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求:卷三 民主的浪潮》:補足童年時代的空白

 

讀者:蔡依橙

 

 

COVER 1

 

 

童年時期的平行時空

 

我 1978 年生。出生後到 12 歲,台灣社會發生了以下事情:1978 台美斷交,中美建交;1979 美麗島事件;1980 林宅血案;1981 陳文成命案;1984 江南命案;1986 民進黨成立;1987 解嚴;1989 鄭南榕自焚。

 

但住在草屯,在中興新村讀小學的我,這些事,通。通。不。知。道。

 

中興新村,由於其獨特的政治地位與人口組成,這些事情絲毫不提,很是正常。

 

草屯的我們家,從阿公阿嬤祖父祖母都交代,政治不要碰,爸爸媽媽給孩子看國語日報(但其實沒有很好看,所以也沒訂很久),家裡也只訂做生意需要的工商日報,或許,「將孩子與這些新聞隔絕,是保護他們最好的方法。」畢竟,那是一個政治立場不對,就可能會沒命的時代。

 

 

重新認識「中華民國在台灣」

 

上了大學,在台北開始吸收各種知識的我,才發現自己對台灣的過去怎麼那麼無知?對天安門事件「歷史的傷口」很熟悉,但卻不知道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以及白色恐怖的血跡斑斑。對中國各省地理礦產與鐵路都能背誦,但拿出台灣地圖卻畫不出正確的縣市交界。為什麼?

 

所以,從大學開始,我才開始補足自己對台灣過去的認識,修課、聽演講、買書,但知識黑洞太大,史料太多,基礎框架缺乏的狀況下,狼吞虎嚥,吸收不良。

 

 

脈絡清楚,文字親切。

 

「百年追求」,正是給入門者很好的基礎框架。書寫者都受過歷史學或政治學的訓練,但他們不走傳統的論文寫作路線,而用親和且容易消化的文字,將台灣從 1895 到 1996 的故事,訴說一次。有證據、有史料,但也有溫度、有感情。

 

如果您年紀與我相仿,我建議您可以直接讀卷三,因為那正是我們出生年代後,發生的事情。即使重大事件您都多少知道了,本書提供更好的脈絡以及相互影響,讓我們能重新串起這些碎片化的知識,並清楚看見這些零星故事,如何形塑台灣的民主今日。

 

認為台灣民主化是「民主先生」李登輝的功勞嗎?認為「蔣經國」是台灣民主的推手嗎?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駁斥這兩個論述,或許您真的該看看「百年追求」卷三。瞭解自己的知識體系,被過去的政府,創造了一個多麼大的黑洞。

 

 

網友提問

 

盧彥哲主任:「這套書一共有三卷,校長會推薦三冊都不錯,可以一起買嗎?

 

蔡依橙:

「都很不錯,我建議的讀法是反過來:

1. 先瞭解台灣現在的民主怎麼來的,卷三。
2. 再瞭解之前有怎樣肅殺的過去,卷二。
3. 日本比較好嗎?看看日本時代的民主追求。卷一。」

 

 

相關連結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一國一書, 中華民國, 台灣史, 國民黨, 政治, 李登輝, 林義雄, 百年追求, 胡慧玲, 蔣經國, 鄭南榕, 陳文成。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