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被限制在專欄中的智慧與機鋒

 

讀者:蔡依橙

 

 

 

 

2009 年的書,持續再版,Goodreads 3.79 分,必有可取之處。

 

如果你對經濟學不熟,這本書在 150 個生活問題上,套用經濟學理論,能瞬間讓您理解到,許多生活上的難題,事實上經濟學理論都有對應。

 

如果你對經濟學略懂,這本書的新知識對你來說壓力不大,更能深刻體會作者作為一個優秀專欄作家的功力。他為什麼能用那麼少的字,讓整個回覆充滿智慧與機鋒。

 

不過,專欄長度有限,也構成了本書最大的限制。當你的知識儲備不足時,很可能不能理解作者有趣的地方在哪?需要自行搜尋補足背景知識後,方能領會。

 

也因為專欄長度有限,你會發現有時候作者回得蠻牽強的,其中幾篇,不免讓人覺得,「他好像只是為了維持專欄的形式跟風格,但內容有點空洞」。

 

專欄就是這樣的東西,有交稿時限、有限制字數、要形成固定的風格,但一個固定的形式,要回答 150 種不同的問題,還要有相同的轉折與學問濃度,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在台灣,許多專欄也是一樣,為了要有個啟發,就編了個爛故事,為了要有道德感,採取了不必要的姿態。這些妥協與刻意,也都讓平台或作者本人付出很多代價,小則掉粉流失觀眾,大則變成公關危機。

 

在這樣的比較下,作者 Tim Harford 已經算是相當厲害,他依然能維持住大致的樣子,只有非常認真看並會去思考的人,才會發現「啊,作者走套路,這次沒靈魂。」

 

這應該是正確的策略,因為這世界上,能區分真正好的專欄,與普通好專欄的人,並不是太多。

 

把自己當成一個忠實讀者,看看你能從這 150 篇中,讀出怎樣的專欄作者心情。也是很有趣的挑戰。

 

 

相關連結

 

 

 

原始貼文在這裡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專欄, 有趣, 經濟學, 經濟學家, 臥底, 臥底經濟學家, 親愛的,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