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小孩】孩子沈迷於寶可夢(Pokémon GO),怎麼辦?

 

作者:蔡依橙

 

 

 

 

你的孩子也一樣嗎?

 

孩子逐漸長大,小四的女兒和幼稚園大班的兒子,這幾年依序迷上 LINE Rangers、妖怪手錶、Pokémon GO,跟多數孩子一樣,對這些線上遊戲和卡通,著迷到了「狂熱」的程度。

 

一開始,我也感到不安,曾想過應該限制並壓抑,但因為自己是做「教學」的,過去也念了一些書,做過一些思考,深刻理解到,這種原初的「熱情」,正是亞洲教育最缺乏,也最夢寐以求的「動機」,或許,我們該做的不是限制和壓抑,而是保留與引導。

 

以下,分享這半年來,我用 Pokémon GO 所做的教學安排,希望協助更多的家長,讓自己的孩子學得更好,也有更好的親子關係。

 

內容超過 5000 字,並附上非常多的學習資源連結,您可以先分享到自己的 Facebook,或儲存連結,之後有空再回來看。

 

 

眼睛健康與交通安全

 

 

 

 

為了避免抓寶常見的「近視」與「交通事故」等危險,我的綜合作法如下:

 

  • 把家中的平板給小孩用。平板的背面貼上指環,讓手小的孩子也能輕鬆抓握,避免滑落。
  • 因為平板面積大,所以離眼睛距離會比手機遠,避免近視加劇。
  • 全家出門抓寶時,我負責用手機供應熱點,給兩個小孩的平板使用。
  • 我負責抓住兩個小孩的領子,避免跌倒與交通事故。老婆則負責看 sightings 與時好時壞的寶可夢地圖,擔任資訊官,讓抓寶更有效率 XDD (對,我沒什麼玩,所以全家只有我的等級還在 10,他們都已經 23 以上了…..Orz)

 

這方法還不錯,全家一起出去吃飯,讓走路的過程多點樂趣,大人運動一下,小孩也知道我們是在意且愛他們的。

 

而且,因為老平板電池已經衰退,Pokémon GO 又耗電,連續抓,最多也 90 分鐘而已,行動電源充平板完全不夠力,毫無懸念,迅速關機,保護眼睛,打道回府 XD

 

 

學習自律

 

一般日的晚上,時間有限,沒辦法抓寶,每天我們還是給孩子 30 分鐘的自由電玩時間。有經驗的父母都知道,開始玩都沒有爭議,結束就哭哭啼啼。回想我們自己沈迷電動玩具的時候,根本不會去看時間,往往想玩半小時,抬頭一看,一個小時都過了。

 

所以,我們要有獨立客觀的「第三方」來扮黑臉。

 

 

 

 

這個角色,IKEA 的四用倒數計時器 KLOCKIS 就很適合,一個才 139。讓小孩「自己」設定 30 分鐘,「自己」開始,時間到鈴聲響起時,因為這是他「自己」設定的,停止遊戲也會比較甘願。

 

KLOCKIS 真的很好用,我家總共有 4 個,另外 3 個分別用在:

 

  • 小孩吃飯,規定 30 分鐘要吃完,自己設定、自己開始倒數,看著時間,就知道速度快還是慢。這對吃飯超慢的小朋友很有效!
  • 小孩每天讀書 60 分鐘,用倒數計時器,才不會小孩在 50 分鐘左右就開始心猿意馬,深怕自己讀得太專心超過時間。有獨立客觀的提醒,就放手去讀吧!XD
  • 早上醒腦的烏龍茶,浸泡時間 4 分鐘,避免過濃過淡。廚房室溫、時間、倒數計時、設定鬧鐘,都很好用!

