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act factor 業務被出售後,學術評價怎麼走?

 

作者:蔡依橙

 

 

 

 

最近的當紅新聞,impact factor 發行機構 Thomson Reuters,把相關的知識服務打包,以 35.5 億美元的價格,賣給 Onex Corp 和霸菱亞洲投資(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

 

Onex 是總部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私募投資公司,霸菱亞洲投資則在中國香港,從事基金投資與管理。

 

這件事情之後,大家都很有興趣,學術評價的未來,將會怎麼走。根據目前的風向,趨勢看來是這樣的:

 

  • 近幾年的趨勢是,由於各種莫名其妙期刊的濫用,以及亞洲升等的過份強調,導致 impact factor 開始產生「顯著」負面觀感,像 American Society of Microbiology,甚至公開聲明,將不再於自家期刊網站上公開 impact factor 資訊。這點趨勢 Thomson Reuters 應該是很清楚,所以趁價格漂亮,快點全給賣了。
  • 至於 Onex 與霸菱之所以買,應該是看上目前中國與亞洲國家還是很重視 impact factor,想趁最後這幾年,作業務重整與打包,為之增值後轉售。只是他們到底打算怎麼做,而這點為什麼 Thomson Reuters 不能自己做,目前資訊有限。
  • 長期來說,impact factor 獨霸武林的狀態,隨著中國與亞洲逐漸成熟,以及許多替代指標虎視眈眈,衰落是必然,只是或許還有幾年好光景。
  • Impact factor 之後的世界,將會群雄並起,包括:期刊評價系統、文章評價系統、作者評價系統,三個方向。
  • 期刊評價系統,依然會存在,但不再做為評價「文章」或「作者」的指標,這個誤用,正是目前亞洲國家用 impact factor 決定升等最大的謬誤所在。
  • 期刊評價系統,將由免費提供的開放指標取代,其中最成氣候的,是 Scimago Journal & Country Rank (SJR) 以及 Eigenfactor
  • 文章評價系統,目前最方便使用的,是 Google Scholar,PLOS 系統也全面導入並主打此觀念
  • 作者評價系統,h-index 目前已經逐漸被認可,越來越多學校的升等,會參考 h-index,多數時候,h-index 的確是一個評估研究者「實質影響力」的好指標。

 

目前這方面的訊息仍在迅速增加中,後 impact factor 時代,必定會走向多元價值,變動迅速。我們將繼續追蹤,並在九月《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6》的「Medicine 暴跌的徵兆、原因與啟示」演講中,與各位做進一步整理與分享,並為您剛起步的學術之路,提供實用且長久的建議。

 

各路演講均相當精彩,讓剛起步或已有成績的你,都能直接認識最新趨勢。歡迎參加!

 

 

《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6》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eigenfactor, google scholar, h-index, impact factor, journal, ranking, reuters, scimago, thomson, 分數, 湯森路透, 計算。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