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關於蔡依橙
彙整
近期文章
- ChatGPT 怎麼幫你寫論文?最新趨勢介紹
- 臨床論文退稿主因:Data-Driven Writing
- ChatGPT 和 Perplexity 該用哪個?寫研究論文的話。
- 選對時間點,讓統合分析更有說服力!
- AI 持續在進化,使用者也要跟著進化!
- Preliminary study 投稿一直被退?你可能忽略了這三個關鍵!
- PGY 沒老師、沒資源,要怎麼在學術界活下來?
- 問:整理了一篇論文,高分期刊都退稿,說我的研究新穎性足夠,但個案數太少。該往低分期刊投嗎?會不會沒人看見,沒辦法發揮影響力?
- Lancet 讀者投書爭議有感 / 用 AI 該注意的事
- 問:新增 subgroup 分析與找到遺漏資料,有機會發表 updated meta-analysis 嗎?
2015 / 12 / 25
從根源處減少犯錯的重要技術:符合直覺的工作環境設計
作者:蔡依橙
請先閱讀下面這段影片,以及文章中那張頒獎人手上的得獎名單。
之前看過這段搞錯第一名的影片,印象最深刻的是攝影師的運鏡,他很巧妙的避開了被拿走后冠者的鏡頭,讓亞軍有時間平復,留下美好一面。
影片中,頒獎者把全部的責任歸到自己身上,扛了起來。
但這篇文章,仔細的分析了為什麼他會看錯,一張圖說明了一切:「莫名其妙的設計。」如果當初直接由上而下,寫:
那就沒有問題。但圖中的那種奇怪設計,任誰都會搞錯。
這種錯誤很容易犯,我們在團隊內部,連「資料夾命名」與「檔案命名」都很講究,就是為了避免忙中有錯,並持續建立直覺。例如,以下資料夾,我們是不會就這樣命名的:
因為你這樣命,閱讀順序與時間順序(直覺)相反,如果體力不濟、趕時間,總會忙中有錯,不小心把一週當兩週、把課後當課前。正確的命名方法是:
曾經與我們合作過的講師,應該都知道我們在細節上非常注重,包括網站、心得、課程檔案、回饋問卷等,都是這麼做的,才能在連續開課時,大量團隊成員協作,仍能將錯誤減到最少。
這是醫療給我的基本訓練,一個下午作 5 台 intervention,速度快,要求又精準。有經驗的 operator 就知道,連針筒擺放的位子、多大的針筒抽什麼藥,都要有自己的一套規矩,否則忙中有錯,拿錯隻打錯藥,就是患者一生的遺憾。
這些都是做事的基本態度,我很慶幸自己接受過台灣最嚴格的壓力訓練體系之一: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