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依橙
美中貿易戰,現在怎麼樣了呢?之前隨著雙方各種衝突升級,大家在等的,就是美國要對中國 2000 億美元產品,從 10% 關稅,加到 25%,已經延遲過一次(三個月)的 3/1 大限,是否真的會發生。
從最近幾週的風向,以及川普的推特來看,這個 deadline 又要延遲了,至於要延遲多久,目前沒有確定消息,但可能為一個月。「雖然沒有透露關稅提高的暫緩期間,但川普2月22日時曾説過 1 個月左右。」
- ….productive talks, I will be delaying the U.S. increase in tariffs now scheduled for March 1. / Donald Trump
- 美國推遲原定3月2日起的對華加徵關稅 / 日經中文網
川普的推特一出,中國股市一片歡騰(咦,你們不是有防火長城嗎?XD),長久的壓力得到宣洩,多數市場都達到平均單日 5% 左右的超高漲幅,雖然離貿易戰前還差很多,但與世界各國相比,一枝獨秀。其他亞洲股市對這樣的消息似乎早在預期之內,漲幅約僅 0.5-1.0%。事實上,今年以來的滬綜指,也正在回彈中。
- 外資流入激增推動中國股市漲至八個月高點 / 路透社
- 上海綜合(SHCI) / HiStock
而川普的推特下面,美國人的留言,則批評居多,包括「自己弄出來的貿易危機還沾沾自喜說自己要收拾?」「設定 deadline 結果又一直改這樣根本沒有意義」「我們國家需要一個真正懂國際外交的人」等等。
….productive talks, I will be delaying the U.S. increase in tariffs now scheduled for March 1. Assuming both sides make additional progress, we will be planning a Summit for President Xi and myself, at Mar-a-Lago, to conclude an agreement. A very good weekend for U.S. & China!
— Donald J. Trump (@realDonaldTrump) February 24, 2019
近日美中貿易戰目前的僵局在於,中國持續把談判姿態擺低,並給予大量的意願表達,卻在結構性改變上一直沒有顯著承諾。也就是,面子我都做給你,但裡子我不放,而且不把話說死。
- 喜見談判推進 川普宣佈延後對中加稅 / 德國之聲
美國的談判代表是知道的,所以沒辦法乾脆的在事務談判階層就全部搞定,而川普也樂得將相關的「大事」,如華為、中興、結構改變,甚至相關的北韓、委內瑞拉等議題,攬回自己身上,顯得自己仍是關鍵人物。
問題是,華為中興案,事實上已經進入司法程序,以美國的政治制度來說,總統真去干預,不是美國社會能接受的,但如果不能干預孟晚舟案,川普又要提出什麼中國能接受的華為提案呢?
所以,究竟川普遇到了什麼壓力,必須推遲,我們不知道。是民意支持度不夠?進口成本因關稅戰提高,遊說團體嚴重施壓?或其他外交考量,都有可能。
而他接下來是不是已經想好後續的招數,還是真的腦袋空空只想快點找台階下?我們也不知道。
那些之前隨著智庫分析與媒體報導,被全世界所認識的掠奪性經濟、工業、貿易政策,以及技術偷竊和機密竊取,又將如何解決?我們也只能繼續觀察。
- 特朗普稱美中非常接近達成貿易協定學者表達疑慮 / 美國之音
「真正的問題是,總統是想達成一項要求中國進行真正改革的協議呢,還是只想達成一項能在媒體上大談特談,帶來幾筆引人注目的買賣,但從長期來看沒有多大意義的協議。」
- 特朗普對達成貿易協議樂觀,推遲加徵關稅期限 / 紐約時報中文網
這就是為什麼美中貿易戰中,各個盟國雖然被迫選邊站,但都不把話說絕的原因。身體靠到美國這邊,但保留與中國對話的可能,才能應對這種忽然的大轉彎。如果之前忙著當鷹犬,現在就可能被主人犧牲在路上。
回顧過去一年多,日本的作法就是經典,一邊走著美國路線,一邊也趁這局勢跟中國談,擴大日本利益。
- 安倍訪華亮點:日本與中國「微妙而脆弱」的關係 / BBC 中文
台灣的蔡英文總統,採取的也是類似。除了在習近平強打「九二共識、一國兩制」時,曾經較為明確的反擊,其他時候,都採取「只要中國願意不設政治前提來談,台灣隨時都願意談。」更別說,在面對美中以外的國家時,永遠都是「多一個朋友是一個朋友」的態度。
- 蔡英文:願在不設前提、且兩岸對等情況下與大陸領導人會面 / 香港01
- 蔡英文收到155位歐洲議員連署 關切大陸對台軍事恫嚇 / ETtoday
而因為台灣獨特的地緣政治,強化軍事,則是我們必須要持續去做的事!美中貿易戰是大戲,但我們自己永遠要做好準備,不管結局如何,自己的家園、自己捍衛!
小國在國際上做外交,不是靠海,不是靠沙,而是靠「浪」。就像衝浪選手一樣,沒浪的時候鍛鍊跟思考,有浪的時候,看準趨勢,衝出一波漂亮的結果。在每次有浪與無浪的循環中,持續變強。
國際新聞 / 小孩教養
每天都會看,增進國際觀,感謝分享
謝謝!提供非常細膩的思維角度