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這個有什麼意義?

 

 

 

 

「做這個有什麼意義?」

 

我自己是聯考時代長大的,在我們國高中的期間,因為升學至上,只要你做的事情跟升學沒有直接關係,都會被師長這樣質疑。我們畢竟也想當個好學生,這樣的觀念,慢慢的內建到我的心裡。

 

不過,自己出了社會,感受到今日社會的多元化、網路跟國際語言的威力,還有各種新創業機會和工作出現,我漸漸會要求自己對孩子少說這句話。或至少在心裡想就好。

 

因為當我們這樣質疑的時候,其實代表心裡有一個既定的價值框架,而你現在看到的事情是在這個價值框架之外的。雖然聽起來像是在質疑小孩,但事實上是代表我們不理解,也不願意去協助孩子在他發揮自己的熱情時,試著去認識並且協助。

 

例如,我的兒子花了蠻多的時間在 YouTube 上,看各種關於世界國旗和國際政治的影片。嚴格來說,就以前的價值觀,我們也可以說,看這些有什麼意義,又不會考,為什麼不去念書?畢竟考試沒有要考世界國旗,考試如果出現國際政治的題目,往往也是要去猜老師究竟在想什麼,他希望我們答什麼,而不是我們自己推論的正確答案是什麼。

 

但如果我們願意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話,會發現這就是孩子的內在動機,而且他為了真正想要知道的事情,願意去學會使用不同的關鍵字,搜尋到他真正想要的。在大量閱讀各種影片之後,他也認識到什麼樣的資訊品質是比較好的,更進一步,他也知道在這個時代,你要怎麼講一件事情,別人才會有興趣。

 

這些在我們的價值觀之外的世界,事實上才是全部的世界,帶著一種支持跟讚賞的角度去為孩子著迷的事情找理由,看出內在邏輯並且鼓勵跟支持,就更有機會去養出獨一無二的孩子。在時代變動而且機會出現的時候,他也更有勇氣、更有心理資源,去抓住這些稍縱即逝的時代機運。

 

如果我們認為世界是一成不變的,而且自己一定是對的,那麼我們去跟小孩說,你做這個沒有意義,這樣的指導效果一定是好的。

 

但如果我們認同世界不斷在改變,各種科技持續在創新,甚至這個世界價值觀也在移動的時候,或許孩子的觀察力跟直覺是比我們好的,只是他們還沒有能力完整的說出來。

 

我跟孩子是用溝通的方式在討論這些事情,所以當他們擁有熱情的東西,但我興趣不高的時候,我會仔細的說明我對這些事情的擔憂。但如果我發現他們還是會繼續去嘗試的話,我通常會再重新思考,是不是他們看見了什麼我沒看見的事情。

 

我不敢說自己做得很好,但我會努力注意,也繼續支持。

 

 

本篇發表於 小孩教養 並標籤為 世界, 價值觀, 小孩, 意義, 機會。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