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北歐教養的一些想法

 

作者:蔡依橙原出處

 

 

 

 

臺灣的教養出版,有個熱門主題,是分享北歐的自由尊重的教育方式。

 

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差異會這麼大?我們也知道,直接移植會有問題,但到底那個問題出在哪裡?

 

我想了很久,昨天讀這本丹麥 SUPER 教師訪談錄,又有了一些新的體會。

 

📚丹麥SUPER老師這樣教!

 

曾經,我認為,或許西北歐就是幸運,我們亞洲這種後發式先進國家,就只能更勤奮更努力,因為地緣政治以及歷史緣故,有些國家就可以爽爽過,但有些國家就只能加倍努力,睡眠不足也要努力。

 

但我後來發現,除了地緣政治之外,事實上還有些文化上的根本差異。

 

西北歐更尊重人,更尊重孩子。而他們對世界的想像,也跟我們不一樣。這部分是我們作家長可以做到的。

 

例如截圖的這段,丹麥得獎老師,很尊重孩子的生理狀態。

 

 

 

 

在臺灣,青少年下午就沒力,會被認為是體力不好、太少運動、沒好好吃東西、是不是晚上滑手機打電動。

 

但我們家的經驗並不是這樣,而是小孩在六年級到國二這階段,因人而異,會有一段時間特別需要睡眠,他們就是很容易累,晚餐後可以直接睡到早上。你如果放任他們睡,可以每天都睡 10 個小時。

 

我自己觀察,這不是小孩懶惰,這就是 biology 生物學。而且孩子過了這一陣子,睡得不多也可以自己起床,而且你再怎麼讓他睡,也不會睡那麼久。

 

青少年,就像是寶可夢三態變化的中間態。綠毛蟲進化變成鐵甲蛹,根本沒什麼戰鬥力,就為了改變型態,準備變成巴大蝶。

 

人類的還不錯,青少年不用變成蛹縮起來,還可以正常生活。如果他們的能量用在長大、器官轉變、荷爾蒙調整,會累一點,也是很合理的。

 

但在臺灣傳承的中華文化教育中,這就像孔子罵的那個學生宰予,白天想睡,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

 

似乎我們的文化傾向於認為,意志力可以克服疲倦,一個人想睡,都是他自己的問題:你為什麼不撐住呢?你為什麼不喝咖啡呢?你為什麼不去洗洗臉呢?

 

而不是把這個視作生理現象,尊重生理需求,去改變我們對孩子的要求。

 

同樣的事情在工作上也是,很多到國外進修的人,都會意外英美對於人如果生病想請假,非常容易,口頭講一聲就可以,甚至不用任何證明。

 

他們會認為,你都覺得自己狀況不好了,硬要你來上班也太過分。這也是尊重生理、尊重個人。因為被信任,在自己可以上班時,也自然會全力以赴。

 

當我們尊重孩子的生理狀態,信任他,他也才真正能夠聆聽到自己身體與心裡的聲音,自己做決定。

 

而不是用別人的眼光、別人的規範,來定義成長中的自己,那個他自己也不確定什麼才是對的自己。

 

因為觀察到孩子有一兩年會頗為嗜睡,我們從外觀看不出來,只有他們自己能知道。我現在都只抓大方向,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睡、什麼時候寫功課、什麼時候練機器人。

 

你覺得這幾天睡覺比功課重要,那就先把自己充電充好,你想做的時候,再用你自己喜歡的步調做就好。

 

我們做爸媽的,在仍能一起相處的這幾年,會協助你成為自己的主人。

 

 

相關連結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本篇發表於 小孩教養 並標籤為 丹麥, 北歐, 嗜睡, 尊重, 教養, 生理, 睡覺, 自主, 青少年。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