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經濟》:教你看穿經濟話術的優秀入門書

 

讀者:蔡依橙

 

 

 

 

我個人蠻喜歡這本的,也學到很多。以下是幾個很有意思的特點。

 

 

為台灣量身訂做的「編輯策展」

 

顏擇雅社長的雅言出版社,是以精準選書做為核心能力,在書市中生存。

 

這本在英國 2014 年就出版的 Economics: The User’s GuideGoodreads 4.2),有別於一般的搶快、搶新、搶大牌、搶暢銷作法,雅言出版社則是「搶時機」,搶一個對台灣最適合的時機,出版上市。這個時機的選擇,要搭配中文書名《拚經濟》一起看。

 

原本的英文書名直譯,應該是「經濟學:使用者手冊」,但這樣的書名與台灣社會沒辦法產生互動。「拚經濟」,過去是國民黨政府最常用來標榜自己,使與其他政黨差異化的核心,但這十年來,台灣人民看到號稱「我們準備好了」的馬政府執政八年,六三三跳票,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各項經濟指標持續向下;加上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上台兩年,經濟成長迅速上揚、股市破萬超過一年失業率持續下降各種經濟指標頻傳捷報,過去「拚經濟=國民黨」的印象,徹底粉碎。

 

這時新一代選民的思考與討論,則進一步著重在:經濟成長與執政者到底有沒有關係,還是純粹運氣?拚經濟到底怎麼拚?是否真能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還是真有對台灣長遠發展比較好的政治經濟策略?

 

今年,正是台灣人最需要理解「拚經濟」內涵的時候。

 

那麼,這本特別被挑來作為「拚經濟」讀物的書,有沒有稱職地完成任務,讓台灣讀者理解並開始懂得思考「拚經濟」內涵呢?

 

我認為是有的。

 

除了接下來要講的,本書最精彩的「更好的經濟學視角與九大流派」和「資本主義五百年史」之外,雅言出版社在編輯過程所做的處理,扮演了很大的角色。

 

本書的翻譯過程,用了很多接台灣地氣的詞彙,將常放在最後的參考資料與註解,挑選重要者,放到前面做隨頁註,並用大量的「編按」,在適當的時候補充台灣的數據,讓大家知道我們把自己放在歷史上、放在全世界時,所處的位置。

 

例如講到貧富差距,只看網路的抱怨,會覺得台灣貧富差距特別大,沒有太多國際生活經驗的人,甚至會嚮往起中國或美國。但第九章提到,基尼係數全世界一般以 0.35 為界,以下安全,以上偏高。偏高的如美國與中國,在 0.45-0.5 之間,是很嚴重的貧富差距。而這時雅言出版社則貼心幫我們附上了台灣的基尼係數,0.34,控制相當良好。

 

有自己找過資料的朋友就知道,台灣的經濟數據在網路上的分佈相當零碎,主要是因為我們的中華民國憲法,還聲稱自己代表全中國,因此無法加入聯合國,更不是 OECD 成員國,各種開放資料,往往沒有台灣,搜尋起來很花時間。能有編輯特別先做過功夫,讓我們的閱讀能專注在吸收與思考,不用分心到處搜尋,是相當不錯的。

 

這已經不只是「翻譯」和「編輯」了,事實上已經進到「知識策展」的等級。也就是,找到一本很適合台灣現況的書,熟悉書的內容,認識台灣社會的脈動,用自己的知識與直覺,在保留書本原意的前提下,把書整理成最適合台灣讀者閱讀的狀況,這的確不是大型出版社照 SOP 能完成的。雅言出版充分利用了自己小、快速、精準、品味的優勢。

 

這樣的努力,很值得敬佩。

 

 

更好的經濟學視角

 

本書作者張夏準,從首爾國立大學畢業後,赴英留學發展,現為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

 

這本書最有意思的,是他明白告訴大家,其實,經濟學不能說是一門成熟的科學。而且,你在市面上聽到很多「聽起來好像有道理,但實際上怎麼感覺很像詭辯」的所謂「經濟學說法」,都是目前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搞出來的,他們會用過於簡化的假設,去暴力套用在世界上「所有」的議題,看似新奇好玩,又有大一統理論的霸氣,但實際上就是耍耍小聰明的「經濟學(嘴上)帝國主義」而已。

 

