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的真實樣貌

 

作者:蔡依橙

 

 

00cover

陳建華醫師 @ 新思惟論壇:跨界

 

 

昨天到談判學會與醫勞盟聯合舉辦的活動中演講,內容感謝各位不棄嫌,現場有許多問題來不及回答,在這做點補充。

 

 

我們這代沒有機會?

 

下午,與幾位老朋友聚會,剛好都是新思惟大活動的講者,包括:陳建華醫師陳建行醫師陳志誠醫師。閒聊之間提到一位傑出前輩,在十多年前作了一個正確的決定,壓上身家並大量貸款,開始做醫院業務外包經營,就此起家,時至今日,生活無虞。

 

剛好呼應昨日活動,內部社團討論的外包經營主題,於是我嘆了口氣說:

 

「這種機會,現在已經沒有了。」

 

建華不愧是渾身創業魂的經濟學人,立刻回答:

 

「不,每個時代,都有屬於他的機會。」

 

整個下午,我持續思考這句話,深感認同。

 

但為什麼我們總認為自己的時代缺乏機會呢?

 

思考過建華的故事建行的故事志誠的故事自己的故事後,我發現,那是因為「機會」是事後看才很像機會,「機會」小時候,其實長得並不好看,機會的幼蟲型態,我們叫他「屎缺」。

 

也就是說:「機會,不是以可預期成功的樣貌出現,而往往是以(其實具有高價值的)屎缺出現。」

 

 

機會的真實樣貌:屎缺中的價值

 

例如:我們在國際上,其中一個頂尖特色是「先天性心臟病」,每個人都說我把握住了機會,但其實開始時,因為新生兒掃描太難克服,給付也沒比較高,跟 10 秒能完成檢查、5 分鐘能完成判讀的 chest CT 價格一樣,卻得搞定輻射劑量、注射速度、掃描條件、嬰兒鎮靜。為了 10 秒的掃描,準備至少半小時,重組判讀甚至需要 5 小時(後來比較熟練了才降到 30 分鐘),當初看來不是機會,而是道道地地的屎缺。

 

這個「機會」是全世界都 miss 掉的,因為他長得太像「屎缺」了。技術上來說,我們做的事情,美國、歐洲、日本大量的 4 切、16 切、32 切機器都可以做,但直到我們晚了世界幾年,拿到一台 40 切電腦斷層時,才真的有人做。

 

因為我們看到這個檢查對新生兒的意義、對家屬的意義、對臨床醫師的意義,所以即使看來是賠錢貨,我們一樣砸下大量時間研究、突破困境,然後走向國際屢屢獲邀演講,甚至擔任國際學會顧問

 

我的第一篇學術寫作,是主管找不到人接的中文醫學專欄,沒人接,是屎缺;但在寫作的過程中,真正學到專欄寫作技巧的,是我,對後來寫 review 與活動文案都有很大幫助。

 

第一次在國內學會口頭報告,是我自願掉進屎缺,報告的也不是很好,砲聲隆隆,但也開啟了我日後的簡報與演講之路。今天能有新思惟國際,其實每個小班工作坊,不管是研究、簡報、演講、品牌,都是我走過無數屎缺之後,萃取出來的價值,才有今天。

 

「這種機會,現在已經沒有了。」

「不,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機會。」

 

問題不是「有沒有機會」,因為即使台灣經濟不再成長,GDP 成長率將歸零,但有地方崩壞,就有某個地方開始冒出新生枝芽。問題是「機會永遠在,但你看不看得到?」還是,當成屎缺, pass 過去。

 

你需要的不是看著崩毀的體系惋惜與抱怨,而該認清「醫療是剛需」,這裡少掉的,會用什麼形式轉移,會變形成什麼,然後提前找到他,在時代來臨前成為高手,成為「風口上的一頭好豬」。

 

 

抓住你的風口 新思惟近期課程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屎缺, 新思惟, 機會, 演講, 聚會, 蔡依橙, 陳建華, 陳建行, 陳志誠。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機會」的真實樣貌 有 2 則回應

  1. I-Chen Tsai 說道:

    資深新思惟之友彥妤,聽過建華醫師演講後,如何有效改善家人健康,留言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ichentsai.md/posts/879612582108275?comment_id=879648635438003&comment_tracking=%7B%22tn%22%3A%22R0%22%7D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