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少了一個之後-孤軍》:從台灣獨特的政治歷史脈絡,讀出立體感。

 

讀者:蔡依橙

 

 

 

 

目前《少了一個之後-孤軍》正在募資做巡迴放映,幸運地有機會先看過,看完之後覺得很有意思。

 

紀錄片有意思的是,很多人會以看「影集」或「電影」的角度去評斷,劇情是否完整,故事是否精彩,但事實上,導演啟動一個計畫時,跟影集已經有劇本不一樣,紀錄片面對的是全然未知,所以到底故事能不能說得精彩,很看運氣,而且很多時候,紀錄片本身的時代意義,或許連導演在當下都不見得能看到全貌,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釐清。

 

 

片名「孤軍」到底是什麼意思?

 

搜尋網路評價時發現,有部分網友對「孤軍」這樣的標題有意見。

 

整個故事其實是講軍隊不當管教,黃國章被謀殺落海之後,黃媽媽陳碧娥持續奔走,尋找真相,並成為對抗軍隊不當管教的社會工作者,一路以來的故事。導演所謂的「孤軍」,指的是兒子被謀殺後,一個對抗體制的孤獨媽媽,也就是英文片名 The Private Mom。

 

Private,有私人的意思,同時也有軍隊最低軍階「二等兵」的意思。也就是說,她是黃國章一個人的媽媽,也是全國被不當管教的基層士兵的媽媽。

 

但「孤軍」這兩個字,加上紅色毛筆字,太容易聯想到在中華民國歷史上有著複雜評價的「泰緬孤軍」,或甚至愚民騙局的「南海血書」。這些聯想太強烈,雖然也可能使讀者增加思考層次,但在強大的視覺與預設認知下,的確可能造成混淆。

 

幫說點話,我個人認為,導演與製作團隊看見的,是中華民國國軍過去也曾經是「孤軍」,但今天卻成為讓台灣孩子死去,讓平凡媽媽奮起戰鬥成為孤軍的「體制」存在,這樣的諷刺。

 

 

你敢投資源下去拍這主題嗎?

 

 

 

 

開始拍攝時,馬克吐溫紀錄片團隊,實在沒把握這個主題會拍成怎樣,畢竟要面對的是「軍方」。

 

過去黃媽媽陳碧娥雖然以一人力量,持續呼籲,但卻被記者們避之唯恐不及(片中也特別強調這部分,很有意思),因為她會抓著記者,一直說黃國章事件的來龍去脈,光聽就很花時間之外,記者們也知道,這個主題太難處理,面對的又是最封閉神秘的體系,不是短時間可以交出報導,付出的努力可能完全無效,甚至得罪一堆人。

 

光是製作團隊願意選擇這個題材去探索,就值得給掌聲。

 

 

 

 

消失的孩子,與決定「算了」的爸爸媽媽。

 

黃媽媽陳碧娥,本來也是一個溫順的台灣女性,很好相處,是街坊鄰居眼中的「好女人」,但自從失去了國章後,不能接受什麼真相都沒有,卻少了一個孩子,於是變了一個人,決心挺身戰鬥。

 

在探詢真相的過程中,他發現,明明過去每年都有不少台灣孩子,當兵後失蹤、受到不人道的對待、被凌虐取供,簡直是黑暗刑堂,但他去找了這些爸媽後,很訝異這些孩子的父母都不說什麼、不站出來,全部選擇靜默和遺忘?

 

 

 

 

為什麼台灣人會怕?

 

片中沒說的是,這是因為「中華民國國軍」從上岸以來,一直都是殺台灣人的。像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彭孟緝,在二二八、澎湖七一三事件、師大四六事件、清鄉中的屠殺,或戒嚴數十年死於軍法的眾多生命,台灣人已經學會,面對殖民政權的軍隊,低頭閉嘴,默默死去默默消失就是。

 

即使 1996 年直選總統之後,自己的選票與稅金,成為軍隊的合法性與資金來源,真正人民作主,但幾十年固化的「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依然未能散去,非常悲哀。

 

作為一部還想公開放映的紀錄片,或許製作團隊也害怕討論這些更深層的議題,於是聚焦在「一個台灣媽媽」身上,而不選擇更符合台灣政治歷史脈絡的深層探討。

 

但作為觀眾,我們可以。

 

 

長路漫漫的軍隊國家化

 

也是因為詮釋路線的選擇,紀錄片中持續強調,2015 年決定開拍後,似乎黃國章「冥冥之中」幫忙很多,隨著拍攝進度逐漸推進,軍隊方面的態度有意外的轉變,過去以「軍事機密」為由拒絕不能看的營區,現在可以看了,過去打死不承認的海軍,竟然由司令道歉了!

 

 

 

 

當然有可能,是國章的確在另一個世界默默幫忙,但更可能的是,台灣這 20 年來,艱難的「軍隊國家化」,終於有了成果。

 

回頭看,1995 年黃國章落海,當時執政的,是從 228 台灣大屠殺以來,就持續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國章服役的,也是屠殺過台灣人民的中華民國國軍。

 

接著,1996 年,台灣人直選總統。2000 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後,中華民國國軍政變依然是個敏感議題,連戰公開嗆當時的總統陳水扁「人人得而誅之」,馬英九甚至說出「子彈已經上膛」、「一槍斃命」等恐嚇性言語。2008 年中國國民黨重回執政。直到 2016 年蔡英文才讓中華民國「第二次」不是由中國國民黨執政。

 

在這過程中,光是複習幾個人名,就能感受到在這 23 年內,中華民國國軍從「殺台灣人的軍隊」,非常緩慢地變成「台灣人的軍隊」。

 

 

多了這個脈絡,看這部片,會更立體,也更珍惜這部紀錄片所留下的轉變軌跡。

 

期待軍隊徹底國家化後,我們能以高科技與強大武力守護家園為核心,以自由世界與民主人權的捍衛者自許,吸引新一代的傑出人才,重振軍隊榮光。

 

 

哪裡可以看得到?

 

目前仍在募資中,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贊助,並選擇放映場次,或甚至選擇有 DVD 與書的方案,讓你用自己的時間、自己的方式去看。

 

 

相關連結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本篇發表於 小孩教養, 閱讀筆記 並標籤為 中華民國, 台灣, 孤軍, 導演, 少了一個之後, 紀錄片, 軍隊國家化, 陳碧娥, 馬克吐溫, 黃國章, 黃媽媽。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