現在的經濟學,離大一統理論還非常遠,連有效預測都做不太到。以他專業的角度看,目前的經濟學有九大流派,各自可以解釋一部份的年代或一部份的事情,但彼此都無法互相取代,也都各有死角。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更應該多聽多想多理解,尊重那些根據實際情況與詳細評估後所做的決策,而不應該拿著簡單的理論或教科書,就去指責東指責西。

 

第四章的「九大流派介紹」,非常精彩,我過去曾對經濟學產生的困惑,在這裡解決很多。做為讀者,我也能感受到,張夏準特別替制度學派與發展學派說話,他認為空談理論或許可以講得很精彩,但實質意義不大,真正面對人民,並根據國家狀況作發展實踐,改善人類生活的,才有意義。

 

例如他提到,很多人說,新加坡的成功,是因為其擁抱「自由市場」,所以發展起來,但嚴格來說,新加坡土地全為國有,85% 的住宅是政府提供的組屋,國營事業產出為 22%,比國際平均 10% 高上甚多。新加坡的成功,根本不是任何單一理論可以解釋的,而是自由市場與社會主義的獨特混合,但人家就真的成功了。

 

也就是說,「實踐」為上,理論之後才跟上,很多強加的理論解釋,都只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部分去說,並不完整。這樣的理論,對未來自然沒有什麼預測力,也沒有參考價值。所以,如果以學者理論當教條,而忽視自己國家獨特的狀況,那就很不理想了。

 

台灣也應該如此,我們應該先認識自己、認識所處的國際環境、認識自己的問題與優勢,然後去思考怎樣的作法對我們是最好的,而不是拿理論去套在自己身上,「根據經濟學,台灣就該怎樣怎樣」。

 

拿著書,卻不看路,是不對的。應該是看清楚自己周邊的環境,找適合的案例與理論來參考,一邊走、一邊確認、一邊思考,這樣才對。

 

 

有歷史縱深,講話才有力。

 

另一個本書很棒的部分,是介紹資本主義五百年史,很有歷史縱深,非常精彩,令人腦洞大開。原來很多「資本主義怎樣怎樣」的評論,事實上都不瞭解「資本主義」。這是因為資本主義這個名詞,隨著歷史演進,所指涉的內容天差地遠。

 

馬克思時代批評的萬惡資本主義,並不是今天的資本主義。今天先進國家運行的資本主義,都已經有社會安全網的建構,政府並在基礎建設、教育、醫療方面高度介入,扮演規劃與分配的重要角色。

 

嚴格來說,今天的「資本主義」,最接近當年馬克斯信徒中,「修正主義」這派人所希望的世界,將各種社會改革,以體制內的政治力量,加入資本主義,避免失控。

 

台灣的新聞常常會出現「開放自由市場,政治不要介入」的各種批評,可能是要求引進中資、減少關稅、金融對外開放,這種新聞怎麼看?作者也提出了具「歷史觀」的看法。

 

事實上,「自由市場」從來都不該無限上綱,這種價值也沒有那麼崇高的位階。不管是英國、美國、歐洲,事實上都是「保護主義」起家的,會高喊「自由市場」的,只有「已經拿到全球霸權的王者,號令弱者開放市場。」

 

在這個過程中,「自由市場」的價值是一種武器,而不是一種真理。

 

太多的弱國被「自由市場」概念洗腦,產業扶植不起來,國內實業被淘空,甚至還有連金融都送給外資的,這些對國家發展都有毀滅性打擊。

 

所以,重點是什麼?是「經濟」從來不能自外於「政治」,經濟學最早的名稱不是 economics,而是 political economy。而回顧資本主義的發展,重要的發明,都是政治發明,例如「股份有限公司」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英國東印度公司。

 

當自己的國家面臨危險,還繼續堅持全面開放市場,那是非常愚蠢的事情。就像門外一群暴徒拿著槍,你不看看窗外實際的景象,卻將書上「人性本善」的原則無限上綱,前去開門,那就等著萬劫不復了。

 

我們都應該,擁有綜合思考政治經濟政策的能力,並用自己的選票,為台灣選出最適合的船長與船員。

 

 

相關連結

 

 

 

專頁筆記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本篇發表於 閱讀筆記 並標籤為 economics, 張夏準, 拚經濟, 拼經濟, 政治, 政治經濟, 策展, 自由市場, 自由貿易, 蔡英文, 運氣, 雅言出版, 顏擇雅, 馬英九。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