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的意義,不是當下能懂的。

 

作者:蔡依橙(南投縣光華國小 1990 年畢業生。為迎接南投縣光華國小 60 週年,本文已投稿至校慶專刊,希望能幫母校的大日子,熱鬧一下。經張校長同意後,提前於部落格刊出。如果您也是光華校友,8 月底前都持續徵照片與文章,歡迎前往上傳投稿!)

 

 

 

 

有些事的意義,不是當下能懂的。

 

 

30 年同學會:老師、同學、教室

 

2016 年 7 月,在熱心班長與老師的籌劃下,舉辦了一次回國小母校的同學會。30 年前的張振肇「老師」,經過在教育體系內多次的升遷,恰好回到光華國小擔任「校長」。因為這種老師同學又回到同一個學校的聚會太難得,張校長還特別規劃了一系列的「回憶行程」。

 

先和早到的同學,在校長室寒暄,接著全員轉往會議室,才發現張校長還找出當年全班同學的合照並放大,準備給每個人簽名留念。同學們各自簡短分享 30 年的發展與現況後,再進到陪伴我們多年的教室,回憶當年。全體合照之後,前往餐廳聚餐。

 

當時只覺得新鮮好玩,經過將近一年的發酵,我才漸漸理解這整件事情的意義。

 

 

 

 

教育的深遠影響

 

教育的每個環節,都會造成深刻的影響,只是不見得那麼容易察覺。

 

在光華國小,教過我的老師很多,包括陳彩霞老師、蔡炳坤老師(後曾任台中一中、建國中學校長)、張如柏老師、李淑芳老師、蔡國宏老師、張振肇老師等。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特色,也都相當傑出。

 

就以張振肇校長來說,在國小教學期間,他會觀察每一個小孩的特色,根據他的性格,取個有趣但不欺負人的綽號,大家覺得好玩,同學也不排斥,往往就成為同學彼此間的稱呼,師生關係也拉近許多。

 

 

 

 

接著,對於功課表現比較跟不上的同學,他會給予關心與協助,有天分又肯努力的孩子,則會更推他一把。我就是這樣,從鄉下草屯,被推到都會台中去考資優班的,幸運地還真考進居仁就讀,才發現原來只要用心準備、勇敢挑戰,在更大的世界,我們都有機會!

 

也因此,後來我又繼續挑戰國二考高中聯考、台中一中資優班甄試,並到繁華的台北城,就讀陽明大學醫學系。在擔任放射科醫師的過程,也直接參與國際學會,因學術上的成績,獲邀領導制訂亞洲指引。

 

 

國小時沒看懂的事

 

國小時看不懂,以為張老師就是單純的鼓勵孩子,只是不解為什麼他好像永遠那麼從容,教學那麼有效。30 年後的我,用出社會工作過的眼光,再回頭看,才發現秘密就在他籌備同學會的過程中。

 

 

 

 

原來,張校長在同學會開始之前,完成了許多思考與準備,確保這半天的成功。

 

根據參與者設定目標:回娘家的校友們關心什麼?關心同學與老師們後來過得如何。所以安排座談,並一一發言。校友會想看到什麼?會想看看過去的教室,所以安排參訪行程。會想看看過去的合照,所以找出照片並放大。

 

根據目標設定流程:集合要在哪裡呢?就用正式接待外賓的校長室好了,人少的時候坐得下,輕鬆自在也好聊,人漸漸多的時候,剛好也可以轉去會議室。會議室要擺什麼呢?這些孩子都離開家鄉去發展,親自排隊買些南投名產給他們吃吧!時間怎麼控制呢?設定一下自我介紹的長度,保留參訪教室與合照的時間,行程順利不要趕,才能做完該做的事,並留下美好回憶。

 

根據流程整合資源:難得的同學會,會有很多新的火花跟交流,大家專心聊,如果有人協助攝影跟環境準備,就再好不過了!於是校長也找了一個光華校友,也是光華老師,一起幫忙準備照片、食物和飲料,並在當天負責攝影。

 

小學沒感覺,創業後回頭看,才發現張校長真正厲害的,是思考與籌備,活動流暢不是憑空而來的。因為善用系統的力量,不用個人聲嘶力竭,不用磨耗少數個人的熱情,每一個人都從中有所收穫,每一個人也都付出一點點,構成可持續運作的體系。

 

如果一個「半天」的小學同學會,都是這樣在思考,更何況是長達數年的師生經營與課程教學!