 

不要小看計時器由小孩「自己設定」的意義,這是「自我實踐理論的三面向」的第一個:自主性(autonomy)。

 

很多時候,我們跟小孩的爭吵,都來自於「這是你們(爸媽)說的,不是我說的」這個關鍵點上,KLOCKIS 便宜又耐摔,功能又多,給小孩作為最初的「時間自控學習道具」,非常理想。

 

 

學習「規劃自己的時間」

 

元旦三天連假,原本我們也是懶在家,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於是小孩晚起,期末考快到了,也沒讀書,因為沒讀書,所以我們也不給出門抓寶,小孩就自己放著 YouTube 度過閒散時間。

 

小孩當然不開心,因為他們沒抓到寶。大人也不高興,因為孩子沒讀書。

 

第二天晚上,我就跟小孩分析:「你看,因為沒有規劃的關係,該做的事情沒做,讀書沒有效率,而玩耍的內容,也不是你們最想要的。所以,學著做規劃吧。」

 

於是,小學四年級的女兒,在媽媽爸爸的協助下,規劃了 1/2(一)的時間表,預計唸書 5 個小時,換來晚上的長時間 Pokémon GO 抓寶行程。

 

 

 

 

睡覺前,她晚上「自己」拿著熟悉的 KLOCKIS,設定早上 9:30 起床,還真照著自己規劃的時間表走,寫了 5 個小時他最害怕的困難數學應用題。當然,我們也信守承諾,帶他們去市府前廣場,抓了不少小火龍回家。

 

 

 

 

在這個時間表,你可以看到她給自己規劃的晚上遊玩行程,非常「充實」,要抓寶也要打羽球也要看 YouTube,但我們都尊重她的決定,所以在抓寶抓到快超過時間時,我問:「你要回家看 YouTube 了嗎?」她想了想,「自己」決定要繼續抓 Pokémon,放棄打羽球,回家後再用剩下時間看一下 YouTube 就好。(其實他忘了規劃晚餐時間,所以行程上有點被吃掉了 XD)

 

睡覺前,小孩沒有任何遺憾,最想玩的也玩到了,也第一次嚐到「自己規劃時間」的威力:同樣是 24 小時,前一天很廢,什麼都沒完成,後一天卻完成了大量自己認為最難的應用題,也玩到了最想玩的網路遊戲。

 

「你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讓人生過得有意義,也過成你最想要的樣子。」睡前,我跟孩子們這麼說。

 

 

孩子心目中的搖滾巨星

 

 

 

 

因為喜歡寶可夢,所以孩子們也喜歡拍寶可夢主題相關的 YouTuber,如:謙桑the劉沛。每次提到這兩位,臉上都帶著笑容,聲音充滿歡喜,只差沒有尖叫了 XD

 

這就跟我這世代的人迷孫燕姿一樣,你真要理性的去分析,會發現燕姿也不是最美、最會唱歌、音色最好、最有才華的那個,但我們願意長年的支持她,是因為她的歌代表了我們這個世代,那個在超穩定社會中,想要活得瀟灑活得自在活出自己的精神。所以我們無怨無悔的買 CD、聽演唱會,去認可那個我們心中想要變成的模樣。

 

孩子們,看著謙桑到日本抓寶可夢、看著劉沛到美國抓寶可夢,也是這樣的心情。與其恥笑他們、禁止他們,不如引導他們。

 

所以,我跟孩子約定好,有空閒時間,可以放喜歡的 YouTube 到電視上看。(你可以用 Apple TV 或 Chromecast 很容易的做到這件事,因為距離遠,孩子就比較不會近視,因為在客廳,萬一他們轉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家長也好介入。)

 

「但在看你們喜歡的影片之前,要先看一個教育性質的,然後才可以自由看。」教育型頻道,我挑了三個給他們選:TED-Ed阿滴英文台灣吧

 

 

看教育影片,不能全部看完才一次問。因為小孩的基礎知識不夠,你要看一段,隨時暫停,然後問他們「這一段在說什麼啊」,瞭解他們的吸收程度,並一邊做補充。這樣的教學,往往 10 分鐘的影片可能要看 20 分鐘以上,但孩子配合度很好,一來是其實孩子也熱愛互動與學習,二來,後面有美好的自由等著他們 XD

