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大歷史》:不錯的太平洋探險入門書,大是流翻譯。

 

讀者:蔡依橙

 

 

 

 

不錯的入門書

 

作為大航海時代,太平洋探險的入門書,不錯。內有不少航線圖,可以看到隨著時間演進,準確度越來越高。

 

尤其庫克船長,個性嚴謹,也能運用各種新技術,所做的探測跟確認非常了不起,也讓我清楚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受人推崇!

 

幾個在台灣知名度比較低,但在航海史上做出突破的人,介紹得也清楚。

 

 

大是流翻譯

 

至於比較不習慣的部分,還是大是文化的「策展式翻譯」,先聲明,雖然閱讀上對我來說會感覺頓挫與格格不入,但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這麼做,以效果來說也不差,只是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忠於原著的作法。

 

英文書名為 Chasing a Dream: The Exploration of the Imaginary Pacific,大是文化將中文書名訂為「太平洋的大歷史:偉大航海家這樣改變了自己和東西方的文明與國家命運」,這點不同以及其不精確處,寫序推薦的蔣教授也用一段委婉提到:「本書的中文書名雖名為大歷史,但比較貼切的翻譯應該是:想像的太平洋冒險。」

 

 

標題、副標題

 

大是文化不只改書名,我去 Amazon 的 Look Inside 比對,才發現是連目錄的那些大標題跟副標題都改掉,會用「中華民國人」比較容易懂,且比較具有煽動性跟吸引力的方法,全部重新處理過。

 

閱讀過程中,不只我們跟作者對話,你可以明顯感覺到,旁邊有一個「很想為你好」的熱心翻譯,在將「原書內文」與「他認為受過中華民國教育的典型人」,做出連結,甚至重新創作。

 

例如第一部 Searching an empty ocean,中文翻譯為「海的盡頭有人嗎?航海家勇闖太平洋的動機」,對我來說,Searching an empty ocean 比較有詩意,中文的版本就有點太多了些。

 

第一部第一章,講的是從遠古時代到不精確文獻時代的總結,英文版本沒有訂副標題,大是文化加上「南北朝慧深拔頭籌,為弘法可能到過美洲」。

 

但如果你真的讀內文,會發現其實慧深只是一個很小的段落,而且他自稱到過的地方不明確,是一位學者根據他所說的話,「猜測」他可能從中國到過墨西哥和阿拉斯加,以當時的有限航海技術,以及除了自述之外沒有其他證據來看,可信度真的頗低。

 

加上該章節中,徐福出海的段落更多,共三段,也有學者真的用當時造船技術嘗試重現,結果發現繩子會腐爛,船在海上會解體之類的,不管在篇幅或細節上,似乎都比慧深更值得作為副標題。

 

真要下個副標題,「無法驗證的各種傳說」我覺得比「南北朝慧深拔頭籌」來得精確。

 

 

不同的做書方式,吸引不同的讀者。

 

真要說為什麼大是文化會這麼做,或許是編輯覺得,中華民國人應該對中國都有認同吧!所以南北朝你們會有感覺,慧深你們會喜歡,我們就挑這個當副標題!這樣茶餘飯後你就能跟朋友說:「我跟你說喔,我們中國早在南北朝的時候,就有慧深為了弘法到過墨西哥跟阿拉斯加呢!全世界第一個橫越太平洋的是我們中國人!」

 

但如果是認為中國就是另一個國家的讀者,對中國沒有愛的讀者,對徐福興趣更高的讀者,或者希望能保留作者原意的讀者,在這種「策展流翻譯」中,就會顯得疏離。

 

大是文化的作法,對於中華民國人、中國人、初學者、閱讀量不大者、入門者、看封面標題買書者,很接地氣,有強大的吸引力。我也能理解,這樣的作法在艱困的書市中有其必要,也有其效果。

 

至於喜不喜歡,畢竟世界如此多元,書本如此繁多,就看各位自己的偏好囉。

 

 

相關連結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本篇發表於 短篇評論 並標籤為 亞洲, 冒險, 南太平洋, 大是, 大是文化, 太平洋, 庫克, 海洋, 美洲, 菲律賓, 麥哲倫。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太平洋的大歷史》:不錯的太平洋探險入門書,大是流翻譯。 有 1 則回應

  1. Dennis 說道:

    責編下標的問題很大,甚至聽說他們社內的翻譯亦非本科生,真是踐踏專業(傻眼貓咪)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