 

 

 

 

身教影響如此深遠

 

回想自己,這樣的做事態度,也是我在擔任醫師與主管時的做事心法,更是「新思惟國際」做教育創業的特色。我們根據每個學員的需要作教學流程設計,再根據教學流程規劃所需要的資源。從思考、規劃到執行,以精準的專案管理方式推進,讓一切實現,而且不磨耗熱情,成為可持續的體系。

 

生命中許多最初的典範,帶來的影響並不那麼顯而易見,因為那是身教、潛移默化,改變你看事情的態度、改變你重視的價值,本以為後續的成長跟國小的經歷沒關係,但事實上,方向早已被默默設定了。

 

這些事,小學生不可能懂的,是經過 30 年,實際回到當年的教室、看到當年的老師、看到當年的照片,「再」經過將近一年的思考,才逐漸連接起來。

 

 

一份班刊的意義

 

 

 

 

叮噹園地,是李淑芳老師指導全班同學合作的班級刊物,一份小朋友剪剪貼貼的小張報紙,影印發行給全班同學與家長。小時候不認為有什麼,總覺得這種東西,每個人自己畫一張就行。拼湊所有同學的內容,不管在文字或內容上,都感覺很不整齊。

 

後來才發現,老師引導的這個過程,實際讓每一個小朋友體會一群人「合作」的意義。即使內容不整齊,但他多元,因為多元,才有更多參與感,也能吸引更廣的讀者:全班同學,與全班同學的爸爸媽媽!

 

同時也讓我們用雙手體會,打造一份出版品並不難,只要去規劃、分工、分配內容責任區,就能完成。

 

所以後來的 30 年中,我跟刊物一直脫不開關係:高中辦營隊,製作每日活動報;大學寫部落格,持續至今;出社會後,擔任《中榮醫訊》的執行編輯,負責一家醫學中心刊物的策劃與實現;專業有成後,出了兩本書:《醫療視窗:心血管電腦斷層專刊》、《心血管電腦斷層:實例與討論》;新思惟國際的每個工作坊,課程手冊與互動實作指示,也努力做到實用且精美。

 

回溯一切的源頭,就是《叮噹園地》。

 

雖然以現在的標準回頭看,我的稿件其實頗差,拖累大家,是最爛也最令人看不懂的奇怪漫畫!(我不會告訴你是最左邊那幅的) 我想當年的李淑芳老師,看了應該也是搖頭,但還好老師選擇刊登,而非退稿,才能讓我繼續自我感覺良好,也才有之後在寫作與出版品上如此用心的我。

 

 

 

 

有些事的意義,我們現在才懂。

 

有些事的意義,不是當下能懂的。需要時間、需要環境、需要對的人。

 

謝謝當年的張老師、今天的張校長,溫暖的規劃了一個光華同學會,讓我們重新連結今天與 30 年前的故事,重新回到教室,思考人生不同時間點之間的意義,看到全新的層次。

 

謝謝各位老師!謝謝你們沒有放棄這些彆扭、怪異、暴躁的小屁孩,謝謝你們即使不知道 30 年後會怎樣,卻仍願意全心指導我們!謝謝!(鞠躬)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光華國小, 刊物, 劉凱文, 叮噹園地, 小學, 張振肇, 指導, 教育, 李淑芳, 蔡依橙, 蔡樹枝, 蔡炳坤, 資優班, 身教。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有些事的意義,不是當下能懂的。 有 1 則回應

  1. HugoCat 說道:

    教育,真的不是只看學生考到什麼學校,而是對學生的影響。

    能遇到好老師,真好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