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教孩子以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從所謂的泡麵發明人安藤百福談起

 

作者:蔡依橙(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先說結論

 

日清食品創辦人安藤百福(吳百福)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可以教小孩多角度的看事情,像是:

 

  • 我們該怎麼去評價一個人?
  • 一個人是好人壞人,是可以簡單下結論的嗎?還是簡單的推說「一半一半」?
  • 現在認為錯誤的決定,回到當時的歷史現場,仍是錯誤的嗎?你會不會也做一樣的決定?

 

如果您跟孩子吃過日清泡麵,如果您有機會到大阪或橫濱的泡麵發明紀念館參觀,如果您希望讓孩子認識一個更平民觀點但也更多元的台灣歷史,吳百福(安藤百福)的故事,很值得跟小朋友說,問他們問題,與他們互動。

 

(前情提要:泡麵發明紀念館跟孩子說二次世界大戰與原子彈

 

 

從三個問題開始

 

「聽說泡麵的發明人是台灣人?」

「聽說日本那個很好吃的日清杯麵的老闆是台灣人?」

「聽說那個人只想當日本人,不想當台灣人?」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是的,不過……」。

 

而且,真正的教育意義,都在那些「不過……」。

 

 

聽說泡麵的發明人是台灣人?

 

是的,出生於嘉義的吳百福,是日清的創辦人,日清也的確一直將他塑造為泡麵發明人。

 

不過,就如「珍珠奶茶究竟是翰林還是春水堂還是其他人發明的?」「DNA 的構造到底是誰破解的?」這些問題一樣,你深究下去,會發現有很大的爭議。曾有訪問記錄提到,吳百福只是去買別人的專利,而非自行研發

 

即使發明有爭議,吳百福確實是最早把泡麵商品化,並持續擴大規模的人。即使「發明」這塊有點爭議,在流程改善、行銷企劃與企業經營上,他的確有重要貢獻。

 

 

 

 

聽說很好吃的日清杯麵,老闆是台灣人?

 

是的,日清的創辦人吳百福,是在日治時期的台灣嘉義出生和長大。

 

不過,他最終歸化日本籍,並用自己第三任太太的姓:「安藤」,換掉自己的本姓「吳」,刻意淡化自己的台灣背景。

 

實際原因不明,但我個人認為跟日本社會文化有關。日本這個國家,有很強的國族意識,跟歐美極右派希望建構的國家類似,連對沖繩人都有歧視了,何況是台灣。淡化出身,或許對他被日本社會接受,會有幫助。

 

 

 

 

 

聽說他只想當日本人,不想當台灣人?

 

是的,從可查到的資料來看,安藤百福雖然一度為中華民國籍,但總的來說,的確只想當日本人。

 

不過,在那個大時代,或許你也會做一樣的選擇。

 

當時的他,沒有「台灣」的國族認同選項,只有出生長大過程認識的現代化內地「日本」,與和土地沒有半點關係的外來政權「蔣氏中華民國」可選。

 

他的確曾在日本戰敗的 1945 年,因為日本一片荒蕪,前途未卜,選擇中華民國籍,以保留部分在台資產。

 

剛接收日本時,美國的確是打算將日本「去工業化」,改以農業發展為主,避免軍國主義再起。但 1950 年韓戰之後,情勢大變,日本忽然成為美國刻意扶植的的民主、商業、工業典範國,創造發展奇蹟,加上吳百福在日本戰後重建的過程,也站穩了腳步,1966 年,以第三任妻子的姓「安藤」,歸化日本籍。

 

前陣子 Data Su 分享一篇文章,有句很有哲理的話:「小成功,靠朋友,大成功,靠對手。」回顧德國與日本的再起,你說是美國幫的忙嗎?某個程度是,但真正的關鍵,還是當年的蘇聯,逼得美國只能強力扶植日本與德國。後續的這些世界變化,是 1945 年的一個市井小民,很難預測得到的。

 

我們回看吳百福選擇國籍的幾個時間點:1945 選擇中華民國國籍,1966 選擇歸化日本籍。

 

1945 年給我們選的話,日本一片荒蕪,公共衛生崩潰,死敵美國接管前途未卜;相對地,中華民國是戰勝國,護照可以進美軍福利社採購(戰敗國日本的不行),而且可以保留台灣財產,是你是我,都會選「中華民國」。

 

但 1966 年給我們選的話,眼見過去 20 年日本的公共衛生、商業發展、平均壽命都飛速提升,東京奧運成功舉辦、加入 OECD、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英、法、德,成為全世界第二。中華民國雖然經濟也有成長,但二二八、戒嚴、白色恐怖籠罩全台,不只陳智雄、施明德、彭明敏案令人不寒而慄,連出身與階級都正確的雷震也出事(參考白色恐怖事件列表),如果你我熟稔日語、在日本已經發展起來,有機會入日本籍,我們會怎麼選?

