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頂尖的學生,都是帶著熱情的嗎?

 

讀者:蔡依橙

 

 

 

 

可以簡稱「藝大」的「東京藝大」

 

本書是寫給一般人看的「東京藝大」的學生樣貌與學校氣氛介紹,東京藝大是日本最高藝術文化學府,是日本人直接簡稱「藝大」的這種等級,意思就是,藝術大學就是這一間,其他的就不要來比了 XD

 

因為出版已經有半年,相關的介紹很多,關於許多學生很神奇的才能、了不起的藝術祭作品、異於常人的思考與行為,甚至哪些科系比較情慾流動、比較懶散、比較嚴謹、比較與藝大格格不入,我就不重複介紹,將篇幅放在我個人的閱讀與觀察。

 

整本書的構成不錯,有意思的封面,厚但質輕好攜帶,排版易於閱讀。作者二宮敦人的文筆很白話輕鬆,翻譯也忠實傳遞這樣的風格,訪談對象在科系上夠多元,觀察介於內外部人之間,有效滿足好奇心,但又能問到部分關鍵問題。

 

唯一的缺點,大概是對於學生們的成就稍嫌誇大。看著書,我常被作者說服,「這個學生如此年輕,天分與能力就這樣傑出,現在一定很有名」,但上網去找,資料往往不多,而且在同領域中,都能找到更多職業等級的高手。

 

在閱讀過程中,把自己 reset,當成進學校探索的大一新生,而非閱覽過各種頂級表演的社會人士(不管你是實際看過還是網路看過都行),會比較適當。

 

 

那我怎麼看這本書呢?

 

因為這些進入「超低錄取率」東京藝大的學生,都是各個領域的秀異之才,書中一開始也提到,術科考試時,技巧好是基本,有天分與才華才是錄取的關鍵,很多學生即使連考多年也進不去,不管是鋼琴、管樂、小提琴、雕塑、建築、繪畫都是。

 

這讓女兒再六年就要上大學的我不免思考:「所以,考進去的學生,都是有天分又有熱情的嗎?」

 

看完全書,結果令我有點訝異:「並非如此。」

 

全日本最頂尖藝術大學的學生中,真正從小就知道「我對這個有天分,我喜歡這個,我一輩子都要做這個」的,其實是少數,多數的人是:

 

  • 我其實不喜歡做○○(可能是鋼琴或繪畫等),但因為家裡從小栽培,到了高中,覺得自己大概也只有這個領域贏別人了,乾脆就考考看,沒想到就進來了。
  • 我的確對○○有點天分,但年輕總是什麼都想試,繞了一圈,發現在這個領域很容易贏過別人,就乾脆做這個吧。
  • 我什麼都喜歡做,繪畫、雕塑、建築好像都可以,但還不確定自己要做什麼領域,家人覺得我這樣太分散了,叫我考東大,但我一直考不上,所以就來藝大,先隨便選一個系再說,就這樣進來了。(這對想考但一直考不進來的人真是情何以堪 XD)
  • 小時候就在父母的要求下,學了○○,沒想到竟然連續得獎。後來就覺得,自己對○○領域有點責任,得繼續做,為這個領域創造些新的成績才行。基本上是被責任感與使命感驅動的。

 

整本書看完,這些孩子之所以進到藝大,天分與熱情者的確有,但被父母逼的、藉由努力練習而來的、依然感到迷惑的、被得獎跟打敗別人激勵的,也一樣很多。

 

 

天分與熱情 vs 出路與收入

 

而且,以世俗的觀點來看,畢業後的出路與收入,即使是東京藝大,也不是很理想。

 

2015 年的畢業生統計,486 位畢業生中:

 

  • 就業未定或其他 225 名,可能是自由業,可能在世界各地旅行流浪,可能邊打工邊創作。
  • 就讀研究所 168 名,可能是有自己的主題想繼續鑽研,可能是不知道要靠什麼生活,「總之先上研究所再說」。
  • 進入職場 48 名,包括樂團、劇團、電視台、音樂事務所、自衛隊音樂隊、廣告代理商、設計公司、遊戲公司。

 

而天分與熱情,跟未來究竟會走向什麼路,似乎並無直接相關。至少在作者的觀察與整理中,沒有任何跡象顯示,有才華的人,日後能過得比較優渥。

 

這是一個跟升學日本、企業戰士日本不同,以截然不同的角度看待人生的世界,他們重視生命的當下,重視創作的過程與意義。

 

但他們跟一般人一樣,走到這樣的地方,靠的不只是天分與熱情,也可能是被迫、現實、責任或使命。

 

天才,是某個領域的天才,在人生的整體面向,也就只是一般人。

 

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一拳超人》以及《路人超能 100》兩部知名日本動漫作品。

 

 

相關連結

 

 

 

專頁筆記

 

 

 

閱讀筆記 / 小孩教養

 

 

本篇發表於 小孩教養, 閱讀筆記 並標籤為 一拳超人, 出路, 天分, 悅知, 才華, 收入, 東京藝大, 東京藝術大學, 熱情, 路人超能100。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頂尖的學生,都是帶著熱情的嗎? 有 3 則回應

  1. X 說道:

    你好,我是有在關注你文章的一個讀者,我本科唸的是古典音樂,目前是碩士生。確實這篇文章完全精準的描寫了音樂的狀況。在台灣學小提琴出來的出路大概就是表演,拉樂團,在音樂教室教琴,在學校當音樂老師,而且除了表演其他路都差不多飽和了。那關於表演在臺南,人對於聽古典音樂不是剛需,所以通常是沒賺到什麼錢的。對於目前台灣音樂的現狀以及未來是科技城市,目前路要怎麼走,我充滿疑惑,不知道用網路平台如youtube,instagram,fb等會不會好起來,個人認為或許要開創一條新的路,不知道蔡醫師有什麼樣的想法或觀察?

    • 蔡依橙 說道:

      如果已經打算開創新的路的話,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與特質,結合現在的各種網路與數位工具,打造一個自己的個人品牌!

      目前台灣的百大 YouTuber 中,以音樂為主的非常少,或許可以從這裡作為思考的開端。

  2. X 說道:

    感謝蔡醫師的建議,啟發良多!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