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依橙
《速食遊戲》講的是麥當勞這家企業發展的故事,我個人很喜歡,但網路評價有好有壞。
如果你當故事,或傳統電影看,容易覺得無聊,且沒有什麼道德啟示(商戰電影往往如此 XD)。但如果你帶著「人生的問題」去看,倒是非常適合。
我推薦以下的人看,會比較有感:
- 你是創業者,或你想創業。
- 你想達到財務自由,但自己不適合創業。想知道有什麼機會可以加入偉大的團隊,有什麼機會可以跟到對的人,跟上時代機會。
你是創業者,或你想創業。
這部片很有意思的是,他清楚說明了麥當勞的三階段:單店成功、加盟拓展、轉型成房地產公司後往全球邁進。並描繪這三階段所需要的,完全不同特質的人們。
第一期,單店成功,需要個性謹慎、做事仔細、注重流程、觀察客戶,這就是初期麥當勞兄弟的特色。
第二期,加盟拓展,你需要對品質的要求,但又要能忍受一些細節有波動。這個階段,正是雷‧克洛克(Ray Kroc)發跡的時候,
有個細節非常有趣。這個階段,Ray 雖然成功,但其核心原因,除了他肯跑、有夢、能找人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對毛利的不敏感。
創業擴張階段,通常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特性,因為不在乎毛利,所以能迅速擴張,把名聲跟市場做起來。不管你的「不在乎毛利」,其背後原因是什麼?是不懂錢、看得遠,還是根本不需要在乎錢。
Ray 是因為沒有會計直覺,幾乎都交給 June Martino 打理,直到 June 提醒他,現金水位過低,才開始想辦法。這種財務不敏感,剛好讓 Ray 先專心打天下,也幸運地等到有人協助他,轉型進入高毛利收成階段。
看得遠的,像是 Amazon 的 Jeff Bezos,因為知道基礎建設做好後,要賺錢很容易,所以能忍。根本不需要在乎錢的,則如許多富二代的創業,只要能打平,光是轉現金做大生意,天天都在累積下一次成功的人脈與經驗。
第三期,最後的全球邁進,需要的是更有創意的改造及財務操作。後期加入的專業人士幫助很大。
重點是,Ray Kroc 只適合第二期跟第三期,搞第一期是做不起來的,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一開始才會找麥當勞兄弟談加盟。而 Ray Kroc 也懂得看人用人,讓他能持續到第三期。
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普遍顯得浮誇。與麥當勞兄弟的踏實,截然不同。
事實上,麥當勞兄弟的個性,是最容易在世界上生存下來的。即使不是漢堡店,他們的踏實,一定能讓他們找到機會。這樣的個性,無法變成億萬富翁,但卻是「錢夠用就好,人生還是要堅持些自己的價值」的最佳實踐者。
而能夠變成億萬富翁的個性,在一直沒找到適當機會的狀況下,或有可能一輩子都是別人眼中的笑話,如 52 歲前的 Ray。
你想達到財務自由,但確定自己不適合創業。
電影裡有各種成功跟上「火箭」的角色刻畫。包括:
- 如果你肯努力,也肯把握機會,總有機會被看見,或者主動找到自己的機會,裡頭多數的加盟主都是這樣的。
- 如果你剛好在創業者身邊工作,只要你能把漢堡煎好,在老闆過來挑剔的時候,連續想三個一般人會犯錯的點,竟然都挑不到你而啞口無言,這就令人非常 impressive。有趣的是,這與學術稿件被 reviewer 審閱的過程一樣。夠好的稿件、夠好的人,不那麼容易被嫌,事情作得完整。
- 如果你是專業人士,主動尋找合夥機會,協助已經停止成長的事業,再創新高。就如 Ray 從受制於總部,改成以房地產為核心。
- 最後一個,關於性別與魅力,也是搭上火箭的一種方式,就留給各位自己看電影囉。
畫龍點睛的,是英文片名。
這部片最有意思的,是英文片名 The Founder。雖然沒有中文片名那麼跟麥當勞相關,卻精準點出了這個故事的核心。
- 你認為的 founder 是誰?怎樣才叫做 founder?是一開始把生產線應用在漢堡製作,度過第一期的麥當勞兄弟,還是將麥當勞變成今日樣貌的 Ray Kroc?
