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之外》:人與地(place)的關係

 

讀者:蔡依橙

 

 

 

 

這本 Goodreads 只有 3.47 分,評價的人少,又是旅遊主題,本來在閱讀順序是比較後面的。主要是順著《十二幅地圖看世界史》繼續沿著地圖主題看下來。

 

意外地,開開心心地讀完了。

 

這本書為什麼會低分?因為他講 47 個地方,每個地方又簡單講個故事而已。這些地方,作者雖然有分類,但這些分類並不主流,也不是一般的旅遊者會思考的面向。

 

但仔細思考,其實蠻有意思的。

 

整本書的主軸,是用世界上的許多特殊角落,跟你分享人與土地的關係。

 

例如國境邊界給人的感覺,可以嚴峻、可以自在,為什麼我們會有這些不同的感覺?

 

又如飛地,世界上有些地方,是幸運的飛地,甚至國界的混亂還造成當地社區的樂趣。但有些地方,是不幸的飛地,更有飛地中的飛地中的飛地,而當地人幾乎被困在裡頭,遺棄且遺忘。

 

再如,人類對於漂在海上生存的各種嘗試,包括巨富的私人郵輪,由一百多間公寓,大量的僕人,伺候著這些頂尖人士們,讓他們能「遠離塵囂」。也例如太平洋上的垃圾漩渦,或火山噴發的大片浮石,與東京灣的漂浮飛機跑道,概念其實相同。

 

或者,CIA 在羅馬尼亞的一棟大樓,官方都矢口否認,但其實太多證據指出,那就是 CIA 的關押、審訊秘密基地。這樣的地方,雖然在不起眼的街上,但他與周邊的環境是疏離的、隔絕的、孤立的,一種明明大家都知道但卻都不能說的存在。

 

這樣的地方,我們不可能專程去看,去看了也不會有人給我們適切的介紹,在冷氣房裡讀書,用平板查閱著街景與網友們上傳的照片,就是種獨一無二的神遊方式。

 

每個地點都有附座標,雖然輸入平板還是一件頗為費時的事情,但比起準備行李、過關登機、轉車找路,還是輕鬆得多,而且,跨越空間的我們,能從上方俯瞰一切,也能一次查閱大量網友的心得與照片,更有維基百科條目與各種報導可閱讀。

 

這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個有趣的學者(雖然他的有趣,在 Goodreads 上多數人並不認同 XD),藉由他的策展,帶你在幾個小時內,走過 47 個非典型旅遊地,協助你思考「人」與「地(place)」的關係。

 

藉由想像力與思考,我們自由,我們更能用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我們自己。

 

不管你是職業倦怠、剛被免職、還是正要遞出辭呈,我們都能更清楚,原來人是自由的,原來人有眷戀的,原來人有理想的。

 

 

相關連結

 

 

 

加入討論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CIA, place, 世界, , , 地圖, 地圖之外, 地方。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