 

之後,讓他們任選謙桑、the劉沛的寶可夢影片來看,也是觀察小孩的好時機。

 

像是謙桑有一集說,他一個影片不能上,心情不好,你可以跟小孩互動,觀察到底他們是同理謙桑、蠻不在乎、還是想知道真相?藉此也能更認識自己的小孩。

 

劉沛有一集到舊金山找他在 LinkedIn 工作的朋友,裡頭有很多免費設施與食物,小孩羨慕的說「好好喔」,我就順勢推:「那你們要有很強的成績或特殊才能,才有機會在這樣的好地方工作喔!」(反正推一下免錢,萬一他們真的記得,受用一輩子,完全經濟獨立,我們老了才能享清福 XD)

 

看這些抓寶可夢的 YouTuber 影片,很適合跟小孩說明,一個成功的 YouTuber,需要做出多少努力?

 

「你看喔,謙桑要帶著行動電源、充電線、一手拿三軸穩定器,單手拿手機還能打出準確的旋轉球,影片中還要找主題請大家留言,之後一個人自己完成影片編輯、發佈與互動。」

 

讓他們開始理解,有趣的影片或遊戲,背後是非常多嚴肅工作才能完成的。

 

 

英文字根

 

皮卡丘的卡通裡頭,每一隻寶可夢的命名都是有其道理的,剛好 Pokémon GO 也是純英文介面,小孩幾乎都知道這些精靈的英文。阿滴英文作了很好的整理,建議爸媽可以讀一讀,然後跟小孩分享。

 

 

像是卡比獸的英文 Snorlax,其實就是 snore 打呼,以及 relax 放鬆的意思。看看卡比獸的外型,是不是正如此呢?

 

 

 

 

好的藝術作品,會在影像、命名、故事情節中做多層次的呼應。寶可夢的確是個可以細細品味的好作品,做為孩子的遊戲兼藝術啟蒙,是相當不錯的。

 

 

做簡報

 

這是一個「整合並呈現自己的思考」很重要的年代。而「簡報」與「部落格」,正是兩個關鍵技能。

 

在 LINE Rangers 與妖怪手錶時期,為了避免小孩長時間收看 YouTube,習慣「被動」接收,而失去「主動」找尋資料並整合的能力,所以我們跟孩子說,YouTube 看幾集後,你們要自己上網找資料,而且要做簡報整理起來。

 

 

 

 

剛開始,先是我快速做幾張給他們看,讓他們覺得羨慕,想要作自己的,然後再引導他們使用 Google 搜尋找素材、打字,以及使用簡報軟體。

 

 

初期先讓他們習慣介面,願意用這樣的工具去呈現他們的思考,甚至會出題目印出來給別的小朋友寫。日後,逐漸再往美感領域要求。

 

(工商服務:想做出有美感的簡報,吸引自己的孩子,並用身教帶領孩子熟悉數位科技嗎?想參考超過 600 位專業人士推薦的簡報課程嗎?由此去。)

 

 

部落格

 

網路時代,我們做大人的,用鍵盤打字遠多於手寫,用網路工具溝通與發表意見,遠多於用嘴,讓孩子開始使用數位工具,整合表達自己,很重要。

 

只是,「出嘴巴」叫小孩自己去申請部落格,是沒有用的。孩子起步都需要陪伴跟帶領,一直要到你看到孩子的眼睛發出光芒,動手搶了你的滑鼠去自己做後,大概就能放心了 XD

 

所以,我是先申請給他們看,讓他們在網路上選擇喜歡的圖片與顏色,由我幫做好一個部落格後,帶著他們寫一篇,這個過程大概只需要 30 分鐘,他們就有了一個「自己」的部落格,寫著「自己」有興趣的內容。