 

需要數據的話,我幫您準備了一個連結:Gapminder / Taiwan vs Japan / 1940

 

請點進去,下方有拉 bar 可以跑年份,一邊往右拉,你可以看到 1940-1945,日本在平均餘命和人均 GDP 上幾乎崩潰,但 1946 後快速反彈。停在 1966,回顧過去 20 年,比起中華民國,你會不會對日本更有信心。

 

 

 

 

「不想當台灣人」「擁有外國國籍」,在今日台灣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議題。但吳百福一來是經歷過最動盪時代的人,二來作為創業商人,並非公職,沒拿我們的稅金,更不是民意代表或民選總統,在評價標準上,與常見的綠卡爭議、美國籍爭議,應有所不同。

 

 

吳百福其人其事

 

以上,就只是「台灣人」這樣一個主題,就有這麼多可以討論的。吳百福的一生,更是精彩,也頗有爭議。我自己讀過以下連結後,跟孩子分享並討論。

 

 

 

 

與孩子的討論

 

討論是這麼開始的。當我問孩子,泡麵發明紀念館好不好玩?他們都大力點頭同意。當我把吳百福的故事,用以上的資料整理說完,尤其二房女兒去爭產、日子也過得不好的時候,問他們「你們覺得吳百福是好人嗎?」孩子很容易義憤填膺。

 

但進一步,我問他們,如果站在三房日本老婆跟兒女的角度,吳百福是好人嗎?站在他做出好吃泡麵跟好玩紀念館的角度,吳百福是好人嗎?站在曾被日清泡麵幫助過的災民角度,吳百福是好人嗎?

 

 

 

 

漸漸的引導,讓孩子理解到,世界是現實的,是有很多面向的。評估一個人,或許不是那麼容易;價值,也並不是非黑即白,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好或壞,只是因為我們並不知道全貌,我們並沒有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過,而簡單的選擇了一個立場。

 

當我們說一個人好(或壞),更重要的是,這個「好」是對誰來說,在怎樣的時空下,在怎樣的道德標準下。在這個「好」的背面,又有什麼代價,有沒有相對應地產生了什麼「壞」。

 

我們不需要去討好任何人,讓任何人覺得我們「好」。一個人能照顧的範圍是有限的,怎麼去選擇,怎麼取捨,就是一輩子的課題。

 

因為腦神經發育的限制,小學生的善惡觀還是很分明的,但藉由一次又一次的陪他們認識世界,準備素材,在他們終於有一天開始能夠接受多元價值時,就會記得你跟他說的這些故事,原來任何單一事件都可以用不同角度看。在他們不知不覺變成法定成年人時,輕鬆地融入真實世界。

 

 

這麼早認識複雜世界,好嗎?

 

前幾天,南檢偵察陳國星與林奕含事件,確定「不起訴」,也再次提醒了我們這些父母,孩子 16 歲,就必須為自己的身體與行為做決定了,如果想避免悲劇,唯一的路,就是給他們知識、訓練他們思考,並讓他們習慣擁有「決定自己人生」的權力。

 

同樣的,面對困難且複雜的世界,簡單的道德灌輸沒有用,只有從生活中,每個孩子有興趣的主題,做深度且多面向的探索,一次又一次,他們才能真正學到,在殘酷世界中如何思考、判斷與行動。

 

 

關於造神

 

 

 

 

一部分網友,對於橫濱與大阪的兩間泡麵發明紀念館,對安藤百福造神,略有微詞。館內的確有點這樣的氛圍,但我覺得,在參觀的同時,拿起手機,用 Google 語音搜尋相關資訊,立刻示範「當我們看到覺得怎麼這麼完美的形象時,該怎麼尋找其他面向的資訊與看法」,正是面對造神的最佳解法。

 

而且,我也認為,人家畢竟是介紹公司的創辦人,沒必要自己列出一堆糗事,吳百福也只是個商人,沒拿我們稅金,更沒強迫我們去看,讓人家講點正面的,還好啦。怎麼呈現,是他們的課題;要不要信,是我們自己的課題。

 

當我們錢包裡的 10 元硬幣還有孫文、5 元硬幣還有蔣介石的時候,去批評一家民間企業「造神」,我是覺得自己沒什麼資格。如果有同樣的「反造神」精力,我可能會用在「中正紀念堂」或全台都有的「中正路」改名,比較實際 XD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事情, 即時麵, 吳百福, 大阪, 好壞, 安藤百福, 小孩, 日本, 日清, 池田, 泡麵, 蔡依橙, 角度, 評價。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