紹費捐贈公益計畫。
- 天下文化整理的相關評論、報導、影音。
專頁筆記
- 當時的公司名,是 Moderna Therapeutics,莫德納治療公司,希望治療世上多數可用蛋白質藥物治療的疾病。可惜研究更多了之後發現,製造出來的蛋白質,有所謂的 immunogenecity 免疫原性,就是會被身體的免疫認出,是外來物質。在 mRNA 第一次注射還能生成蛋白質,但第二次第三次之後效果會變差,而無法達到足夠的治療劑量。一位台灣出身的科學家黃翊群,被要求解決這個問題,而他觀察的角度不同。他認為,如果確實能生成蛋白質,而且又有免疫原性,那我們不要拿來做藥物,拿來做疫苗最適合了!
- AZ 跟高端的差異,在設計上不一樣,AZ 的 DNA 所產生的棘蛋白,是根據病毒原本的去寫。但美國 NIH 專家認為,應該修改兩處,使產生的棘蛋白更穩定,AZ 也知道,但他們認為不用,而莫德納跟高端則是採用了這種做法。這個最近天下文化出的「疫苗商戰」說得很完整。
- Sci-Hub 的作者 Alexandra Elbakyan 在網站上說明自己的理念,他支持共產主義,並認為共產主義才是科學、訊息、知識的本質。我的歷史觀與他不同,我認為科學是因帝國需要而發展起來的,進而在資本主義下茁壯。最近的例子,就是 COVID-19。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