 

 

 

 

 

事實上,小孩只要有興趣,學什麼都很快。像上圖,大班的兒子,不喜歡按鍵盤,所以就叫出螢幕上的虛擬鍵盤,然後用滑鼠去點 XD

 

漸漸的,熟悉注音輸入、習慣使用鍵盤滑鼠、學會抓圖、配文字,後面幾天就自己動起來了。晚上不用催,都會主動相約去寫部落格。因為主題是他們自己選的,也是自己喜歡的,動機強大。

 

這過程中,他們將學會截圖、攝影、拍影片,並將這些資料藉由雲端傳輸,重新編輯、整理、策展後,做整合性的呈現。

 

 

下個階段,預計用他們很引以為豪的原創影片與照片,開始教智慧財產權與相關的法律概念。

 

(工商服務:身為專業人士的爸爸媽媽,若對部落格與簡報相關技能有興趣,歡迎參考最多專業人士肯定的新思惟課程,由此去。)

 

 

數位學習歷程

 

藉由這樣的引導與訓練,順著孩子對卡通與遊戲的熱愛,讓他們學會使用手上的各種數位工具,並整合呈現自己的想法。這正是「數位學習歷程」的核心精髓。

 

  • 證明你學了什麼,並抓取最具說服力的證明。
  • 分享你學習後的反思與想法。
  • 用你所學到的技術,真的做出點東西,並有效的呈現。

 

 

騎象人:教學設計的核心概念

 

以上的所有教學手法,都是從「一個」核心概念延伸來的,懂了的話,日後您遇到各種狀況,也能自行思考,並想出對應的方式。

 

這個核心,就是 Jonathon Haidt 在心理學領域提出的「騎象人」概念。

 

他的意思是,人沒有想像中的理性。「人」就像是「騎象人與大象」的組合。大象,是情感的、自發的、不理性的;騎象人雖然理性且看起來好像有控制力,但事實上非常渺小。有時候,騎象人可以順利的控制大象,引導到理性認為正確的路上。但更多時候,當大象與騎象人意見不同時,大象會去他想去的地方,騎象人則只能被迫依循,甚至還得幫想出個理由,說明為什麼大象這麼走。理性,常常是被迫或甚至不自覺地,替各種「不理性」原因在服務。

 

這概念是真的,環顧身邊,俯拾皆是。像是性別多元議題就很明顯,許多人在情感上,早就決定自己是「贊成」或「反對」多元成家(大象決定他要往那邊走),然後再去找相關的論述來支持(騎象人只好想辦法找理由自圓其說)。也因此,你常會看到許多邏輯上根本不正確的論述,但說的人卻認為自己非常理性……

 

在兒童教育上也一樣。你的孩子,就是個「小象與小騎象人」,而且他的小騎象人,理性甚至還沒有發育完成。當孩子說喜歡寶可夢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喜歡了,而且義無反顧的前進。

 

你可以鞭打小象、禁止小象、禁錮小象,但這對「小騎象人與小象」的成長,完全沒有幫助,而且會讓小象失去熱情、動機,會讓騎象人「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我們該做的,是觀察小象走向那邊,然後給他們引導,設置適當的學習台階,在熱情驅動下,讓他們學會在這個時代應該擁有的各種技能,讓小騎象人開始懂得駕馭自己的小象,讓小象與他的小小騎象人,擁有溝通與互動的能力。

 

以上,是一組新手父母,在帶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所體會的一些心得與實踐,與您分享。

 

 

延伸閱讀

 

 

 

素養教育工作坊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pokemon, pokemon go, 寶可夢, 影片, 抓寶, 沈迷, 簡報, 精靈, 網路, 遊戲, 部落格。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怎麼教小孩】孩子沈迷於寶可夢(Pokémon GO),怎麼辦? 有 1 則回應

  1. Albert Hsu 說道:

    受益良多,感謝校長的分享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