- Founder 的定義,是固定的,還是流動的?當你不是最原始意義的 founder,能夠藉由話語權的搶奪,讓自己變成 founder 嗎?
- Founder 是怎麼練成的?他怎麼打造團隊?他怎麼取得今日成功?他做對了什麼?你認同嗎?
- 最後且最核心的質問,是 Ray Kroc 插著腰,背後有著 Golden Arches,用無比的信心直視你:「你夠格做一個 founder 嗎?你準備好承受我所承受的一切嗎?」
這是個很發人深省的故事,在人生不同階段,你都能與自己的生命對話。
電影《速食遊戲》:你想創業嗎?你想達到財務自由嗎?看看麥當勞的故事。
作者:蔡依橙
《速食遊戲》講的是麥當勞這家企業發展的故事,我個人很喜歡,但網路評價有好有壞。
如果你當故事,或傳統電影看,容易覺得無聊,且沒有什麼道德啟示(商戰電影往往如此 XD)。但如果你帶著「人生的問題」去看,倒是非常適合。
我推薦以下的人看,會比較有感:
你是創業者,或你想創業。
這部片很有意思的是,他清楚說明了麥當勞的三階段:單店成功、加盟拓展、轉型成房地產公司後往全球邁進。並描繪這三階段所需要的,完全不同特質的人們。
第一期,單店成功,需要個性謹慎、做事仔細、注重流程、觀察客戶,這就是初期麥當勞兄弟的特色。
第二期,加盟拓展,你需要對品質的要求,但又要能忍受一些細節有波動。這個階段,正是雷‧克洛克(Ray Kroc)發跡的時候,
有個細節非常有趣。這個階段,Ray 雖然成功,但其核心原因,除了他肯跑、有夢、能找人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對毛利的不敏感。
創業擴張階段,通常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特性,因為不在乎毛利,所以能迅速擴張,把名聲跟市場做起來。不管你的「不在乎毛利」,其背後原因是什麼?是不懂錢、看得遠,還是根本不需要在乎錢。
Ray 是因為沒有會計直覺,幾乎都交給 June Martino 打理,直到 June 提醒他,現金水位過低,才開始想辦法。這種財務不敏感,剛好讓 Ray 先專心打天下,也幸運地等到有人協助他,轉型進入高毛利收成階段。
看得遠的,像是 Amazon 的 Jeff Bezos,因為知道基礎建設做好後,要賺錢很容易,所以能忍。根本不需要在乎錢的,則如許多富二代的創業,只要能打平,光是轉現金做大生意,天天都在累積下一次成功的人脈與經驗。
第三期,最後的全球邁進,需要的是更有創意的改造及財務操作。後期加入的專業人士幫助很大。
重點是,Ray Kroc 只適合第二期跟第三期,搞第一期是做不起來的,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一開始才會找麥當勞兄弟談加盟。而 Ray Kroc 也懂得看人用人,讓他能持續到第三期。
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普遍顯得浮誇。與麥當勞兄弟的踏實,截然不同。
事實上,麥當勞兄弟的個性,是最容易在世界上生存下來的。即使不是漢堡店,他們的踏實,一定能讓他們找到機會。這樣的個性,無法變成億萬富翁,但卻是「錢夠用就好,人生還是要堅持些自己的價值」的最佳實踐者。
而能夠變成億萬富翁的個性,在一直沒找到適當機會的狀況下,或有可能一輩子都是別人眼中的笑話,如 52 歲前的 Ray。
你想達到財務自由,但確定自己不適合創業。
電影裡有各種成功跟上「火箭」的角色刻畫。包括:
畫龍點睛的,是英文片名。
這部片最有意思的,是英文片名 The Founder。雖然沒有中文片名那麼跟麥當勞相關,卻精準點出了這個故事的核心。
這是個很發人深省的故事,在人生不同階段,你都能與自己的生命對話。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