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教室的未來大學》:自學這件事,怎麼考慮?

 

讀者:蔡依橙

 

 

 

 

一位 1991 年出生的年輕人 Dale J. Stephens,在小學五年級時決定自學,而且是他自己決定的,父母雖不樂意,但出於尊重與愛,還是支持。事實證明,Dale 是一個自律能力不錯,且能自行決定學習主題、持續前進,並有效融入社會的例子。

 

後來的日子,他也拿到同等學力,並進入大學回到體系,不過,念了不到一年,就又覺得不符合自己的預期與學習節奏,於是再次從大學離開。

 

這本書,是他在 22 歲時出版的作品,介紹他對自學的想法、核心觀念,以及各種實用技巧,供想往自學之路的孩子與家長參考。在 Goodreads 上得到 3.81 分

 

22 歲,正好是一般大學生畢業的年紀(如果順利的話),閱讀的時候,我們都可以想想:「我大學畢業的時候知道這些事情,寫得出這樣的書嗎?」

 

 

書,到底好不好?

 

如果你以一個 22 歲作者的角度來看這書,實在是非常好,甚至給到 4.0 分以上都可以。因為他非常清楚的把這個時代你該如何學習,甚至該如何嶄露頭角、找到工作、養活自己,全都說了。條理清晰且建議明確。

 

但如果你是以批判閱讀的角度來念,會因本書的論述過於直線且缺乏紮實論證,感到困擾。這本畢竟不是《階級世代》,你沒辦法在裡頭看到嚴謹的學術邏輯,只有一個年輕人成功自學的個案,以及概念上「大致」「可能」是對的建議。

 

這正是教育令人苦惱的地方,你自己的成長或你孩子的成長,分分秒秒的在前進,教育的實證研究是有,但趕不上時代的劇烈變化。

 

就像「小孩到底早使用 3C 產品好還是晚使用 3C 產品好」,根本沒有實證,因為手機上網普及全世界,至今也不過 5 年而已,這 5 年,每年世界都在劇烈變化。

 

於是,我們只能自行閱讀大量的書籍,根據自己的認知去做 narrative review(更客觀的 systemic review 跟 meta-analysis 沒辦法),並儘速作個決定,追蹤成果,再做修正。(啊這就評鑑的 PDCA: Plan-do-check-action)

 

以我來說,個人認為數位產品的使用最好從幼兒園開始,讓孩子的大腦,進早適應與機器和人工智慧協作(就像學英語一樣,早期適應會事半功倍),但必須保持距離,並嚴格監測近視度數、積極控制。

 

但你說,我這樣就一定對嗎?當然不一定。你也可以認為小孩子就是該多讀書、多寫字、多念經,少碰 3C 產品、人工智慧,維持人的主體性,不要被數位科技奴役。

 

這世界那麼多元,教育流派甚多,每個小孩與家庭也不同,大家都有可能是對的,也都有可能是錯的。

 

但無論如何,你依然必須做決定。

 

 

所以怎麼辦呢?

 

我個人認為,兩個辦法:一個是尋找社經地位類似、價值觀念相同社群中的聰明人,看他們怎麼思考這些問題,怎麼解決;另一個,則是鍛鍊自己後設認知(meta-recognition)的能力,穿透表象,看透本質,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方能走向正確道路。

 

前者,正是我之所以大量閱讀的原因,我所選、所喜歡的書,都與一般的溫情教養個案觀察不同,可能因為過去的研究訓練,我偏好更有反省力、更學術一些、更體認到困境,但依然盡力去做出好決定的作者。像是我們之前讀過的《階級世代》《恆毅力》《窮忙》等。

 

後者,則正是我接下來要說的。後設認知,會是許多棘手問題的答案。包括:我們家小孩是否適合自學?我們家小孩是念私校好還是念公立學校好?我們家小孩要不要拼了命把他推上名校?

 

 

用「後設認知」評估是否適合自學?

 

本書的作者,就是一個很有後設認知能力的人。概念上,就像是你能超脫肉身,從更高的角度看,回顧每天的自己:

 

  • 蔡依橙是不是太懶惰呢?是不是該早起呢?怎麼早起才有用呢?
  • 在教室中,思考蔡依橙需要這個能力嗎?需要這個能力,老師教的方式好嗎?我有更好的方式嗎?我在這裡有意義嗎?
  • 思考自己的人生,我到底是誰?我想做什麼?我現在缺什麼能力?我該怎麼補強?

 

有這種「分析現在的自己」的能力的人,就適合自學。除了小孩子有這能力以外,如果主要的教育者(通常是爸媽)有,指導孩子自學,成功率也很高。

 

但如果主要的教育者與孩子本人,都沒有這樣抽離思考的能力,自學最怕缺乏方向,學習混亂且進度趨緩,然後又缺乏同儕與社群的建議,一不小心就虛度了孩子的學習黃金年代。

 

在新思惟社群中,幾位決定自學的,都是父母與孩子,至少有一人具有強大後設認知能力的。

 

有了這樣的基本前提,後續就是資源的確認,尤其是主要教育者的時間與注意力資源、社群的資源,最後才是其實並不如想像中重要的金錢資源。

 

即使最後,因為主要教育者的時間與注意力資源不夠,決定不走自學之路,具有強大後設認知能力的父母,往往也能協助小孩從體系教育中,獲得更高的學習效果,並同時完成各種 soft skills 的鍛鍊。

 

 

書,推薦嗎?

 

如果您的觀念跟我類似,也考慮過是否給小孩自學,或很好奇自學成功的孩子,他有怎樣的特質,這本書當然非常值得你看。

 

即使你最後並不自學,從一個「靠自己的方式學習並在社會上存活得有模有樣」的年輕朋友身上,你也能看到這時代的學習趨勢,協助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教育之外,同時培養更多生存能力。

 

網路上的演講,建議的觀察重點是「這個人的儀態與台風」,但內容部分,都與書本重複,且不夠深入,不如直接讀書,更能深思。

 

 

 

 

相關連結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dale, stephens, ted, tedx, tedxtaipei, 休學, 沒有教室的未來大學, 自學。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