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蔡依橙
高分科普大作
這是本 Goodreads 上 4.3 高分的重量級著作,有很多科普名人推薦。
獲得高分的原因,是他處理的議題的確獨特,基於物理學並做跨學科「宏觀科學」研究,並試著對與人類相關的各種重要事物做出歸納,實在厲害。
加上作者本人學術地位崇高,他的 publication list 很恐怖,Science 和 Nature 都好幾篇,PNAS 只是調劑身心的!這本書就像是他一生研究跟洞見的總結,加上一點回憶錄跟對時代的個人評論與看法。
前方高能預警
缺點呢?我先放個我猜你看不完的 TED 影片,做為前方高能預警 XD
是的,他懂很多,而且作了很多整合性的工作,但陳述並不有趣。書本的可讀性,比這個演講稍微好一點,但依然不是很容易。
如果說同樣超級厚的《人類大歷史》一書,是鄰家大哥哥跟你手舞足蹈的說故事,偶爾還開嘲諷增加精彩度。那《規模》就像是那些「你喝了咖啡去聽都會睡著」的早上第一節課,下課鐘響時,你會有點懊悔,為什麼自己不乾脆睡晚一點。
不過,如果你下課出去洗個臉,第二堂改站著聽,會忽然發現其實老師講得並不難,還蠻有收穫的。
也是因此,我在買了大塊文化的紙本書後(你知道的,我對做得精美的 non-fiction 厚書很沒抵抗力,你敢做,我就敢買 XD),讀了一晚上後,決定再到 Kobo買電子版,轉換成高速閱讀模式看完。
Kobo 數據:電子書 940 頁(與我選的文字大小有關),閱讀 5.4 小時,共分 48 次,每次閱讀 6.8 分鐘、19.6 頁。大概是一分鐘三頁的速度。
紙本與電子兩種格式都不錯,就看您自己喜歡哪種了。
閱讀之前的建議
可能作者年紀大,這本書兼具回憶錄、個人看法抒發的角色,加上他做過知名研究機構的高級主管,為人厚道,對明顯不贊同的東西也不開嘲諷,頂多說「我不打算回答這個問題,只想告訴你……」或「這顯然是一項值得尊敬的理想,只是沒那麼重視理論或概念的發展。」(p549-550)
這對他本人當然好,溫文儒雅作好人。但對讀者來說,在 600 頁的長途閱讀中,識讀需要多餘的思辯能量,就比較難堅持下去了。
所以,我建議你可以開啟高速閱讀模式,只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細讀,尤其看到圖的時候,放慢速度細看,並閱讀前後文。
本書的確沒有任何公式,但有點科學基礎會比較輕鬆,例如:截面積、動脈波、面積與體積、迴歸、相關性等。當然,即使沒有這些基礎,真遇到的時候再查,我想應該也行。
我喜歡的部分
全書大概一半在講生物,這部分我有興趣,卻不至於狂熱,但我還是為了作者使用他們歸納出來的原則,成功以微血管網與血壓極限,推導出最小能存活的哺乳類應該在 2g 左右,感到讚嘆。這個最小的哺乳類叫做伊特拉斯肯臭鼬(Etruscan shrew)!
酷斯拉為什麼超過生物可存在極限的科學分析也很有意思,事實上有非常多的力學與生理學條件都沒辦法滿足,最容易懂的一個,是「他會被自己壓死」。
因為,體重跟體積成正比,體積跟身高三次方成正比,但大腿的支撐力量,是跟截面積成正比,截面積則跟身高二次方成正比。所以,當一種動物的身高放大 10 倍,體重會是 1000 倍,但承重能力只有 100 倍。假設酷斯拉瞬間出現,下一秒他就雙腿骨折,流血而亡了。這只是最直觀的一項而已。
整個「生命的第四維度」一章,提到微血管網的三維變四維、人類生命的極限能不能突破(作者認為沒辦法),都非常精妙,幾乎讓本書進入奇幻境界,只是內容一切都有科學論述,值得一看。
後半部關於城市的論述,以及公司的興衰,是我特別感興趣也特別喜歡的部分。
例如:為什麼城市幾乎不死,炸爛也能重生,但公司卻多短命,百年公司出現機率只有一百萬分之四十五?我之所以寫國字,而非 45/1000000,是因為你一定會懷疑我是不是多打了幾個零!XD
作者認為,城市以存活為目的,長遠來說並不獲利,所以資源往往自由流動,多維發展、持續創新,越大越有經濟規模,不時孕育出的創新,能避免自毀,即使被原子彈炸掉,也能在短時間內重生。公司雖然也常走規模優勢路線,但傾向於穩定與流程優化,本質比較類似生命體,無法達到永恆。
至於那 45/1000000 的長壽公司,有怎樣的共同特色?其他精彩的引用、分享與討論,我邊閱讀,邊放在自己的閱讀筆記專頁,相關連結整理於下,歡迎一起討論。
- 死亡可能是生命最好的發明
- 所有哺乳類的血壓都在一個範圍內
- 感謝工業革命!讓人得以延伸。
- 原生活力的喪失,作者指的是像華盛頓特區、坎培拉、巴西利亞這樣的非原生純規劃都市。
- 你和你討厭的對象,有本質上的差異嗎?
- 這就是為什麼,城市要成長,軌道運輸很重要。
- 手機甚至優先於馬桶!XD
- 公司經營驚人的規律,或強或弱,大家都離規律不遠。
- 公司比人還容易死,商業雜誌的報導使我們常只注意特例。
- 超長壽公司的特色歸納。
- 根據數學規律得出,人與城市的終極關係:適應,而非均衡。
結論
這本書回答的問題很宏大,但卻是紮實地從數學與物理出發,如果您做好心理準備,在碎碎念的部分跳得快一些,本書將能衝擊你對生命、城市、公司的許多看法。
但直白點說,這議題你要繼續等下一本,比他更有權威,更能貫串全部,又寫得更白話的大作,我猜是沒機會了 XD
相關連結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