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年輕主治醫師的財務規劃建議

 

作者:蔡依橙

 

 

36333069 - male hand putting coin stack growing graph with sunlight

 

 

連續幾位新思惟校友,問我有關財務方面的問題,雖然每個人的狀況、專科不同,但有些共同的核心架構,我發現多數人都沒想過,根據過去讀的財務實證與人類決策認知的書,做以下整理。

 

思考財務時,有/無小孩,是最大的分類差異。沒小孩,包括單身、伴侶狀態,不過因為校友中,沒小孩族群,單身為大宗,所以我就以「單身」來做分類標題。

 

 

單身(伴侶狀態)

 

單身的主治醫師,財務方面基本沒什麼問題。因為要養活一個或兩個大人(如果你有伴侶的話),並不是太難的事,若擁有看書、看戲、旅遊、樂器等興趣,只要不是太大筆的花費,大概都能負擔,而且還能持續存錢。

 

所以,單身的財務規劃,最關鍵的,是把自己的頭腦練好、慾望管理好,避免老的時候遇到剝皮妹或小狼狗,避免詐騙或奇怪的投資。

 

現金稍多時,分散幾個帳戶放,或強迫自己把 2 年之內用不到的錢,鎖長期定存,因為一個戶頭現金多了,容易覺得「唉呀我也有點小錢啦」,然後就亂花。

 

醫師這個行業,風險高,壓力大,意外要預防。所以醫療責任險一定要保,尤其可以賠和解的應優先考慮,畢竟進到正式法律體系,變數太多,且對心神與熱情消耗太大。

 

不要把所有的錢放在自己名下,萬一被告,又不幸判決需賠償鉅款,這很恐怖。你必須在遇到訴訟前做適當的「資產規劃」(也就是被告了之後叫做找人頭惡意脫產的那種事),把錢放在可以信任的人那邊。

 

單身的朋友,每個人的狀況不同,你要請誰幫你保管一部分資產,找爸爸、媽媽、兄弟姊妹、伴侶的都有,但一定要想清楚,這個人是在你有難時,會把錢還給你的人,而非私吞。曾經共患難的,當然比只有共享樂過的,來得可信。

 

我們都是為患者好、為患者在打拼,但這個世界並不完美,我們必須做好各種不完美狀況的準備。不要以為這是小概率事件,醫責險、資產規劃都不做,你去問問急重症相關科的醫師,蠻容易問到全科每個 VS 身上都有幾條在告的。

 

海外投資最近很夯,但務必先研究,「萬一你瞬間意外死掉」,如:心肌梗塞、腦動脈瘤破裂、交通事故、飛機意外等,你的受益人有沒有足夠的英文能力拿回這筆錢。預簽表格是不行的,除了本身違法之外,這種帳戶清空式的資產搬移,有很大機會海外券商會電話確認。人都死了你怎麼接電話?

 

 

有小孩要養

 

做大量自費的校友,多數對自己的資產都已經有了規劃,畢竟自費市場起落明顯,花無百日紅,危機意識出現得早,資產與發展的思考,通常很完整。

 

純作健保的朋友,因為健保雖然差,但相對穩定。花無紅,但總還是朵花。所以要趁早開始思考,我大概可以做幾年(不同科別差異甚大),每年可以存多少錢?然後規劃希望的生活水平與退休儲備。

 

規劃方法是,實際去估生活費、學費、教育費,用「一年」為期,去看看到底一整年下來,扣掉所有開支與稅金,實際存了多少「現金」。

 

如果存下來的額度不多,那就慘了,這表示萬一哪天你失去工作(死亡、生病、意外、中年危機等),家人將沒有收入可以活下去。

 

一般來說比較理想的狀況,是你做一年,存下來的錢可以至少讓你全家再活一年,而且生活品質不變,小孩也不用轉學。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等體力下滑後,晚景堪慮。

 

這個標準似乎有點高,但我算給你聽,其實並不過份。現在台灣人平均餘命約 80。你 30 歲開始當主治醫師,做 30 年退休,存下來的錢,夠當時 60 歲的你,活到 80,還有約 10 年的現金,足夠應付你不小心活到 90 歲的需要, 足夠應付一切自己或家人的臨時財務意外。

 

如果做一年,存不到一年現金,怎麼辦?兩個作法,節流與開源。

 

節流方面:房子不用住太好,足夠即可;車子不用買太好,安全即可。大樓社區有點貴,就住公寓,進口車養得辛苦,就買國產,稍微評估,國產車還是有很安全的。小孩念私校有點辛苦,就改念公立,還多了些錢可以陪孩子旅遊,讓他參加各種夏令營,也不錯。興趣從昂貴的音響、改車,轉換為能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閱讀、寫作等。

 

開源方面:投資自己,讓自己在專業上成為 99 百分位的好手,用研究、演講、簡報、個人品牌等技能,讓自己的能力被更多人清楚看到,增加連結、增加視野、增加 negotiate 自己薪資的本錢。從提供 service,改為提供 solution,真正解決患者或合作對象的問題。

 

如果在研究、演講、簡報、個人品牌方面需要幫助,歡迎參考我們的課程。比起投資失利或一根跌停板來說,投資自己真的便宜很多,而且絕不蝕本。歡迎訂閱最新消息,或參考近期課程

 

 

關於投資

 

以上的分享都還沒提到投資,因為事實上,多數人的投資只會讓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變少,而不是變多。更糟糕的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不世出的投資天才,另一個巴菲特,但以實際成效來看的話,實在沒有很好。

 

所以,到底該投資什麼,誠如綠角所說的,「站到鏡子前,你就會看見。

 

 

延伸閱讀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主治, 健保, 單身, 小孩, 投資, 自己, 自費, 規劃, 財務, 退休, 醫師, 預測。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