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otle 為何成功,與其負面新聞。

 

作者:蔡依橙

 

 

 

 

在美國吃了幾天連鎖跟非連鎖的餐廳,感覺營養要均衡很困難,連鎖的就多是油炸、澱粉、加工肉、糖跟鹽,非連鎖的個性小店,則是肉類與海鮮太多。青菜不夠是共同的特色。

 

覺得該找個可近性好的解決方案。

 

一開始想找麥當勞點沙拉,但波士頓跟紐約的麥當勞並不如想像中的多,而且最近又有沙拉食物中毒事件,很嚴重。

 

 

經過多天的市區探索與嘗試,Chipotle 獲得我們全家一致通過,好吃、平價、營養均衡且可自行搭配。

 

 

 

 

例如:以生菜為底,加上糙米飯、玉米、番茄、烤雞肉,再以生菜覆蓋到滿。

 

我女兒的評價是:It is very yummy.

 

我也覺得很好吃,所以點好餐就開動了,吃了這麼多次,竟然沒有一張一開始的,只好給各位看開頭這張吃一半的,真不好意思 XD

 

我還上網找了「Chipotle 怎麼吃才健康」的指導文,很清楚,頗受用。

 

  • Is Chipotle Healthy?

 

因為實在很喜歡,所以也作了些研究。

 

Chipotle 是 Steve Ells 在 1993 年,27 歲時創辦的,他本人並非墨西哥人,剛開始創業時生意沒這麼好,是撐了一陣子後,剛好遇到大眾對連鎖油炸速食的反感風潮,客人不再到麥當勞與溫蒂,而轉向 Chipotle 這樣的健康取向速食。

 

Chipotle 自己也爭氣,有幾件事情讓美國人更支持他們。

 

  1. 採購農產品時,內部有道德與公平交易委員會在審核,避免剝削上游農夫。這點也可以視作是他們預防公關危機的持續投資。
  2. 採購在地食材。一開始他們也跟其他的連鎖速食一樣,大量採購,配合物流運送,但這樣的作法,會讓消費者吃到的食物,可能是產於 1500 英里之外的地方。長途運送,造成碳足跡較高,食物也可能較不新鮮。所以他們花了些時間,重新建立多元食材採購系統,在 2008 年時,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法國的 Chipotle,所用的生菜、番茄、玉米、雞肉,都是 350 英里以內生產的,達成他們自我要求的 local agriculture 計畫。

 

因為這些對食材的要求,Chipotle 的價格比其他連鎖速食要來得貴一些。以我們家兩大兩小來說,吃 Dunkin’ Donuts 大概 600 台幣可以搞定,吃 Chipotle 則約 1000 台幣。但我們都覺得,好吃又健康,值得。

 

這麼好的店?一定有些負面新聞吧!的確有。

 

創辦人 Steve Ells,被認為是最貪婪的 CEO。被報導最誇張的一次,是他和另一個 co-CEO,兩個人一年共領走了 90 億台幣的年薪。

 

不只媒體整天攻擊,連股東也不爽。領了 90 億的隔年,Steve Ells 還想繼續漲薪水,但在股東會的時候,被投票否決了。

 

或許也因為如此,今年開始 Steve Ells 不再繼續擔任 CEO,但依然保有執行董事身份,以及對 CEO 的遴選與任命權。

 

這就是美國,用發展自由與資本主義,引發貪婪,刺激年輕人去創立一個這麼大的健康速食帝國,讓大量沒有時間自己煮的外食族,得到平價營養健康的選擇,也是作了很棒的好事!

 

但當這個貪婪太過份的時候,就用資本市場的規則(規模大就要上市,上市就要資訊公開)與力量(股東會)去制衡,避免失控。

 

這種自由、資本主義與貪婪,當然也讓美國早期的發展犯了很多錯,造成很多痛苦。像是波士頓地鐵的紀錄片,The Race Underground @ Netflix 裡頭所說,各家電車競爭,把波士頓的城市環境弄得擁擠不堪,人人痛苦。

 

但他們找到可以修正的方法,走到了今天,並保留了任何年輕人都能貪婪作夢,並勇於實現夢想,改變世界的可能性。

 

也希望台灣,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法律與社會文化修正方法,讓未來的年輕人,更能大膽的去創新、實現、完成夢想,改變世界,像是 27 歲的 Steve Ells 一樣。

 

 

美國旅行觀察,持續連載中。

 

 

本篇發表於 生活雜文, 短篇評論, 閱讀筆記 並標籤為 chipotle, mexican grill, 墨西哥, 旅行, 營養, 紐約, 美國, 觀察, 青菜。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